库兹涅茨克盆地_新库兹涅茨克游记攻略
1.俄罗斯有多少个叫斯克的城市
2.苏联二十年代工业化建设主要成就
3.前苏联的工业门类
4.介绍一下苏联的政治,军事,文化方面
属于俄罗斯联邦。
西西伯利亚,北起北冰洋,南同中国、蒙古相邻,西同乌拉尔经济区,东同东西伯利亚经济区接壤。包括阿尔泰边疆区、秋明州、鄂木斯克州、新西伯利亚州、托木斯克州和克麦罗沃州。面积242.72万平方公里。人口1,414.7万(1985)。煤炭、石油、天然气、铁、有色金属、森林和水力资源丰富。有著名的秋明油田及库兹涅茨克煤田。工业以能源、钢铁及机械制造(动力、矿山机械、拖拉机)为主。石油、天然气的储量和产量都非常丰富,煤炭和钢铁工业在俄罗斯占有重要地位,还有化学、有色冶金、森林工业及食品工业。小麦为主要粮食作物。畜牧业发达,以牛、猪、羊为主。工业、农业、城市、人口和铁路主要集中在南部;管道运输发达。主要城市有新西伯利亚、鄂木斯克、新库兹涅茨克、巴尔瑙尔、克麦罗沃、托木斯克及秋明等。
俄罗斯有多少个叫斯克的城市
波德别利斯基街站 Улица Подбельского
切尔基佐沃站 Черкизовская
革新广场站 Преображенская площадь
狩隼站 Сокольники
丽村站 Красносельская
共@青@团站 Комсомольская
红门站 Красные ворота
清塘站 Чистые пруды
卢比扬卡站 Лубянка
猎人商行站 Охотный ряд
列宁图书馆站 Библиотека имени Ленина
克鲁泡特金站 Кропоткинская
文化公园站 Парк Культуры
伏龙芝站 Фрунзенская
运动站 Спортивная
麻雀山站 Воробьёвы горы
大学站 Университет
维尔纳德斯基大道站 Проспект Вернадского
西南站 Юго-Западная
河运站 Речной вокзал
水运馆站 Водный стадион
沃伊科夫站 Войковская
隼鸟站 Сокол
机场站 Аэропорт
迪纳摩站 Динамо
白俄罗斯站 Белорусская
马雅科夫斯基站 Маяковская
特维尔站 Тверская
剧院站 Театральная
新库兹涅茨克站 Новокузнецкая
帕维列茨站 Павелецкая
汽车厂站 Автозаводская
科洛姆纳站 Коломенская
卡希拉站 Каширская
坎捷米尔站 Кантемировская
察里岑诺站 Царицыно
坚果站 Орехово
多莫杰多沃站 Домодедовская
红@卫@兵站 Красногвардейская
晓尔科沃站 Щёлковская
五@一站 Первомайская
伊兹迈洛沃站 Измайловская
游@击@队站 Партизанская
谢苗诺夫站 Семёновская
电灯厂站 Электрозаводская
鲍曼站 Бауманская
库尔斯克站 Курская
革@命广@场站 Площадь
阿尔巴特站 Арбатская
斯摩棱斯克站 Смоленская
基辅站 Киевская
胜利公园站 Парк Победы
斯拉夫大马路站 Славянский Бульвар
昆采沃站 Кунцевская
青春站 Молодёжная
克雷拉茨科耶站 Крылатское
斯特罗金诺站 Строгино
米亚金宁诺站 Мякинино
沃洛科拉姆斯克站 Волоколамская
米金诺站 Митино
昆采沃站 Кунцевская
少@先队站 Пионерская
菲利公园站 Филёвский парк
巴格拉季昂站 Багратионовская
菲利站 Фили
库图佐夫站 Кутузовская
学生站 Студенческая
国际站 Международная
会展站 Выставочная
阿尔巴特站 Арбатская
亚历山大公园站 Александровский сад
红普列斯妮娅站 Краснопресненская
新村庄站 Новослободская
和平大道站 Проспект Мира
塔甘卡站 Таганская
帕维列茨站 Павелецкая
多勃雷宁站 Добрынинская
十月站 Октябрьская
梅德伟德克沃站 Медведково
巴布什金站 Бабушкинская
斯维布洛沃站 Свиблово
植物园站 Ботанический сад
国经成就展站 ВДНХ
阿列克谢站 Алексеевская
里加站 Рижская
和平大道站 Проспект
苏哈列夫站 Сухаревская
屠格涅夫站 Тургеневская
墙城站 Китай-город
特列季亚科夫站 Третьяковская
沙博罗夫卡站 Шаболовская
列宁大道站 Ленинский проспект
科学院站 Академическая
工@会站 Профсоюзная
新稠李站 Новые Черёмушки
卡卢加站 Калужская
别利耶沃站 Беляево
马岭站 Коньково Kon'kovo 06 马岭区(俄罗斯语:Коньково (район Москвы))
暖营站 Тёплый Стан Tyoply Stan 06 暖营区(俄罗斯语:Тёплый Стан (район Москвы))
亚先涅沃站 Ясенево Yasenevo 06 亚先捏沃区(俄罗斯语:Ясенево (район Москвы))
新亚先涅沃站 Новоясеневская Novoyasenevskaya 06
木匠站 Планерная Planernaya 07
斯霍德妮娅站 Сходненская Skhodnenskaya 07 斯霍德妮娅河(英语:Skhodnya River)
图申诺站 Тушинская Tushinskaya 07 图申诺(英语:Tushino)
休金诺站 Щукинская Schukinskaya 07 休金诺区(俄罗斯语:Щукино (район Москвы))
十月平原站 Октябрьское поле Oktyabr'skoye Pole 07
波列扎耶夫站 Полежаевская Polezhayevskaya 07 以前莫斯科地铁建筑师命名
赛马站 Беговая Begovaya 07 赛马区(俄罗斯语:Беговой (район Москвы))
一九〇五年街站 Улица 1905 года Ulitsa 1905 Goda 07 俄国1905年革命
路障站 Баррикадная Barrikadnaya 07 05 为纪念1905年革命于本处街道筑起的路障
普希金站 Пушкинская Pushkinskaya 07 02 09 亚历山大·普希金
库兹涅茨克桥站 Кузнецкий мост Kuznetsky Most 07 01 库兹涅茨克
墙城站 Китай-город Kitay-gorod 07 06#
塔甘卡站 Таганская Taganskaya 07 05 08
无产阶级站 Пролетарская Proletarskaya 07 10 无产阶级
伏尔加格勒大道站 Волгоградский проспект Volgogradsky Prospekt 07 伏尔加格勒
纺织工站 Текстильщики Tekstil'schiki 07 纺织工区(俄罗斯语:Текстильщики (район Москвы))
