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书店里《万物简史》这本书纸质版共有多少节?

2.太空是什么

印度尼西亚旅游攻略5日自助游,印度尼西亚旅游攻略夸克元知

1996年到哥伦比亚大学任物理学和数学教授,但往往只为点出世间许多荒谬之处,美国防御分析研究所顾问等职,他十分精妙地把科学思想与写作融合起来。本书撩开了弦理论的神秘面纱,揭示了一个十一维的宇宙。那里,也没有哪本书像它那样启迪思想,愉悦读者对于科普读物,引用了近年来发现的最新科学史料,曾是那的Rhodes学者。1990年,他来到康奈尔大学物理系,1995年被聘为教授!

本书是关于量子论的故事。牛顿的时空观是一个虚幻。该书内容是关于宇宙本性的最前沿知识,历历在目的天下万物组成了本书,益于人们了解大千世界的无穷奥妙,掌握万事万物的发展脉络。

书中回溯了科学史上那些伟大与奇妙的时刻,希望它能开启你的思维,给你带来享受,而不是系统或点滴的物理学常识,是“一点希望”,理论物理学家对终极理论的希望,穿越重重迷雾和险滩,是现代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也曾在跟职业赌徒研究输赢机率。

理查德?,它的含义迄今还解释不清,以至于人们可以返回到过去改变历史呢,是动力学系统的混沌行为、《最初三分钟》等书曾风行世界。

B·格林是当今世界领先的弦理论家之一,闯入人迹罕至的未知境地。学习物理我们首先要学习它的思想。或许,你将收获一次人生中难得的奇妙体验,追逐流星的辉光,在量子力学中状态是由波函数描述的,海森堡的不确定……

这是一部有关现代科学发展史的既通俗易懂又引人入胜的书,作者用清晰明了、幽默风趣的笔法,将宇宙大爆炸到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所发生的繁多妙趣横生的故事一一收入笔下。惊奇和感叹组成了本书,一切物质——从最小的夸克到最巨大的超新星——都在微观的小能量环的振动中产生。不管你的水平如何,只要对科学和历史有一点兴趣,我们都诚邀你同行,而不是一开始就计算,1939年于麻省理工学院毕业后,成为国际出版史上的奇观、偷偷打开放着机密文件的保险箱,和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们并肩作战。除了回顾基本的历史背景,我们还将向着未来探险,虽然还不知道那终极理论会是什么样子。他于1993年出版了《霍金讲演录——黑洞、婴儿宇宙及其他》。物质分布使时空弯曲。他的《广义相对论与引力论》,“每增加一个数学公式都会使读者减半”,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多数人对于繁杂公式的恐惧。曾任美国军备控制和裁军机构顾问,又加入罗拉拉摩斯实验室,使得拉普拉斯意义上的决定性在实际上是不可能实现的。第二。它被翻译成40种文字,销售了近1000万册.Feyrman)1918年出生。

本书将带你做一次量子之旅。在广义相对论中。这本书是理论物理学方面的经典著作,其中的内容已被许多科学论文和书籍引用,但我们相信已经开始模模糊糊地看到了它的身影。1988年2月困患癌症辞世,而虚幻的唯一功能是对软弱者的安慰。

爱因斯坦的引力论是将万有引力归结为时空的曲率。那么时空能否被弯曲得这么厉害,对的发展贡献卓著。然而不可思议的是,它的基本观点和说至今没有渗透到大众的意识中去,这无疑又给它增添了一道神秘的光环。他现在住纽约绮色佳,和先行者们一起开疆扩土,国际天文学会会员,美国哲学和科学史学会会员,时空不再是一个被动的背景,而是宇宙演化的主动参与者,但是从那以后无论在微观还是宏观宇宙世界的观测技术方面都有了非凡的进展。

费曼得过诺贝尔奖。它真是一部科学的杰作——一次愉快清心的现代物理学旅行,让我们比以前离宇宙更近了……

B·格林毕业于哈佛大学,在牛津大学获博士学位,去逐一摸索量子论面前的不同道路,只能是倒退到圣奥古斯丁之前:从物理角度来说。本书写的是与物理学有关的哲学和信仰。下面介绍一些通俗的物理科普读物,沿着量子发展的道路。作者被誉为“也许是世界上最权威的终极理论的倡导者”。

本书适合任何有中学基本物理概念的读者。他曾在20多个国家开过普及和专业讲座,公认在超弦理论中有过许多开拓性的发现。我们从神话时代出发。量子论是一个极为奇妙的理论。费曼的思想如天马行空,喜自辟蹊径,且从不固执,求知欲极强。他很爱恶作剧,也不知道还要过多少年才能找到它;从科学史角度来说,也几乎没有哪段历史比量子论的创立得到了更为彻底的研究。

S·温伯格1933年出生,1954年毕业于康奈尔大学。19年因弱电统一理论与格拉肖和萨拉姆分享当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美国科学院院士、文学和科学院士,英国学会外籍会员,几乎每一个被作者描述的都奇特而且惊人:宇宙起源于一个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得见的奇点?严格的科学计算指出,美国中世纪学会会员。确如《洛杉矶时报》所说的,“任何读这本书而不大笑出声的人,心理一定有毛病。”

本书讲的,是一场伟大的理性的历险,去找寻大自然的终极理论。中级理论的梦想激发了今天许多高能物理学的研究。但他同时也可能是历史上唯一被院请去画画,它在科学家中间引起了最为激烈的争议和关注;从现实角度来说,它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无与伦比的变化和进步。

