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城墙遗址公园管理处_明城墙遗址公园地址
1、南京明城墙:历经600多年风雨洗礼而岿然不动,究竟是为什么?2、南京的明城墙的砖的尺寸怎么算3、耗时28年,动用3.5亿城砖,建“世界第一大”城墙,就在江苏4、南京明城墙的历史沿革5、南京城墙是哪个朝代6、南京的城墙南京明城墙:历经600多年风雨洗礼而岿然不动,究竟是为什么?
古代社会南京明城墙,城墙不仅作为老百姓居住的地方,而且还是抵御游牧民族侵扰的天然屏障,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南京明城墙,始建于元朝至正廿六年(1366年),完工于明朝洪武廿六年(1393年),历时28年之久,动用明朝当时1部、3卫、5省、37府、162州县,共28万民工,由大约3.5亿块城砖构成,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最长、保存最好的古代城垣。
明城墙
大家都知道,就算是水泥混凝土等特殊材料,也会有保质期限,过南京明城墙了一定的使用年限房子也会坍塌。
而明城墙历经600多年风雨沧桑而巍然屹立不倒,究竟是为什么呢南京明城墙?
第一,严格的监管制度,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明朝修建城墙时候,自然少不了用到墙砖,要从全国各地运送材料,很多人看到有利可图,自然会以次充好,骗取大量钱财。
朱元璋为了防止有人从中牟利,杜绝此种现象的出现,南京明城墙他要求以后送来的任何一块墙砖,都要写上烧砖人,监管官员的名字。
墙砖刻有名字
一旦哪块砖出现问题,就会层层追究,上面写有名字的一个都要杀头问罪,这种严格的监管制度下,建好的城墙自然不会坍塌,更不会出现所谓的豆腐渣工程。
第二,夯土与青石砖双层加固,足以抵抗炮火的攻击。
据史料记载,修建明城墙用到的墙砖与现代用的红砖不一样,用的是青石砖和夯土。
内墙用夯土,夯土就是用工具把泥土压实,制作出异常坚固的粘土,比砖块和石头还要坚硬。
外墙用青石砖加以包裹,这种强度可以扛得住大炮攻击。
第三,特殊的黏合剂,强度大、韧性好。
明朝时期虽然没有现在建房所需的水泥和混凝土,但是有一种特殊的黏合剂,那就是糯米。
《天工开物》曾有过详细记载南京明城墙:"灰一分入河砂,黄土二分,用糯米、羊桃藤汁和匀,经筑坚固,永不隳坏,名曰三合土。"
其中提到的"三合土",就是糯米汁、羊桃藤汁等混合而成的"超级黏合剂",不仅强度大,而且韧性好,比现在的混凝土还要好使。
南京的明城墙的砖的尺寸怎么算成墙砖规格为长1尺2寸8分5厘(相当于40厘米)南京明城墙,宽6寸4分5厘(相当于20厘米)南京明城墙,厚3寸2分(相当于10厘米)。
朱元璋用赤裸裸的质量追溯体系南京明城墙,每块砖头上都有相关责任人的姓名南京明城墙,从府(州)、县城墙砖监制官员的职务、姓名一直到各级里甲长、砖坯农夫、烧窑工匠的姓名。
城砖一旦出现质量问题,这些人全部倒霉。
南京明城墙总长35.3km,现存25km。
朱元璋修建如此结实的城墙,主要是防备火炮和配重式投石机。
耗时28年,动用3.5亿城砖,建“世界第一大”城墙,就在江苏文/老王聊 旅游欢迎个人分享与转载
世界上有很多的 未解之谜 南京明城墙,是我们现在还无法用科学技术所解释的南京明城墙,还有很多的 世界奇迹 南京明城墙,记载于 历史 ,但是在我们看来却是多么的 不可思议 ,在国内知名度非常高的就是 秦始皇兵马俑 了,而这一奇迹也是成为 陕西西安的一张城市名片 ,有很多的 旅游 爱好者都曾经来这里欣赏规模宏大的秦始皇陵,每一个人的脸上也都是带着震惊的表情。
其实除了秦始皇兵马俑以外,我国还有很多让人震惊的建筑,我今天为大家介绍一个 “世界第一大”城墙——南京明城墙 。坐落在 江苏南京 ,南京明城墙包括了四重城墙,创造了很多的世界之最,不仅是世界上第一大城墙,还是 世界最长的、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城墙 ,在古代的时候可没有现在这样发达的科学技术,想要建设这么一个城墙其中 耗费的人力、物力都是恐怖的数字 。