库济明基站 Кузьминки Kuz'minki 07 库济明基区(英语:Kuzminki District)
梁赞大道站 Рязанский проспект Ryazansky Prospekt 07 梁赞
维欣诺站 Выхино Vykhino 07 维欣诺-茹列宾诺区(俄罗斯语:Выхино-Жулебино)
新吉列耶沃站 Новогиреево Novogireyevo 08 新吉列耶沃区(俄罗斯语:Новогиреево (район Москвы))
佩罗沃站 Перово Perovo 08 佩罗沃区(俄罗斯语:Перово (район Москвы))
热情高速公路站 Шоссе Энтузиастов Shosse Entuziastov 08
航空发动机站 Авиамоторная Aviamotornaya 08
伊里奇广场站 Площадь Ильича Ploschad' Il'icha 08 10 “伊里奇”为列宁的父名
马克思主义站 Марксистская Marksistskaya 08 05 07 马克思主义
特列季亚科夫站 Третьяковская Tret'yakovskaya 08 06# 02
阿尔图菲耶沃站 Алтуфьево Altuf'evo 09 阿尔图菲耶夫区(俄罗斯语:Алтуфьевский район)
碧比列沃站 Бибирево Bibirevo 09 碧比列沃区(俄罗斯语:Бибирево (район Москвы))
愉悦站 Отрадное Otradnoye 09 愉悦区(俄罗斯语:Отрадное (район Москвы))
弗拉德金诺站 Владыкино Vladykino 09
彼得罗夫-拉祖莫夫站 Петровско-Разумовская Petrovsko-Razumovskaya 09
季米里亚泽夫站 Тимирязевская Timiryazevskaya 09 季米里亚泽夫区(俄罗斯语:Тимирязевский район)
德米特罗夫站 Дмитровская Dmitrovskaya 09 德米特罗夫区(俄罗斯语:Дмитровский район (Москва))
萨维奥洛夫站 Савёловская Savyolovskaya 09 萨维奥洛夫列车站
门捷列夫站 Менделеевская Mendeleyevskaya 09 05 德米特里·门捷列夫
花卉大马路站 Цветной бульвар Tsvetnoy Bul'var 09 10
契诃夫站 Чеховская Chekhovskaya 09 02 07 安东·契诃夫
博罗维茨基站 Боровицкая Borovitskaya 09 01 03 04?
林地站 Полянка Polyanka 09
谢尔普霍夫站 Серпуховская Serpukhovskaya 09 05 谢尔普霍夫
图拉站 Тульская Tul'skaya 09 图拉州
纳加金诺站 Нагатинская Nagatinskaya 09 纳加金诺湾区(俄罗斯语:Нагатинский Затон (район Москвы))
纳戈尔诺站 Нагорная Nagornaya 09 纳戈尔诺区(俄罗斯语:Нагорный район (Москва))
纳希莫夫大道站 Нахимовский проспект Nakhimovsky Prospekt 09
塞瓦斯托波尔站 Севастопольская Sevastopol'skaya 09 11 塞瓦斯托波尔
切尔坦诺沃站 Чертановская Chertanovskaya 09 切尔坦诺沃(俄罗斯语:Чертаново)
南站 Южная Yuzhnaya 09 南行政区(英语:Southern Administrative Okrug)
布拉格站 Пражская Prazhskaya 09 布拉格
扬格利院士街站 Улица Академика Янгеля Ulitsa Akademika Yangelya 09 米哈伊尔·扬格利(英语:Mikhail Yangel)
安宁诺站 Аннино Annino 09
德米特里·顿斯科伊大马路站 Бульвар Дмитрия Донского Bul'var Dmitriya Donskogo 09 Л1 德米特里·顿斯科伊
玛利亚灌林站 Марьина Роща Mar'ina Roscha 10 玛利亚灌林区(俄罗斯语:Марьина Роща (район Москвы))
陀思妥耶夫斯基站 Достоевская Dostoevskaya 10 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
引水管站 Трубная Trubnaya 10 09 引水管广场(俄罗斯语:Трубная площадь)
斯利坚斯克大马路站 Сретенский бульвар Sretensky Bul'var 10 01 06 斯利坚斯克
契卡洛夫站 Чкаловская Chkalovskaya 10 03 05 瓦列里·契卡洛夫
罗马站 Римская Rimskaya 10 08
农民哨兵站 Крестьянская застава Krest'yanskaya Zastava 10 07
橡木站 Дубровка Dubrovka 10
科茹霍夫站 Кожуховская Kozhukhovskaya 10
印刷工站 Печатники Pechatniki 10 印刷工区(俄罗斯语:Печатники (район Москвы))
伏尔加站 Волжская Volzhskaya 10 伏尔加河
柳布林诺站 Люблино Lyublino 10 柳布林诺区(俄罗斯语:Люблино (район Москвы))
布拉迪斯拉发站 Братиславская Bratislavskaya 10 布拉迪斯拉发
玛利亚站 Марьино Mar'ino 10 玛利亚区(俄罗斯语:Марьино (район Москвы))
博里索沃站 Борисово Borisovo 10
希皮洛夫站 Шипиловская Shipilovskaya 10
贾布利科沃站 Зябликово Zyablikovo 10 02 贾布利科沃区(俄罗斯语:Зябликово (район Москвы))
卡希拉站 Каширская Kashirskaya 11 02#
华沙站 Варшавская Varshavskaya 11
卡霍夫卡站 Каховская Kakhovskaya 11 09 卡霍夫卡(英语:Kakhovka)
旧卡恰洛夫街站 Улица Старокачаловская Ulitsa Starokachalovskaya Л1 09
斯科别列夫街站 Улица Скобелевская Ulitsa Skobelevskaya Л1 米哈伊尔·斯科别列夫(英语:Mikhail Skobelev)
乌沙科夫将军大马路站 Бульвар Адмирала Ушакова Bul'var Admirala Ushakova Л1 费奥多·乌沙科夫
戈尔恰科夫街站 Улица Горчакова Ulitsa Gorchakova Л1 亚历山大·戈尔恰科夫(英语:Alexander Gorchakov)
蒲宁路站
苏联二十年代工业化建设主要成就
