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龙潭果树公园开放吗最新消息_广州龙潭果树公园开放吗
1.海珠湿地公园门票
400多种化学分子与10多种致癌物质
一份广州环境部门的较早的报告指出,获取的万亩果园环境检测数据470个,分析后表明的主要污染有:在万亩果园北边,紧靠东风、龙潭、石榴岗村一线,受到一定程度的空气污染,主要是受到氟化物和硫化物的污染;
小洲、土华、仑头也受到较轻污染;
东风村、水利会一带出现氟化物超标污染;
后窖、水利会、仑头出现硫化物超标污染;
河涌水、灌溉水、果基土壤中的污染物有氨氮、石油类、表面活性剂和磷超标污染,导致部分水和土壤中度和重度污染;
河涌与土壤中,底泥所含污染物,按控制标准,硫化物高出17倍,镉高出7倍,锌高出2倍,铜高出1倍;
部分河涌受到生活污水的污染程度较重,有些呈重度污染状态;
酸雨,是大范围的环境污染问题,广州的酸雨污染区是广东中部酸雨区的一部分……
当地的干部回忆说,当时省环保专家,中山大学的谢永泉教授经过多年的科学跟踪得出结论,万亩果园水果减产是由酸雨、废气、水污染造成的。因为当时的污染气体内含有400多种不同的化学分子与十几种致癌物质,对植物开花结果影响很大。
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研究员潘学文介绍说,万亩果园是冲积土壤,很肥沃。河泥成为果树的主要肥料,每到秋后,万亩果园都会掀起积河泥的群众运动。
但这些年水和土壤污染严重。一般每年都要给果树上泥,就是把河涌里肥沃的泥填到果树下,但现在不敢上泥,上泥果树必死无疑。
市规划设计院城镇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高级规划师方正兴介绍,果林区内河网交错,水量充足,但河涌水质受污染严重,使用功能受到极大的限制。按国家地面水水质标准衡量,属于重度污染至严重污染程度,已不能作为一般工业用水及人体非接触性用水;在这些河涌的上游段,水质黑臭,连景观用水的价值都没有。 水果收入连化肥农药钱都不够
仑头村委主任许涤清介绍说,万亩果园的果民为了防止针蜂把水果咬坏,不得不给水果一个个套上薄膜套,购买农药杀虫。一年下来,往往水果收入连化肥农药钱都不够。
许涤清从上级农业和水利部门争取到了一批治虫农药,免费发放给村民使用,“一开始领药的人还蛮多的,但是后来慢慢也没有人领药了,因为针蜂是流动的,光几家几户或者一两个村子治不行,打药时针蜂飞到别的果园,药效一过,又飞回来了。”
小洲村书记莫绮萍说,原来农业局管我们的时候,真让我怀念,经常有技术员下来指导,整个果园统一行动,几天就把害虫消灭了。包括修水利,施肥,效果好,见效快。现在我们改成居民了,拿了城市户口了,也不归农业局管了,但我们还得靠地吃饭,谁管我们的生产?