南京明城墙建设时间达到了 28年 ,工程浩大动用了当时国内很多地方的民工,总的民工数大约在 28万 ,在28万民工耗时28年的漫长工期中,总共动用了 3.5亿的城砖 ,最终才完成了南京明城墙的建设。没有什么可以挡得住岁月的摧残,南京明城墙自然也不例外,有不少的地方显露出了破败的迹象,但是依旧 有很大一部分的城墙保存完好 。
长城 是很多人在去北京时必去的景点,都说 不到长城非好汉 ,长城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我们中国的名片,而南京明城墙就是我国 继长城之后的宏伟建筑 ,是古代都城建设中最典型的一个代表, 筑城技术更是代表了我国 历史 上筑城技术的巅峰时刻 。南京明城墙不仅只有一个名头让人们感叹,有着很高的历史 价值、考古价值、建筑以及设计价值 ,有着非凡的意义。
南京明城墙是我国的一个 5A级 旅游 景区 ,对游客们 免费开放 ,当然也有一部分特殊的景点需要收费,第一次前来这里游玩的游客可以考虑付费将这里所有的美景都欣赏一遍,能够更加详细地了解这一宏伟建筑,感受我国这上下五千年厚重的 历史 底蕴。
往期精选
深圳“高颜值”的城中村,两公里的绝美拍照墙,来了绝对不想走
上海城中村:老上海城最后的白墙黑瓦,即将成为“黑白照片"
广州一城中村,承载十万广漂人打拼梦,被称为“蚁族之城”
吉林一处“大型”公园走红,被誉“江城之巅”,著名城市森林公园
“百园之城”苏州又一公园火了,处在城区之中,门票0元好评颇多
南京明城墙的历史沿革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朱元璋攻取定远后纳大将冯国用:金陵“龙蟠虎踞”适宜建都的建议。
三年后攻下集庆南京明城墙,改名应天府。
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朱升提出“高筑墙南京明城墙,广积粮南京明城墙,缓称王”建议南京明城墙,南京明城墙的建造由此正式拉开序幕。
南京明城墙是中国历史上唯—建造在江南的大一统王朝都城城墙。
明南京城在六朝国都建康城的基础上修建并以此扩大,东连石头城,南贯秦淮,北带玄武湖,城周35.267公里,包括南京历代都城于其中,不仅是中国第一大城垣,也是世界第一大城垣。
元至正二十六年农历八月(1366年9月),改筑应天府城,并在钟山(即紫金山)之南建造新宫,即南京故宫,此为第一期工程。
元至正二十七年、明太祖吴元年(1367年9月),一期工程完工。
明洪武二年(1369年),第二期工程开工,以筑新城为主,向北拓宽旧城直至扬子江畔。
明洪武六年(1373年),二期工程完工,第三工程随即开工。
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12月),三期工程完工,“新筑后湖城”止,建造聚宝、三山、通济各主要城门以及后湖城和主要街道。
明太祖朱元璋耗费二十多年时间,调动全国一部、三卫、五省、二十八府,一百五十二州县共二十余万工匠修筑城墙,同时在五省烧制城砖,建成面积43平方公里,京城城墙全长35.267公里公里,囊括了六朝时的建康城和南唐时的金陵城,高14-26米,上宽最窄处2.6米,最宽处19.75米,下宽14.5米左右,垛口13616个,窝铺200座。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都城建造完工后,朱元璋与诸股肱大臣及皇子登临钟山,观察南京城的形胜,皇四子朱棣提出“紫金山上架大炮,炮炮对准紫禁城”的潜在担忧。
同时,南京城南的雨花台和北面的幕府山留在城外,对都城防守极为不利。
遂朱元璋下令建造外郭城墙,以弥补京城城墙之缺憾,外郭号称180里,各段用砖砌的部分加起来约40里,外部土城高度约在8-10米,上宽6-8米。
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南京明城墙四重城垣全部完工。
明建文四年(1402年),南京明城墙首次面临战争损坏危机,燕王朱棣南下进攻南京城。
“燕兵至金川门,谷王朱穗与李景隆开门纳之,京师失守”。
而这次开门降迎,使得明城墙躲过一次大灾。
明代时期,南京为“系祖宗根本之地,东南总会之所”,城墙都受到各级中央 *** 高度重视,仅《明实录》中关于城垣大规模维修的记载就达40余次。