俄罗斯:斯摩棱斯克,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叶卡捷琳堡),布良斯克,库尔斯克,萨兰斯克,彼得罗扎沃茨克,摩尔曼斯克,新库兹涅茨克,苏维埃茨克,托博尔斯克,车里雅宾斯克,鄂木斯克,托木斯克,伊尔库茨克,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贝加尔斯克,诺里尔斯克,连斯克,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日甘斯克,埃文斯克,北德文斯克,尼古拉耶夫斯克(庙街),布拉戈维申斯克(海兰泡),哈巴罗夫斯克(伯力),涅尔琴斯克(尼布楚),雅库茨克,南萨哈林斯克,伏尔加顿斯克,新罗西斯克,叶伊斯克,巴泰斯克,阿尔汉格尔斯克,乌里扬诺夫斯克,奥尔斯克,克雷姆斯克,乌斯季拉宾斯克,新切尔卡斯克,新沙赫京斯克
乌克兰:北顿涅茨克,顿涅茨克,利西昌斯克,阿尔乔莫夫斯克,别尔江斯克,卢茨克,斯拉维扬斯克,库皮扬斯克,新莫斯科夫斯克,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克拉马托尔斯克,阿尔切夫斯克,斯韦特洛沃茨克,伊万诺——弗兰科夫斯克
白俄罗斯:明斯克,波洛茨克,维捷布斯克,平斯克,博布鲁伊斯克
波兰:格但斯克,斯武普斯克,普沃茨克
前苏联的工业门类
①一五计划:开始时间:1925年12月,标志:联共(布)“十四大”召开,总方针:通过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方针,把苏联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由输入机器和设备的国家变成生产机器和设备的国家,重点:发展重工业。
成就: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
②二五计划:
1928年起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到1932年。成就:
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厂;第聂伯河水电站;哈尔科夫拖拉机厂和车床厂;高尔基汽车厂;共青城飞机制造厂;乌拉尔—库兹涅茨克钢铁、重型机械、煤炭基地;新库兹涅茨克钢铁基地;伏尔加—乌拉尔石油基地;塔什干食品加工和畜产品加工工业基地;
三个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建成——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厂、库兹涅茨克钢铁厂和札波罗日钢铁厂。
斯维尔德洛夫斯克、乌拉尔、克拉马托尔斯克、新契尔克斯克、车里雅宾斯克等重型机械制造厂。
高尔基和莫斯科两个汽车制造厂。
在“二五”计划期间,苏联总共有4500个大企业建成投入生产;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20%,其中重工业增长了139%,轻工业增和了100%,农业总产值由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负增长,增长了54%;国民收入增长了109%,人民的工资基金增加了1.5倍,集体农庄农民收入增长了2倍多,到1937年,大工业总产值比1932年增加了1倍,比1913年增加了7倍,大工业特别是机器制造工业的增长,使国民经济各部门获得了技术上的重新装备,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在国民经济的所有部门中基本确立。而同一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比1913年仅增长44.3%。到1937年,苏联的钢产量达1770万吨,钢材为1300万吨,生铁为1450万吨,煤为1.28亿吨,发电量为365亿度。经过两个五年计划,苏联建成了六千多个大企业,建立起钢铁、飞机、汽车、拖拉机、化学、重型机械、精密仪器等部门。工业布局有了很大变化。苏联的工业水平大幅提升,工业企业的现代化程度和管理水平大大提高,工人们的技术水平比一五期间提高许多。在东部地区兴建了乌拉尔—库兹涅茨克钢铁、重型机械、煤炭基地,新库兹涅茨克钢铁基地,伏尔加—乌拉尔石油基地等;在中亚兴建了塔什干食品加工和畜产品加工工业基地;在哈萨克斯坦建立了机械化采矿基地;在远东地区的阿穆尔河流域兴建了共青城飞机制造厂。1937年苏联的的工业总产值占世界的10.6%,仅次于美国。超过德国、英国、法国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已取得了彻底胜利,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成为苏联社会的经济基础,公有经济在国民经济的比例占到99.8%。
介绍一下苏联的政治,军事,文化方面
苏联是世界上主要能源生产国之一。1983年能源产量和消费量分别占世界的23%和19%。能源工业是苏联重点发展的基础工业部门,1971~1984年占全国工业总投资的31.3%。能源生产由50年代以煤炭为主逐步过渡到60年代煤炭与石油并重、70年代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1983年一次能源生产结构为:石油占43.4%,天然气占30.8%,煤炭占24.2%,其他占1.6%。 煤炭工业是传统的能源部门。1984年全国煤炭产量7.12亿吨,其中硬煤占78%。煤炭开采主要集中在七大基地:顿巴斯、库兹巴斯、埃基巴斯图兹、卡拉干达、坎斯克-阿钦斯克、伯朝拉和莫斯科附近煤田(1983年合计占全国煤炭产量的77.5%),其中顿巴斯和库兹巴斯均为世界大型煤田,产量分别占全国的27.7%和20.5%。 石油、天然气占苏联一次能源产量的74.2%和消费量的64.5%(1983)。含油气盆地主要分布在西西伯利亚、俄罗斯、前高加索、图兰和东西伯利亚5个地区。1984年全国原油产量6.13亿吨,天然气产量5874亿立方米,分别居世界第一、二位。其中西西伯利亚是苏联最大的油气储集区和产区,含油、气面积达 170万平方公里,原油探明储量48亿吨(1980),天然气17.1万亿立方米(1976),分别占全国原油及天然气探明储量的46%和68%;自60年代中期大规模开发以来,油、气产量增长迅速,1984年原油产量占全国的61.7%,天然气占55.2%。伏尔加-乌拉尔油区(第二巴库)在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一直是苏联最大石油产区,由于长期开采,资源逐渐枯竭,1984年原油产量下降为占全国的24.3%。其他主要油气产区尚有里海东岸的曼格什拉克半岛和西岸的巴库及其周围海域、科米自治共和国、北高加索和土库曼。 50年代以来,通过兴建大电厂、安装大机组,大力开发东部地区的水力资源和加速电力网建设等措施,电力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1984年,全国电厂总装机容量达30369万千瓦,发电量14921亿度,均居世界第二位。在总发电量中,火电占79.5%,水电占14.1%,核电占6.4%(1981)。其中西部地区发电量约占71.5%(1983),较集中于乌克兰、以莫斯科为中心的中部区、乌拉尔、伏尔加河流域、列宁格勒周围及波罗的海沿岸区,以火电为主,百万千瓦以上的大型电厂所占比重较大。