海珠区农业水利局领导证实,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现在,万亩果园的生产量减少了250%。分散的家庭承包经营不适合现代化大生产,由于灌溉、除草、杀虫等生产管理不统一,各自为政,导致水果虫害严重。 果农没钱更换树种
土华的龙眼最多时,一度占全村果树面积的70%,年产最高160万斤,到了90年代中后期,下降到2万斤,每户七八斤,现在更是不少家颗粒无收。
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研究员潘学文说,龙眼树龄,好的可以生长四五十年,不好的10年20年就不行了,这时就要更换龙眼树。
当地果农介绍说,以前收成好的时候都会有收购站来统一收购水果然后运到外地去,现在这里的水果产量低、品质也大不如前,无法与外地,如茂名、从化、增城等地竞争,效益下降得非常厉害。
莫绮萍说,我们种果树不生钱,光生氧气,广州人吸上了新鲜空气,精神饱满,我们光吸氧气,精神萎靡,能当饭吃吗?这个问题很现实。没有钱,果农的生产积极性大大降低,根本就不会有心思去更换果树,道理很简单,没人愿意干赔本的买卖。
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的专家说,万亩果园确实存在果树老化,生命力衰退,结果能力逐年下降。多个果园大量存在几十年树龄的老树,特别是杨桃、荔枝等,树龄都在50—60年以上,甚至100多年,分枝级数大,但果农仍不舍更新,仅在株行间新种植黄皮、龙眼等,而且密度大,多为2×2m规格左右,由于种植密度大,导致树型差,叶面积少,结果部位少,影响收益水平。 新闻背景:万亩果园 广州南肺
南方日报 2002-03-26
新滘镇万亩果园,划有1·8万亩果林,包括小洲、仑头、土华等7个
村,是3·6万多果农的生命源。万亩果林由珠江冲积而成,经过数百年围
海造田,筑堤种果,形成了一个河涌纵横、绿树婆娑、百果飘香的人工生态
优美景区,勤劳的居者在这片沃土上尽情地享受着他们的生活。同时,葱绿
的果树释放出清新的氧气并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市区,由此被称作广州的“南
肺”。
1997年,人们惊愕地发现,“南肺”果树大幅减产、大量果树被砍
伐。几年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政府都将关注的目光投向这里,
并实施了一项项措施。
1998年,在万亩果园建成瀛洲生态旅游公园;2001年4月,海
珠区宣布启动“民心工程”,拟在5年内投资11亿元将“南肺”改造成生
态观光果园。
2001年底,广州市政府提出“以保护与发展控制原有生态系统为主
,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统一结合”的总体规划目标;同
时,保护“南肺”的水利工程破土动工,工程全长7·3公里,总投资约7
·5亿元。
新闻:果林面积急剧减少 广州万亩果园拟建生态公园
2002年06月26日 来源:南方日报
昨天,省、市政协委员考察团考察了广州市海珠区万亩果树生态保护区建设情况。根据有关规划,万亩果园将分3期规划建设成果树园艺生态公园,其中广州大道南以西1800亩、新滘南路以南1000亩果树区为首期试点。
南方网讯昨天(6.25),省、市政协委员考察团考察了海珠区万亩果树生态保护区建设情况。在座谈会上,海珠区政府有关负责人透露,今后几年间,广州市、区政府将分3期规划建设规模浩大的果树园艺生态公园。
按照初定方案,对拟改造的果树区定位为“海珠果树、园艺生态公园”,初步构思是以都市型农业与园艺公园相结合的模式,把首期约2800亩果树区(包括广州大道南以西约1800亩和新?南路以南约1000亩)建设改造成为海珠区的中心花园,内设园艺区、休闲区、花卉区、果林观光区、科研区、科普区、文化艺术区等,把果树建成可供市民休闲憩息观赏以及弘扬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观园,以公园模式运作。
按照方案,果树园艺生态公园计划分3期进行建设。第一期基础设施建设,邀请规划设计部门对首期改造的果树区整体进行规划设计,在此基础上疏通被严重淤塞的河涌,完善区内道路系统,复种适生且有观赏价值的果树或观赏植物,改造现存有特色的果树,恢复果园的生产、生态功能。第二期园艺景点建设。主要是增加景点、增加休闲、设施,初步建设成能吸引游人的园艺公园。第三期为扩张完善期,按规划设计完成整个果树园艺生态公园的建设,并向市民全面开放。