特别是在极具修城经验的丰城侯李贤担任南京守备期间,南京城墙的修缮进行得相当完备。
16世纪中叶先后3次抵达南京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Matteo Ricci)称:“这座城市超过世上所有其南京明城墙他的城市”。
他在《利玛窦中国札记》中记载,当地人讲了一个故事:两个人从城的相反方向骑马相对而行,花了一整天时间才遇到一起,南京城墙规模之大可以想见。
清代南京作为两江总督所在地和长江下游政治军事中心城市,明城墙的保护虽然更趋弱化。
不过还处于冷兵器与热兵器结合使用的时代,南京城墙的维护还是有一定保证的。
清代作家吴敬梓,曾在南京秦淮河畔生活多年,他在《儒林外史》中写道:“这南京乃是太祖皇帝建都的所在,里城门十三,外城门十八,穿城四十里,沿城一转足有一百二十多里”,清楚地记述了南京城墙的来历和规模。
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南京神策门城门修复城楼,仿淮安府城楼样式重建,尺寸比明朝时期的小,分上下两层,重檐歇山顶,均用城砖修葺。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当局为交通运输需要,方便到达秦淮河码头。
在城西清凉门和定淮门之间,开辟草场门,为单孔拱券结构,城门深约20米,宽约6米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时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端方奉旨举办南洋劝业会,为方便中外来宾游览玄武湖,决定在靠近劝业会会场的城墙上开辟城门。
工程尚未完工,端方调走,次年继任总督张人骏负责,因张人骏籍贯河北丰润,故命名为“丰润门”。
清宣统三年(1911年),响应武昌起义,徐绍桢帅江浙联军由朝阳门攻打南京,朝阳门瓮城遭到破坏。
民国二年(1913年),袁世凯派北洋军复夺南京城,以重炮攻击朝阳门等要地,次日,南京城破。
民国十年(1921年),为繁荣下关码头岸线,时任江苏省民政长韩国钧的支持下,在仪凤门西南的城墙上破墙动工,从城门内八字山取土垫筑城门口到江边码头的道路,填平小南河(今热河路),垫成基地2.7万平方米。
新开单孔城门一座,从而缩短了从下关江边进城的路程。
因韩国钧是泰州人(韩国钧是海安人,当时海安属于泰州),泰州古称“海陵”,这座南京的城门就被命名为“海陵门”。
民国十六年(1927年),国民 *** 定都南京后,提出“以新都建设需要,将标卖南京全城城垣城基”,打算全部拆毁南京城墙。
遭到了文化界的强烈反对及谴责,徐悲鸿等人连续在报纸上发表文章进行批评,城墙终得幸免。
民国十七年(1928年)7月,国民 *** 为整治首都风气,下令改将南京城门易名。
朝阳门为中山门(纪念孙中山先生功绩)、仪凤门为兴中门(喻振兴中华之意)、海陵门为挹江门(因城门临近扬子江)、神策门为和平门(喻世界和平之意)、丰润门为玄武门(因城门临近玄武湖)、聚宝门为中华门(喻中华之意)、正阳门为光华门(喻光复中华之意)。
同年,国民 *** 改建单孔朝阳门为三孔中山门,内瓮城已拆,但外瓮城尚在。
民国十九年(1930年),张其昀在《首都之地理环境》中分析没有拆除城墙的原因是“盖用城砖拆城,工费太巨,得不偿失”,事情当然没有这么简单。
客观上促使1930年代至解放前南京明城墙得以保存的还是其与生俱来的军事防御价值因素。
民国二十年(1931年),国民 *** 在中央路笔直向北与明城墙的交点,神策门西侧五百米处,破墙开路以便利南京城北交通,并取名中央门。
同年为适应南京市的道路现代化建设和改造的需要,在中华门东西两侧开辟中华东门和中华西门,同时满足向南向北车辆通行。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为开辟汉中路,在城墙上新辟西式牌坊三券城门,将城门命名为汉中门,介于清凉门与汉西门之间。
同年,在原在明城墙上的一处豁口,改造兴建为一处城门,命名为武定门。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在南京城北开辟城门,位置在金川门西,现新民路西端的护城河西侧,新民门修建而成。