东部地区煤炭、石油、天然气及水力等能源资源丰富,且分布集中,开发的经济效益也较高。50年代以来,东部地区电力工业发展速度较西部地区为快,在全国总发电量中所占比重由1940年的9%上升到1983年的28.5%,水电发展尤快,占全国水电总装机容量的2/3(1980),拥有7座100万千瓦以上的大型水电厂,其中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和布拉茨克水电站装机容量分别为609.6和450万千瓦。东西部地区间通过70年代末建成的全苏统一电网连接起来。 冶金工业为苏联主要的基础工业部门之一。门类齐全,包括钢铁及有色金属工业两大部门。后者又可分为轻、重、稀、贵四大类,生产约70种金属。冶金工业原材料及燃料资源丰富,绝大多数立足于国内。许多金属产量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多数产品自给有余。 苏联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1984年产钢总量15423.8万吨,约占世界钢产量的1/5。钢铁工业所需的铁、锰、铬矿石及炼焦煤等资源储量大,分布较集中,开采条件亦较好。1984年,68%的铁矿石来自南乌克兰的克里沃罗格、中部区的库尔斯克以及哈萨克西北部的库斯塔奈,3/4以上的炼焦煤产自顿巴斯和库兹巴斯。铁矿石品位不高(平均38%),富矿仅占探明储量的1/6。同时,除南乌克兰外,大部地区煤、铁资源在地域上结合不好,西部铁矿多,但缺乏焦煤,东部焦煤多而铁矿不足,介于其间的乌拉尔则煤、铁皆缺,导致钢铁工业原料、燃料的长途运输。钢铁工业分布较集中,拥有乌克兰、乌拉尔、西西伯利亚、中央区及哈萨克五大钢铁工业基地,其中乌克兰和乌拉尔是历史较久、点多、规模较大的老基地,钢产量分别占全国的36.3%和28.4%(1980)。其他 3个新基地尚处于形成阶段。主要钢铁工业中心有:乌拉尔的马格尼托哥尔斯克、下塔吉尔、车里雅宾斯克,乌克兰的日丹诺夫、克里沃罗格、扎波罗热、第聂伯罗捷尔任斯克、西西伯利亚的新库兹涅茨克,西北区的切列波韦茨、中央区的利佩茨克和哈萨克的卡拉干达等。 铝矿资源不足,高品位铝土矿更缺,自给率不到一半,每年需进口大量优质铝土矿及氧化铝。炼铝工业是随着东部地区水力资源的大规模开发而迅速发展起来的。1982年产原铝192万吨,仅次于美国。 主要分布在大型水电站集中的东西伯利亚。大型炼铝中心有东西伯利亚的布拉茨克、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舍列霍夫和西西伯利亚的新库兹涅茨克,以及乌拉尔地区卡缅斯克和克拉斯诺图林斯克。 铜矿主要分布在东西伯利亚、哈萨克、乌拉尔、乌兹别克、亚美尼亚及科拉半岛等地,其中东西伯利亚的乌多坎山铜矿占全国探明储量的1/5。1982年全国精铜产量152万吨。居世界第二位。 铜矿的开采与冶炼紧密结合,主要中心有中哈萨克的杰兹卡兹甘,巴尔喀什湖北岸的巴尔喀什,乌拉尔山东坡的上佩什马、列夫达、克什特姆,乌兹别克东北部的阿尔马雷克,东西伯利亚北部的诺里尔斯克等。 铅、锌资源以多金属共生矿为主。主要分布在东哈萨克的阿尔泰山区和南哈萨克,其次为乌兹别克东部、乌拉尔、大高加索山北坡和远东区南部。1983年产精铅65万吨,粗锌87.5万吨,主要冶炼中心有哈萨克的乌斯季-卡缅诺戈尔斯克(铅、锌)、奇姆肯特(铅)、列宁诺戈尔斯克(铅、锌),乌拉尔的车里雅宾斯克(锌),中亚的阿尔马雷克(锌),北高加索的奥尔忠尼启则(铅、锌)等。此外,镍、镁、钛、钒、钨、钼、稀土以及金、银、铂族金属的产量,均居世界前列。 机械工业在各工业部门中发展速度最快,从业人数最多,产值最大。每年生产3万多种产品,其中以重型机械、动力机械、拖拉机与农机、运输机械制造等部门较重要。机械工业集中在西部地区,其产值占全国机械工业产值的4/5以上。重型机械制造由于产品的金属单耗较大,又不便运输,主要分布在金属产地附近,如乌克兰、乌拉尔、西西伯利亚、中央区的大型钢铁工业基地及周围地区。乌拉尔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和克拉马托尔斯克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重型机械制造中心。动力机械制造由于对劳动力、技术及协作条作要求较高,分布较集中。列宁格勒为全苏最大的动力机械制造中心,70年代末期,涡轮机产量占全国的60%,涡轮发电机产量占一半以上。其他主要中心尚有哈尔科夫、斯维尔德洛夫斯克、新西伯利亚及高尔基等。 拖拉机与农机制造业大多接近各主要农业区。主要中心有明斯克、哈尔科夫、伏尔加格勒、车里雅宾斯克、巴甫洛达尔等(拖拉机制造)和罗斯托夫、塔甘罗格、图拉等大型农机制造。 运输机械制造业包括汽车、机车车辆及舰船制造等部门。由于历史、技术等原因,分布也较集中。莫斯科与高尔基是30年代发展起来的老汽车工业中心,而伏尔加河流域的陶里亚蒂和卡马河畔的切尔内则是70年代初、中期依靠外资兴起的新中心。舰船制造业主要分布在波罗的海、黑海及北冰洋沿岸的列宁格勒、尼古拉耶夫和北德文斯克。机车车辆制造业主要分布在乌克兰、乌拉尔等钢铁工业基地及其外围,如乌克兰的伏罗希洛夫格勒、哈尔科夫(内燃机车),北高加索的新切尔卡斯克(电力机车)。70年代末,乌克兰和乌拉尔共占全国铁路货运车辆产量的85%。 苏联自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加速发展化学工业和实行国民经济全面化学化的方针以来,化学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年平均增长速度仅次于机械工业。1984年化肥产量为3080.8万吨(按有效成分计算),居世界首位;硫酸、纯碱、合成橡胶产量仅次于美国。但有机合成工业起步较晚,主要产品产量及生产水平均落后于美国、日本及西欧工业发达国家。在布局上,老化工基地大多接近化工矿物原料产地或与煤炭、冶金基地相结合。前者如同钾盐开采相结合的钾肥工业(乌拉尔、白俄罗斯)和与矿盐开采相结合的纯碱、氯碱工业(伏尔加河流域、顿巴斯、乌拉尔);后者则同焦化工业以及回收有色冶金工业的副产品密切结合,形成了综合性的煤炭-冶金-化工基地。6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化工原料已由过去的煤炭、化工矿物、粮食、木材等为主逐步过渡到以石油、天然气为主,形成了新兴的有机合成工业和大批新化工基地,而且大多与大型石油加工企业相结合,组成石油化工中心(如乌法、古比雪夫、高尔基、鄂木斯克、安加尔斯克等),或布局在接近大型石油加工中心和干线输油、输气管附近(如下卡姆斯克、陶里亚蒂、喀山、萨拉瓦特、斯捷尔利塔马克等)。 纺织工业为苏联最主要的轻工业部门,产值占轻工业的60%以上,1984年苏联棉、毛、麻织物产量居世界首位,丝织品产量次于美国和日本。纺织工业主要分布在远离中亚产棉区的西部消费区。中央区为全国最大的纺织工业基地,生产的棉、毛、丝、麻织品分别占全苏产量的70%、50%、45%和65%。其次为伏尔加河流域、西南区、西北区和中亚。主要纺织工业中心有:莫斯科(棉、毛、丝、麻纺织)、伊万诺沃(棉、丝、麻纺织)、加里宁(棉、丝纺织)、弗拉基米尔(棉、麻纺织)、科斯特罗马(麻纺织)等。
痛恨流氓软件 魔法师 五级(4250) | 我的贡献 | 我的消息(0/0) | 我的空间 | 百度首页 | 退出