在具体运作上,则借鉴苏杭地区“租地绿化”的管理模式,对改造的林区将全部从村集体(或承包户)反承包经营。由于征地耗资过大,政府拟以2500元/亩。年的价格租地,这样既能保证政府运作的可能性,也能相对提高果农的收入。
果林面积急剧减少水果产量年逊一年
昨天,省、市政协委员考察团来到了位于海珠区东南部的万亩果园。在赤沙、龙潭、红卫、东风、瑞宝等5个村,呈现在他们面前的是这样一幅景象:靠近路旁的果林死了一大片,蔫儿了的树叶在烈日下泛着**,枯萎地下垂着,而树上,竟然看不到一颗果实。曾经郁郁葱葱的果林几乎感受不到生机。
“主要是因为水污染。水不好,树很快就会枯死。这儿的树,已经好几年不结果了。不结果的果树,自然会被砍掉。”看着那片濒死的果林,海珠区农业水利局副局长简桃华这样说。
据了解,这一片区域是三级果树生态保护区,面积约7000亩。由于距离城市较近,这里果林被破坏的情况十分明显。近年来,随着农村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开发热的冲击,这里的果林面积急剧减少;再加上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病虫害等原因,水果产量也是一年不如一年。果质逐年下降,水果收成越来越少,果农从果树上得到的收入没有保障,对过数的投入和管理也逐年减少。
恶性循环已经形成。
恶性循环的直接受害者,是果农。
据了解,海珠区现在共有3.6万多名果农,占区总农业人口的一半以上,但这一半的收入却普遍处于水平线偏下。据统计,近些年来,一个果农一年的总收入平均就是1000多元。
“我们也想保果树,也想改造品种,但现在我们连吃饭的钱都不够!”在瑞宝村的果林里,一名正在为果树灌溉的老果农愤愤不平地说:“别谈什么发展,先让我们吃饱饭!”
恶性循环的间接受害者,是广州乃至整个珠三角。
作为广州市的“南肺”,万亩果林担负着调节城市气候,净化城区空气、改善生态环境的重任。同时,与“北肺”白云山不同,“南肺”是水乡,对保存岭南水乡文化意义重大。
“如果不建设一些区域绿化,未来的珠三角就会成为一片水泥森林,谈不上什么持续发展,更谈不上适宜人居。”华南师范大学生物学教授黎振昌点出了万亩果林对广州未来发展的深刻影响。本报记者卞晶
海珠湿地公园门票
可以带宠物进去。
一是根据条例规定,除盲人携带的导盲犬和肢体重残人携带的扶助犬之外,其它犬只禁止进入限制犬只进入的公共场所;
二是目前我市已在福田区景田北六街设置了一家宠物主题公园,允许市民携带犬只进入,其它公园根据条例规定,属于禁止犬只进入的公共场所;
三是为进一步解决犬只户外活动场所受限问题,一方面,我局鼓励有条件的区、街设立宠物主题社区公园,提供宠物活动专门场地;另一方面,我局计划选取部分公园推行“共享计划”,划定公园的部分区域开放给养犬市民使用。
海珠湿地公园是免费的。
广东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简称海珠湿地,地处广州中央城区海珠区东南隅,北面琶洲会展,南望大学城,东临国际生物岛,西跨城市新中轴,总面积1100公顷,是全国特大城市中心区最大的国家湿地公园,名副其实的广州“绿心”。
海珠湿地水网交织,绿树婆娑,百果飘香,鸢飞鱼跃,积淀了千年果基农业文化精髓,融汇了繁华都市与自然生态美景,独具三角洲城市湖泊与河流湿地特色,是候鸟迁徙重要通道、岭南水果发源地和岭南民俗文化荟萃区。
扩展资料:
景点介绍
1、绿心湖
海珠湿地保留了岭南水乡文化特征,河涌和湖泊交错相织,形成了具有岭南水乡特色的湿地水网系统。绿心湖湖水清澈,“小蛮腰”广州塔倒影其中,并绕湖设置了富有特色的叠水水景和景观平台。
2、花溪
花溪区域内繁花似锦,植物采用开花植物与常绿植物搭配的形式,以达到春夏秋冬四季有花的效果。区域中心木亭设计为杭州园林式风格,采用木材为“巴蒂木”,该木料属于天然防腐硬木,不会变形褪色,并有防水防虫蛀的功效。
3、福寿果廊
果林湿地区域保留了原龙潭果树公园种植的果树,包括石硖龙眼、红果杨桃、鸡心黄皮、胭脂红番石榴等岭南佳果。而区域内所搭建的空中果林栈道,是构造与自然融合的精品景点,成为了广受欢迎的采摘和观景平台。
百度百科-广东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