同时,还用填土的方法铺设了护城河中的一段路,为了保持河水流通,又修建了一座桥面长度约六米,跨度约四米的单孔水泥桥。
同年,南京警备司令谷正伦提出《关于南京城防建议案》,将明城墙列入城防,南京明城墙得到保护。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在南京明城墙基础上开辟雨花门,用于将南京市内的京市铁路在养虎巷处与江南铁路连接,与京粤线贯通。
抗战胜利后,小铁路逐渐荒废。
1948年9月,“南京城防城垣暨护城河工事整顿会议”做出9项修复城墙及相关工事的决议。
不过,这一次的防御功能未能获得实现。
1954年,于北极阁山下的台城靠近“后湖城墙”的位置,方便内外交通,并为防空疏散的需要,开辟解放门,为单券城门,位于玄武门以南、太平门以西,鸡鸣寺东北、玄武湖南岸。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前后,席卷全国的拆城运动波及南京,同其他古都城墙一样,修复和保护工作曾经走上曲折的历程。
由于受历史的局限和“左”倾思潮的影响,南京城墙曾几度历经被完全拆除的危险,幸而时任江苏省文化局副局长的朱_先生立即向南京市领导提出紧急建议,下令停止毁城,四处奔走联合各界人士共同呼吁。
同时向中央文化部发电报,呼吁保护明城墙。
在朱_先生等人的再三努力下,部分市民也纷纷写信到市 *** “提出批评和责难”,最终使南京城墙得以幸存。
年,南京成立中华门文物保管所和渡江胜利纪念馆,以保护固有文物,展现历史风貌。
1988年,南京明城墙全段被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南京市 *** 设立南京市城墙管理处,作为保护、维修、管理南京城墙的专业机构,由此明城墙全段保护开始得到重视。
1991年,南京市 *** 因城市建设和城内交通需要,通中华路,拓宽集庆路,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特邀南京东南大学建筑系潘谷西教授设计建设集庆门,城墙具有宋代“过梁式”城门风格,且该城门是南京城墙中首座偶数门,就是说门洞的数为偶数,开南京城墙之先河。
1992年,《南京明城墙保护规划》正式发布
1993年9月,南京市城墙管理处归属南京市文物局领导。
1995~1996年,解放门至玄武门段城墙修缮工程。
1996年4月,江苏省人大通过南京市为南京明城墙保护制定地方性法规《南京城墙保护管理办法》。
19年,在院批准的《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更是明确提出要加强对明城墙的保护。
1996~19年,石城门复城城墙修缮工程。
19~1998年,后标营段城墙排险加固工程。
1998年,太平门段城墙加固工程,同年5月24日,南京市明城垣史博物馆正式挂牌成立,与南京市城墙管理处共同承担南京城墙维修保护的任务,并各有侧重。
1998~1999年,九华山西段城墙抢险加固工程。
2000年3月21日,《南京明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可行性报告》调研小组成立,标志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正式开始。
2000~2001年,集庆门段城墙修缮工程。
2001年,南京挖掘出西华门遗址,仅存三座门券的须弥座和砖石路面,这使得西安门被长期以来被误传为西华门的现象彻底被证实。
2002~2003年,石头城段城墙修缮工程。
2003~2004年,东西干长巷段、红山土段、神策门瓮城城墙修缮工程。
2004年起,南京颁布《2005—2007年明城墙风光带保护与建设》。
荣获建设部颁发的“最佳人居环境范例奖”。
2006年,南京城墙、陕西西安城墙、湖北荆州城墙、辽宁兴城城墙列入《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
2010年,《南京名城保护规划》出台,规划对明城墙一线建筑高度作了明确规定。