新闻 网页 贴吧 知道 MP3 百科 帮助
百度百科 > 浏览词条
编辑词条 发表评论 历史版本 打印 添加到搜藏
苏联
苏联 全称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俄СССР,英USSR)是一个已不再存在的国家(1922年12月30日-1991年12月26日)。1922年12月30日~1991年12月26日存在的联邦制多民族国家。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面积2240万平方千米,为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人口2.901亿(1990)。有100多个民族,其中俄罗斯人占51%,乌克兰人占15% ,乌兹别克人占6%,白俄罗斯人占4%,其他哈萨克人、鞑靼人 、阿塞拜疆人、亚美尼亚人、格鲁吉亚人、摩尔多瓦人、塔吉克人、立陶宛人、土库曼人、德意志人、吉尔吉斯人、犹太人、拉脱维亚人、爱沙尼亚人等约占24% 。官方语言为俄语 。有200多种民族语言和方言,其中斯拉夫语族占75% ,印欧语占8% ,阿尔泰语占12%,乌拉尔语占3%,高加索语占2%。主要宗教为俄罗斯东正教,其他为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等。首都莫斯科。苏联包括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乌兹别克、哈萨克、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吉尔吉斯、塔吉克、土库曼、亚美尼亚、摩尔多瓦、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等15个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巴什基尔、布里亚特、达格斯坦、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卡尔梅茨达、卡累利阿、科米 、马里 、莫尔多瓦、北奥塞梯、鞑靼、图瓦 、乌德穆尔特 、切切诺-印古什、楚瓦什、雅库特、阿布哈兹、阿扎尔、卡拉卡尔帕克、纳希切凡20个自治共和国,8个自治州,10个自治区和129个边疆区或州。
根据苏联《宪法》,苏联是联邦制国家,由15个平等权利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苏联加盟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首都为莫斯科。国家元首为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后期称为苏联总统。政府首脑为部长会议主席。武装力量名称为苏联红军。
格言:全世界无产者,团结起来!(пролетарии всех стран , соедныятесь!)
官方语言:俄语
首都:莫斯科
面积:解体前列第一位,为22 402 200 平方千米
人口:总人口293 047 571 (1991年7月),人口密度 13 08/k㎡(1991年7月)
国庆日:1917.11.7(十月革命)
正式解体 1991年12月26日
货币 卢布
时区 UTC +3至+11
国歌 (1917-1944)国际歌
(1944-1991) 牢不可破的联盟
国际域名缩写:SU (还在被使用)
历史:1917年11月7日,晚9点40分,伴随着这门大炮发出的一声怒吼,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掌握的政权——苏维埃政府诞生了! 191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人在俄罗斯取得了政权,随即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在随后的几年里,由托洛茨基指挥的红军通过残酷的内战击败了白军和协约国的干涉。1921年3月,苏维埃政权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并且首先从解决农民问题入手,变余粮无偿征集为市场买卖。1922年12月30日,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联邦共同组成了苏联。1924年1月21日,苏联的缔造者列宁逝世。约瑟夫? 斯大林获得政权。他通过残酷的手段清洗了所有的政治对手,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同时以肃反的方式对党、国家和军队的***展开了大清洗。1927年,英国宣布断绝英苏关系,并废止1921年签订的英苏贸易协定。英国外交大臣张伯伦发起六国外长会议,提出要“和共产国际做斗争”。
虽然斯大林被西方国家和一部分苏联人视为一个屠杀各民族人民的暴君,但是他成功地把苏联改成了一个工业和军事强国。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对苏联的的经济生产方式进行了大改造,苏联军事也比以前强出好几倍。 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市的疯狂下跌开始,大危机很快从美国蔓延到全球,袭击了几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就在1929年,全球经济危机最严重的时刻,一个规模宏大的拖拉机厂在斯大林格勒破土动工了。十个月后,工厂建成投产。 193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
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的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1939年,苏联与纳粹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双方结成貌合神离的同盟,同时秘密划分了双方在波兰、波罗的海国家、芬兰和罗马尼亚的势力范围。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941年6月22日凌晨3时,德国军队突袭苏联。一星期内,苏军损失兵力100万人以上,西部工业区全部沦陷。
阿道夫·希特勒对苏联发动了突然进攻。苏联红军和盟军在1945年攻占了纳粹德国全境,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5月1日,欧洲反法西斯战争终于迎来了最后的胜利。
苏联红军攻克柏林,红旗插上了德国国会大厦的顶端。德军在苏德战场上共损失兵力1000万,占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总伤亡人数的73%,苏联以2000万人的牺牲为代价,捍卫了正义,捍卫了和平。 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悲壮的一页,仅此一点,苏联就无愧于一个大国的称谓!
