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中山公园改造提升_惠州市中山公园要扩大吗

惠州中山公园为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广东惠州中山公园(原名惠州第一公园)位于惠州市的木余山,全园坐北向南,占地30,000平方米,建园于1920年代。民国14年(1925年)10月,北伐的东征军攻陷惠州,蒋介石_-以及苏联顾问罗加觉夫在此园右侧“望野亭”前广场召开军-大欢大会和追悼阵亡将士大会。民国17年(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称“中山公园”。民国27年(1938年)在园内北端建造“中山纪念堂”。1987年矗立孙中山先生全身铜像,以纪念他的诞辰120周年。其他建设包括“廖仲恺先生纪念碑石”_“旧城墙遗址”等,该公园是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廖仲恺先生之碑

东征遗址

惠州府城遗址

中山纪念堂

中山纪念堂

望野亭

望野亭

孙中山(1866年—1925年),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常以中山为名。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农民家庭。青少年时代受到广东人民斗争传统的影响,向往太平天国的革命事业。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的倡导者,创立《五权宪法》。他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孙中山详细信息++

有改造。

扩展资料:

桥东桥西这个片区在城市的建设方面我们一直是持谨慎态度的,总体来讲是取了一个严格保护的方式。但是城市发展到现在,在严格保护的同时也要有一些提升跟利用,就是要擦亮我们历史文化名城这个金名片。

规划提出,借助优越的山水环境,通过旧城整治和功能提升,重点引进文化展览、文创空间和商业配套等业态,形成现代服务业业态聚集区,打造惠州中心城区的山水客厅,打造惠州市民的乐活家园。

为打造文化窗口,规划提出,以古城为核心,在古城西湖以及周边区域构建“文化径”,链接古城和西湖周边重要的历史文化。这条“文化径”全长17公里,链接丰渚园,中山公园,东坡祠等城市重要开放空间,丰湖书院、金带街、水东街等文化景观,形成古城西湖的特色展示系统。

在空间分布上,规划提出通过景观开放活动空间分级、传统街巷连接活力功能、水上空间活动利用和文化点的修缮活化利用,提升古城公共空间的活力。

在传统街巷活力空间的打造上,规划建议对金带街、十字街、鹅湖、上塘街、水东街等“通江连湖”传统街巷的保护和局部断面改造,增加慢行空间,提高街巷活力。同时,充分利用惠新西街市场、上塘市场、五四路商业街等市民服务活力空间在内的重要文化遗产、商业空间和其他公共空间,将城市活力由滨水引入城市内部,塑造文化彰显、景观宜人、富有活力的古城公共空间。

值得关注的是,在水上、水岸空间活力和功能提升方面,规划突出了惠州“一街挑两城,山水傍城湖”历史城区传统格局,规划在现状五湖水面基础上,打通堤岸水道,恢复西湖沿线丰湖渔唱、黄塘晚钟、山寺岚烟等文化景观,重现“五湖泛舟”的西湖活力,同时,利用山水环绕的景观环境和码头驳岸、书院等文化遗存,积极提升滨水空间功能性,扩展城市重要的公共活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