2015年1月,《南京城墙保护条例》出台,将除南京京城(内城)城墙及皇城、宫城城墙外,总长达60多公里的外郭城墙也纳入保护范围。
2015年8月,南京市规划局联合东南大学组织编制《南京城墙沿线城市设计》,已通过南京市 *** 批复。
按照规划,南京明城墙分为5段打造,成环状分布,对于没有墙体的缺失部分,将用绿植墙体补齐。
部分城墙和城门今后也将有一定的改动。
2015年9月,南京模范西路的拓宽过程中发现定淮门城墙台基遗址,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市考古所正根据国家局要求开展考古工作。
南京城墙是哪个朝代现存的南京城墙修筑于明朝,俗称明城墙,历时21年建成,不遵循古代都城取方形或者矩形的旧制,设计思想独特、建造工艺精湛、规模恢弘雄壮,在钟灵毓秀的南京山水之间,蜿蜒盘桓达35.3公里,而南京明城墙的外廓城周长更是超过60公里。我为你整理了南京城墙的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参考帮助。
南京明城墙不仅是我国的第一大城墙,而且是世界第一大城墙,并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第一大城墙。南京明城墙为中国古代军事防御设施、城垣建造技术集大成之作,无论历史价值、观赏价值、考古价值以及建筑设计、规模、功能等诸方面,国内外城墙都无法与之比拟,可谓是继中国秦长城之后的又一历史奇观。
中国明初都城应天府城墙。在江苏省 南京市区内。始建于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明洪武十九年(1386)建成。洪武二十三年 (1390) 增筑外郭。南京城墙根据地理条件和军事防守的需要而建造,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城。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 院公布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墙周长1954年实测为33.676公里,现存 21.35公里。墙高14~18米,上宽 7~12米,下宽10~18米。城墙为砖石结构。砌城条石长约60~ 120厘米,宽90厘米,厚35厘米。城砖规格大体有 3种:一长36厘米,宽16厘米,厚 8厘米;一长44厘米,宽20厘米,厚10厘米;一长54厘米,宽24厘米,厚12厘米。砖上打印制砖府县和监烧官员、烧造工匠姓名以及年月日。据统计,城砖除由工部及驻京卫所组织在南京烧造外,江西袁州府等地以白瓷土造砖,坚实细腻,质量最佳。
在冷兵器时代,城墙无疑是国家最重要的防御工事。城墙的坚固与否,不只体现着王权的威仪,更直接关系到社稷的安危,所以,历朝历代的最高决策者在筑造城墙时,始终将工程质量视为头等大事,丝毫不敢懈怠。然而,沧桑变幻,曾经一时雄奇伟岸的.城墙,大多都没能经受得住岁月的检验,最终湮灭于炮火或风雨中。在中国古代的城墙中,朱元璋亲自监理的南京明城墙,不仅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城墙,也是迄今世界上最坚固的城墙之一,历600多年风雨而未倒,依然固若金汤。明城墙安若磐石的秘密在于它的修建过程中严格的质量管理。从现代企业管理的视觉来看,明城墙堪称卓越质量管理的典范。
城墙的建造因各段所处地形和位置不同,用的建筑结构也不同。南城及东西城的南段,面临平原和河流,无坚可守,除以河为堑外,城墙建筑最为坚固。墙内外壁表层用大块条石砌筑,里层填以巨大的块石,形成各厚 3米 左右的内外墙体,均用糯米汁加石灰灌浆。内外墙之间再填以黄土、片石,隔层夯实。某些地段,也有在条石砌筑的内外墙体之间全部用砖砌筑,或以砖、黄土、乱石夯填的做法。
南京的城墙文/孙见
南京城墙是明太祖朱元璋在这片土地上磊起的恢宏诗篇。
这诗行屹立至今的最大秘诀就是烧铸在每一块城砖上的那些文字。从主管的地方官到烧砖的工匠,名字都铸在砖上,哪块砖坏,砍谁的脑袋那是清清楚楚的。于是,有了南京城墙巍然屹立风风雨雨六百多年岿然不动!