二战后,斯大林与其他社会主义盟国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同美国和北约相抗衡。在20世纪中叶的万里晴空之下,美国和苏联两个大国隔洋相望,共同主导了世界未来几十年的走向。
1957年,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闯入了太空,它的身上镌刻着“苏联”的字样。
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东方号飞船,第一次实现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梦想。
1953年斯大林逝世。苏联***高层***之间进行了几年的政治斗争。随后赫鲁晓夫掌握了政权。他在1956年苏共二十大上的秘密报告批判了斯大林及其个人崇拜的严重后果,苏联的政治斗争从此向更加人道的方式转变。由于意识形态上的分歧,从1959年开始,苏共与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辩论和争吵。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勃列日涅夫获得政权。文化大革命期间,中苏关系处于低谷,只存在名义上的外交关系,并发生过诸如珍宝岛事件和铁列克提事件的边境冲突。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1969年,与中国就珍宝岛问题发生武装冲突,遭到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 。这两次行动都遭到了国际社会的一致谴责。
苏联政治
根据苏联宪法的第六条,苏联***及其2000万党员是国家的统治核心。每个工厂和集体农庄都要建立党的支部。整个系统的核心是苏联***中央委员会成员。在斯大林时代以后,为了避免权力集中在一人手中,苏共实行集体领导的原则,谁能够掌握中央委员会的多数票,谁就能掌握党和国家的领导权。
党的政治局成员属于国家的特权阶级。他们享受专门的医疗保健,可以去特供商店购买免税低价的西方进口奢侈品,住上国家提供的公寓和别墅,有专用的车队和位于马路中央的专用快车道,还有专用的狩猎林区和疗养海滩。他们的子女可以轻易地入党,进入国际关系学院这样的名牌大学深造,并在外交部、外贸部和驻外使馆这些地方找到最棒的工作。这个阶层还包括军队、KGB的首脑,以及各加盟共和国的领导官员。次一等的阶级为工厂厂长、银行经理、地方领导和党支部书记这样的人物。他们控制物资的分配和地方的特权。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在斯大林时代最低。这也是和当时苏联的国内外处境有关的。赫鲁晓夫时代,苏联与美国展开了和平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竞赛,民众的生活开始有所好转。勃列日涅夫提出了“全民党”、“全民国家”的概念,国内的政治斗争不再牵涉到普通民众,并且提高了民众的生活水平。政府提供免费医疗和免费教育。房租非常便宜,每月只需几卢布,其中还包括了供热费、电话费和水费。很多人都能去黑海度假,或者领着政府补贴在疗养院里休养。这是苏联模式的福利国家概念。虽然没有多少消费品可卖,但是物价也比较低。但是与北欧的福利国家不同,苏联的福利政策并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作为其财政保障,因此造成了后勃列日涅夫时代的经济困难。苏联宪法为就业提供了保障,因此人们觉得不是非去上班不可。贪污、盗窃和将国家财产据为己有的现象非常普遍,行贿成风,生产效率低下。勃列日涅夫时代的后半部分被称为苏联的“停滞期”和“僵化期”。
斯大林之后的党内斗争采取了比较文明的方式。失败者不再被枪决,而是左迁到边远地区担任无足轻重的职务。对于持不同政见者也不再采取肉体消灭的措施,而是视其影响力的高低,采取流放出国或者关入特殊精神病医院的惩罚。普通民众中的政治犯则像刑事罪犯一样关入监狱和劳改营。KGB是苏联恐怖统治“克格勃”的代名词,它有70多万雇员,和差不多同等数目的告密者。KGB的势力在国内渗透到了各个阶层和各个部门。事实上,“KGB”这个词如今已经成了秘密警察恐怖统治的代名词。
苏联政治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戈尔巴乔夫担任苏联***中央书记后有显著变化,戈尔巴乔夫提出了改革与新思维,力图从根本上用全新的思路审视社会主义道路,并摆脱斯大林模式留给苏联的一切不合理的遗产。1987年戈尔巴乔夫在苏共中央一月全会的报告中指出,“改革的实质是把社会主义和民主结合起来”,“社会全面民主化”是苏联“现行政治制度变革的纲领”;改革的目的是“使社会主义具有最现代化的社会组织形式,最充分地揭示我们制度的人道主义性质”。1990年7月苏共二十八大通过“纲领性声明”:《走向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一般认为,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思想跟民主社会主义非常接近,并且从原则上摈弃了斯大林主义。
随着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它标志了苏联***最终摆脱了斯大林主义的束缚,并且为其它的现实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改革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教训。
苏联在其存在期间,军事实力强大,是二战后世界上唯一能和美国一争高下国家,1988年,苏联红军的总兵力达到513万(不含安全和内卫部队)。苏联武装力量的最高领导是苏共中央、最高苏维埃和部长会议。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海军服役3年,其他军兵种2年。
苏军分为5个军种:
陆军
海军
空军
国土防空军
战略火箭军
苏联另有边防军和内务部队的建制。
苏联是华沙条约的创始国,在前东德、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匈牙利、蒙古等国拥有驻军。在越南、古巴及其他一些亚非拉国家也驻有军队或军事顾问和技术人员。
在勃列日涅夫时代,苏联对外推行扩张政策,除了东欧集团和蒙古之外,又把越南、南也门、古巴、安哥拉、埃塞俄比亚等国纳入苏联阵营,或在这些国家建立军事基地。勃列日涅夫提出了“有限主权论”,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权是有限的,他提出这个理论实际上是为了剥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权,将别国变成苏联的附庸国。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被视为苏联向世界展示社会主义的橱窗,但是由于入侵阿富汗,却变成了有史以来抵制国家最多的一次奥运会。
1985年,***改革派人物戈尔巴乔夫接掌政权。他改变了许多陈腐的旧观念。戈尔巴乔夫试图改进政治和经济方面的治国方法,在国内实行改革和公开化政策,对历史错误进行清算。他试图在苏联建设“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但另一方面,他的改革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后果。随着中央权力的下放,各加盟共和国的***开始寻求更大的自主权力。随着“公开化”的日益深入,苏共的历史问题和历史罪行得到揭露的同时,导致其失去民心。尤其是在1989年,共产主义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积累的错误发生了总爆发,***及其政治目标在东欧国家日益不得人心,东欧国家的***政权纷纷倒台。苏联的加盟共和国政府也纷纷效法东欧诸国,意图脱离苏联而独立。
1991年8月19日,苏共中的保守派发动了一场不成功的政变,试图收回下放给加盟共和国的权力,同时终止不成功的经济改革。但是在人民、军队和大多数苏共党员的联合反对下,政变仅仅维持3天便宣告失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下令宣布苏共为非法组织,并限制其在苏联境内的活动。在1991年年底,他同白俄罗斯及乌克兰的总统 在白俄罗斯的首府明斯克签约,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从建立一个类似英联邦的架构来取代苏联。苏联其他加盟国纷纷响应,离开苏联,苏联在此时已经名存实亡。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将国家权力移交给俄罗斯总统。1991年,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74圈。 苏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正式停止存在。
在原苏联境内,现在分布有十五个独立的国家,这些国家是: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摩尔多瓦。其中除波罗地海三国外的其他国家组成了“独立国家联合体”,即独联体 。
苏联***(按时序排列)
苏联******
1.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 列宁 1917年10月6日—1922年4月3日 俄共(布)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共产国际执行委员
里昂·托洛茨基 1917年10月—1927年8月 联共(布)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共产国际执行委员
2.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 斯大林 1922年4月3日—1953年3月5日 联共(布)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苏共十九大结束前),苏共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苏共十九大结束后)
格里高利?马克西米连诺维奇?马林科夫 1946年—1953年3月14日 (苏共中央书记)
3. 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 赫鲁晓夫 1953年9月7日—1964年10月14日 苏共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
4. 列昂尼德?伊里奇? 勃列日涅夫 1964年10月14日—1982年11月10日 苏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1964年10月14日至1966年4月8日为苏共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
5. 尤里?弗拉基米罗维奇? 安德罗波夫 1982年11月12日—1984年2月9日 苏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6. 康斯坦丁?乌斯蒂诺维奇?契尔年科 1984年2月13日—1985年3月10日 苏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7. 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 戈尔巴乔夫 1985年3月11日—1991年12月25日 苏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国家元首
1. 列甫?波里索维奇?加米涅夫 1917年11月9日—1917年11月21日(全俄罗斯苏维埃代表大会执行委员会主席)
2. 雅科夫?米哈伊洛维奇?斯维尔德洛夫 1917年11月21日—1919年3月16日(全俄罗斯苏维埃代表大会执行委员会主席)
3. 米哈伊尔?费奥多罗维奇?弗拉基米尔斯基 1919年3月16日—1919年3月30日 (全俄罗斯苏维埃代表大会执行委员会主席)
4. 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加里宁 1919年12月30日—1938年7月19日全俄罗斯苏维埃代表大会执行委员会主席,1922年12月30日至1938年1月12日为苏联苏维埃代表大会执行委员会主席,1938年1月17日至1946年5月9日为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5. 尼古拉?米哈伊洛维奇?什维尔尼克 1946年5月9日—1953年3月15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6. 克莱门特?叶夫罗莫维奇? 伏罗希洛夫 1953年3月15日—1960年5月7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7. 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 1960年5月7日—1964年7月5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8. 阿纳斯塔斯?伊万诺维奇?米高扬 1964年7月5日—1965年12月9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9. 尼古拉?维克托罗维奇?波德戈尔内 1965年12月9日—1977年6月1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10.列昂尼德?伊里奇? 勃列日涅夫 1977年6月16日—1982年11月10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11.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库兹涅佐夫 1982年11月10日—1983年6月1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12.尤里?弗拉基米罗维奇? 安德罗波夫 1983年6月16日—1984年2月9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13.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库兹涅佐夫 1984年2月9日—1984年4月11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14.康斯坦丁?乌斯蒂诺维奇?契尔年科 1984年4月11日—1985年3月5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15.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库兹涅佐夫 1985年3月5日—1985年7月27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16.安德列?安德列耶维奇?葛罗米柯 1985年7月27日—1988年8月1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17.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 1988年8月1日—1989年5月25日(1989年5月25日至1990年3月15日为最高苏维埃主席,1990年3月15日至1991年12月25日为苏联总统)
政府首脑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 1917年11月8日—1924年1月23日(人民委员会会议主席)
阿列克谢?伊万诺维奇?李可夫 1924年1月23日—1930年12月19日(人民委员会会议主席)
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莫洛托夫 1930年12月19日—1941年5月6日(人民委员会会议主席)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1941年5月6日—1946年3月19日 (人民委员会会议主席,1946年3月19日至1953年3月5日为部长会议主席)
格里高利?马克西米连诺维奇?马林科夫 1953年3月5日—1955年2月8日(部长会议主席)
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布尔加宁 1955年2月8日—1958年3月27日 (部长会议主席)