当然城墙的建造方法也是很重要的,光讲责任并不能让一盘散沙集聚成塔。南京大部分的城墙都先用花岗岩或石灰岩的条石做基础,上面再用大砖垒砌内外两壁和顶部,内外壁之间常用碎砖、砾石和黄土层层夯实。城墙顶部和内外两壁的砖缝里,都浇灌一种“夹浆”。这种夹浆用石灰、糯米汁(或高粱汁)或再加桐油掺和而成,凝固后粘着力很强,使城墙能够经久不坏。
朱元璋一定是下定决心要在南京世代为王的吧,他把城墙修成14米宽,14到21米之高,顶部的宽度也在4米到9米之间,万世为王的雄心就这样砌成的。即使到了日新月异的今天,南京依然未能把朱元璋的城市规划填满!
为便于防守,南京城墙墙顶用砖铺成地面并砌成“雉堞”(指城墙顶部靠外一侧的锯齿状矮墙),为防止雨水渗沥,用石制的泄水槽以排出雨水。城基部分每隔一定距离也设有排水洞,将城墙内侧的积水排出城外。因此,南京城的基础工程和防护工程都是比较牢固的,故能屹立至今600多年之久。城墙现存21.35公里,仍然是我国最大的一座砖城,并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从来都是由品质铸就的啊!到今天,南京城墙已被修复,连接,贯通,可以环城周游。
现存南京明城墙为应天府城,即京城,城门计有13座,水关两座。城墙上还有垛口13616个,窝铺200座,以供军事防守之用。在城的中央还建有钟楼和鼓楼。
这13座城门的上部,都建有高耸的城楼,而以聚宝门最为雄伟。聚宝、三山和通济三座城门各有城墙四道,每两道之间的空间称为“瓮城”,可作为战时的防守之用。聚宝门是这些城门中最坚固的一个,城楼以下部分基本保存完整,而且有所谓“藏军洞”的特殊设施。“藏军洞”实际上就是里端封闭的砖券门洞,在战时可供兵士休息和用来存放军事物资。这种“藏军洞”在聚宝门最南一道的城墙上计有两层共13个,左右两侧的城墙下部又各有7个,加起来有27个。据说,每洞可容纳兵士100人以上,共可藏兵达3000人以上。这种设施在我国古代的其他大城中是极为少见的。
每座城门都有内外两道门,外面一道是从城头上放下来的“千斤闸”,具有坚固的防御作用;里面一道则是木质再加铁皮做成的两扇大门。在平时,行人车马都从城门洞里通过。精兵利卒,陈利兵而谁何!
大城市少不了的是进水与排水,南京城水道的安全措施也极谨严,在秦淮河出入口处分别建有东水关和西水关,水关设有闸门3道,前后2道为木闸门,中间设铁栅门以防潜水入城之敌。东水关内侧还设有33座瓮洞,分为3层(上面两层为藏兵洞),下层(中洞可通船)通水。此外,还设有金川河闸、玄武湖的“通坝”(即武庙闸)、前湖的半山园闸与琵琶湖的琵琶闸等多处涵闸。这些涵闸,设有铜、铁管和铜水闸,只能进水不可进人,设计巧妙、结构合理。可谓煞费苦心,防人之心与害人之心一个都没有少!
但即使这样厚实到几乎牢不可破的城池也在朱元璋死后不久就被他的儿子燕王朱棣攻破,在这样的历史剧变面前,朱皇帝的雄心立刻显得像是过于防范过于嫌忌的小人之心了。也正应验了亚圣的名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难道朱皇帝不知道众志成城这句话?还是忙于建造城墙的时候忘了管教儿孙?一座挖空心思建造起来的不朽之城,一座屹立在历史封面上牢不可破的哀城,让多少人摩挲,多少人扼腕叹惜!
蹉跎了诗篇!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