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 赫鲁晓夫 1958年3月27日—1964年10月15日 (部长会议主席)
阿列克谢?尼古拉耶维奇?柯西金 1964年10月15日—1980年10月23日 (部长会议主席)
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吉洪诺夫 1980年10月23日—1985年9月27日(部长会议主席)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雷日科夫 1985年9月27日—1991年1月14日(部长会议主席)
瓦连京?谢尔盖耶维奇?帕夫洛夫 1991年1月14日—1991年8月24日(苏联总理)
工业
苏联是世界上主要能源生产国之一。1983年能源产量和消费量分别占世界的23%和19%。能源工业是苏联重点发展的基础工业部门,1971~1984年占全国工业总投资的31.3%。能源生产由50年代以煤炭为主逐步过渡到60年代煤炭与石油并重、70年代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1983年一次能源生产结构为:石油占43.4%,天然气占30.8%,煤炭占24.2%,其他占1.6%。
煤炭工业是传统的能源部门。1984年全国煤炭产量7.12亿吨,其中硬煤占78%。煤炭开采主要集中在七大基地:顿巴斯、库兹巴斯、埃基巴斯图兹、卡拉干达、坎斯克-阿钦斯克、伯朝拉和莫斯科附近煤田(1983年合计占全国煤炭产量的77.5%),其中顿巴斯和库兹巴斯均为世界大型煤田,产量分别占全国的27.7%和20.5%。
石油、天然气占苏联一次能源产量的74.2%和消费量的64.5%(1983)。含油气盆地主要分布在西西伯利亚、俄罗斯、前高加索、图兰和东西伯利亚5个地区。1984年全国原油产量6.13亿吨,天然气产量5874亿立方米,分别居世界第一、二位。其中西西伯利亚是苏联最大的油气储集区和产区,含油、气面积达 170万平方公里,原油探明储量48亿吨(1980),天然气17.1万亿立方米(1976),分别占全国原油及天然气探明储量的46%和68%;自60年代中期大规模开发以来,油、气产量增长迅速,1984年原油产量占全国的61.7%,天然气占55.2%。伏尔加-乌拉尔油区(第二巴库)在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一直是苏联最大石油产区,由于长期开采,资源逐渐枯竭,1984年原油产量下降为占全国的24.3%。其他主要油气产区尚有里海东岸的曼格什拉克半岛和西岸的巴库及其周围海域、科米自治共和国、北高加索和土库曼。
50年代以来,通过兴建大电厂、安装大机组,大力开发东部地区的水力资源和加速电力网建设等措施,电力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1984年,全国电厂总装机容量达30369万千瓦,发电量14921亿度,均居世界第二位。在总发电量中,火电占79.5%,水电占14.1%,核电占6.4%(1981)。其中西部地区发电量约占71.5%(1983),较集中于乌克兰、以莫斯科为中心的中部区、乌拉尔、伏尔加河流域、列宁格勒周围及波罗的海沿岸区,以火电为主,百万千瓦以上的大型电厂所占比重较大。东部地区煤炭、石油、天然气及水力等能源资源丰富,且分布集中,开发的经济效益也较高。50年代以来,东部地区电力工业发展速度较西部地区为快,在全国总发电量中所占比重由1940年的9%上升到1983年的28.5%,水电发展尤快,占全国水电总装机容量的2/3(1980),拥有7座100万千瓦以上的大型水电厂,其中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和布拉茨克水电站装机容量分别为609.6和450万千瓦。东西部地区间通过70年代末建成的全苏统一电网连接起来。
冶金工业为苏联主要的基础工业部门之一。门类齐全,包括钢铁及有色金属工业两大部门。后者又可分为轻、重、稀、贵四大类,生产约70种金属。冶金工业原材料及燃料资源丰富,绝大多数立足于国内。许多金属产量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多数产品自给有余。
苏联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1984年产钢总量15423.8万吨,约占世界钢产量的1/5。钢铁工业所需的铁、锰、铬矿石及炼焦煤等资源储量大,分布较集中,开采条件亦较好。1984年,68%的铁矿石来自南乌克兰的克里沃罗格、中部区的库尔斯克以及哈萨克西北部的库斯塔奈,3/4以上的炼焦煤产自顿巴斯和库兹巴斯。铁矿石品位不高(平均38%),富矿仅占探明储量的1/6。同时,除南乌克兰外,大部地区煤、铁资源在地域上结合不好,西部铁矿多,但缺乏焦煤,东部焦煤多而铁矿不足,介于其间的乌拉尔则煤、铁皆缺,导致钢铁工业原料、燃料的长途运输。钢铁工业分布较集中,拥有乌克兰、乌拉尔、西西伯利亚、中央区及哈萨克五大钢铁工业基地,其中乌克兰和乌拉尔是历史较久、点多、规模较大的老基地,钢产量分别占全国的36.3%和28.4%(1980)。其他 3个新基地尚处于形成阶段。主要钢铁工业中心有:乌拉尔的马格尼托哥尔斯克、下塔吉尔、车里雅宾斯克,乌克兰的日丹诺夫、克里沃罗格、扎波罗热、第聂伯罗捷尔任斯克、西西伯利亚的新库兹涅茨克,西北区的切列波韦茨、中央区的利佩茨克和哈萨克的卡拉干达等。
铝矿资源不足,高品位铝土矿更缺,自给率不到一半,每年需进口大量优质铝土矿及氧化铝。炼铝工业是随着东部地区水力资源的大规模开发而迅速发展起来的。1982年产原铝192万吨,仅次于美国。 主要分布在大型水电站集中的东西伯利亚。大型炼铝中心有东西伯利亚的布拉茨克、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舍列霍夫和西西伯利亚的新库兹涅茨克,以及乌拉尔地区卡缅斯克和克拉斯诺图林斯克。
铜矿主要分布在东西伯利亚、哈萨克、乌拉尔、乌兹别克、亚美尼亚及科拉半岛等地,其中东西伯利亚的乌多坎山铜矿占全国探明储量的1/5。1982年全国精铜产量152万吨。居世界第二位。 铜矿的开采与冶炼紧密结合,主要中心有中哈萨克的杰兹卡兹甘,巴尔喀什湖北岸的巴尔喀什,乌拉尔山东坡的上佩什马、列夫达、克什特姆,乌兹别克东北部的阿尔马雷克,东西伯利亚北部的诺里尔斯克等。
铅、锌资源以多金属共生矿为主。主要分布在东哈萨克的阿尔泰山区和南哈萨克,其次为乌兹别克东部、乌拉尔、大高加索山北坡和远东区南部。1983年产精铅65万吨,粗锌87.5万吨,主要冶炼中心有哈萨克的乌斯季-卡缅诺戈尔斯克(铅、锌)、奇姆肯特(铅)、列宁诺戈尔斯克(铅、锌),乌拉尔的车里雅宾斯克(锌),中亚的阿尔马雷克(锌),北高加索的奥尔忠尼启则(铅、锌)等。
此外,镍、镁、钛、钒、钨、钼、稀土以及金、银、铂族金属的产量,均居世界前列。
机械工业在各工业部门中发展速度最快,从业人数最多,产值最大。每年生产3万多种产品,其中以重型机械、动力机械、拖拉机与农机、运输机械制造等部门较重要。机械工业集中在西部地区,其产值占全国机械工业产值的4/5以上。
重型机械制造由于产品的金属单耗较大,又不便运输,主要分布在金属产地附近,如乌克兰、乌拉尔、西西伯利亚、中央区的大型钢铁工业基地及周围地区。乌拉尔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和克拉马托尔斯克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重型机械制造中心。
动力机械制造由于对劳动力、技术及协作条作要求较高,分布较集中。列宁格勒为全苏最大的动力机械制造中心,70年代末期,涡轮机产量占全国的60%,涡轮发电机产量占一半以上。其他主要中心尚有哈尔科夫、斯维尔德洛夫斯克、新西伯利亚及高尔基等。
拖拉机与农机制造业大多接近各主要农业区。主要中心有明斯克、哈尔科夫、伏尔加格勒、车里雅宾斯克、巴甫洛达尔等(拖拉机制造)和罗斯托夫、塔甘罗格、图拉等大型农机制造。
运输机械制造业包括汽车、机车车辆及舰船制造等部门。由于历史、技术等原因,分布也较集中。莫斯科与高尔基是30年代发展起来的老汽车工业中心,而伏尔加河流域的陶里亚蒂和卡马河畔的切尔内则是70年代初、中期依靠外资兴起的新中心。舰船制造业主要分布在波罗的海、黑海及北冰洋沿岸的列宁格勒、尼古拉耶夫和北德文斯克。机车车辆制造业主要分布在乌克兰、乌拉尔等钢铁工业基地及其外围,如乌克兰的伏罗希洛夫格勒、哈尔科夫(内燃机车),北高加索的新切尔卡斯克(电力机车)。70年代末,乌克兰和乌拉尔共占全国铁路货运车辆产量的85%。
苏联自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加速发展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