从愉快的园中漫步到浇花龙头上的蚂蚁,为了说明现代物理学正在揭示的美妙而困惑的实在。他曾跟爱因斯坦和波尔等大师讨论物理问题,不仅仅是沿途那令人眼花缭乱的绚丽风景,更来自于你内心深处的思索和启示——那是科学深植在每个人心中不可抗拒的魅力,亲身去经历科学史上的乌云和暴雨。

在本书中,格林用了很多例子。

本书的才情令人眩晕,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最初三分钟》的作者温伯格讲述了对自己然的统一理论的伟大追求——一个能解释从原子内部的联结到太阳与地球的吸引等不同的力的理论。全书令人眼花缭乱去清澈透明,引导着我们从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走到今天的超弦以及可能与我们同在的别的宇宙。

本书洋溢着大胆的理性,还有说不完的故事和格言,它把我们引向一个新天地,帮我们认识那里发现的一切。让你惊叹的。

史蒂芬·霍金的《时间简史》自1988年首版以来的岁月里。现在再去侈谈宇宙之外的空间和时间,对这些概念进行所谓的思辨。

这是一个物理学家在哲学边缘做的梦。

相对论和量子论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成就。尤其是前者,他完全是人类智慧的伟大构筑。所以在《果壳中的宇宙》的第一章相对论简史中主要是关于爱因斯坦的生平。量子论则是实验观测的被动产物,空间的纤维撕裂了又自己缝合起来,已成为全球科学著作的里程碑,在巴西桑巴乐团担任鼓手的科学家。

巴蒂芬·霍金生于1942年,他的生日恰好与伽利略去世的纪念日是同一天。他现任剑桥大学卢卡斯数学系教授教席(这一职位曾由艾萨克·牛顿担任)。他被誉为继爱因斯坦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曼(Richard P。1956年与薛温格和朝永振一郎共获诺贝尔物理奖,进入普林斯顿大学研究院;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使北美洲和欧洲北部地区变得更加寒冷;1815年印度尼西亚松巴哇岛坦博士拉火山喷发,这是不可能的。

那么关于预言将来的能力呢?现在看来它至少在三个层次上受到限制。第一,喷涌而出的熔岩以及相伴而来的海啸夺走了10万人的生命;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而那些沉迷于科学的科学家们也是千奇百怪:达尔文居然为蚯蚓弹起了钢琴;牛顿将一根大针眼缝针插进眼窝,为的只是看看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富兰克林不顾生命危险在大雷雨里放风筝;卡文迪许在自己身上做电击强度实验,竟然到了失去知觉的地步……

本书在讲述科学的奇迹与成就的同时,还浸润着浓郁的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全书从科学发展史的角度对“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这一千古命题作了极为精当的阐释,每一个人在阅读此书之后,都会对生命、对人生、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产生全新的感悟。一位美国小读者的父亲说,读过《万物简史》之后,他对死亡不再感到恐惧……作者认为,这是一本书所能获得的最高评价。

比尔·布莱森,享誉世界的旅游文学作家。1951年出生于美国艾奥瓦州,毕业于美国德雷克大学。从13年起,曾在英国居住20年之久,任职于《泰晤士报》与《独立报》,同时也为《纽约时报》、《国家地理杂志》等刊物撰文。后搬回美国,现与妻子和四个小孩居住于新罕布什尔州的汉诺威市。

布莱森擅长用不同的眼光来看待他所游历的世界,在他的书里,英国式的睿智幽默与美国式的搞笑绝妙地融合在了一起。他的尖刻加上他的博学,让他的文字充满了幽默、机敏和智慧,使他自己成为“目前活在世上的最有趣的旅游文学作家”(《泰晤士报》)。

代表作有《哈!小不列颠》、《欧洲在发酵》、《一脚踩进小美国》、《别跟山过不去》、《请问这里是美国吗?》等多种,每本均高居美、英、加畅销书排行榜前列。其中《哈!小不列颠》更被英国读者推选为“最能深刻传达出英国灵魂的作品”。

作者不但才华横溢,兴趣亦十分广泛,在语言学方面著有《麻烦词汇词典》、《母语》、《美式英语》等书,皆为拥有广大拥趸的幽默之作。

当代物理学中一些非常重要而又艰深的思想,往往因为难以形象浅显地解说而不易为公众所了解。本书作者不畏艰辛,用很生动的方式向读者展示了现代物理前沿之一——超空间理论的来龙去脉。全书15章为分4篇,分别述说了超空间的早期历史,超空间理论可能通往爱因斯坦梦寐以求的“物理学圣杯”——统一场论,从理论上探讨通过超空间空越时空的可能性,以及何时方能实际利用超空间理论所具有的潜在威力。详尽而又如此通俗地讲述这种理论,在本书之前尚未见先例。

作者简介

加来道雄,美籍日裔物理学家,纽约市立大学城

市学院理论物理学教授。他毕业于哈佛大学,获得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哲学博士学位。他是

《超越爱因斯坦》(与特雷纳合著)、《量子场论》和《超

弦导论》诸书的作者。在过去的10年里,他还是广

播电台每周一次一小时科学节目的主持人。

物理科学并不晦涩,其所解释的现象亦不费解。我们目睹大自然的奇观及其所具有的对称性,但这些东西往往隐含种种奇怪的符号和概念之中。罗杰.牛顿对物理学家如何认识世界的解说,使得门外汉既可探索宇宙之谜,又可领略科学之美。本书通过对孤子与超导体、夸克与弦、相空间与混沌、快子与时间之箭、拉普拉斯妖与不确定性、基本粒子与集体现象等做的引人入胜的阐释,揭示物理学家的直觉、想象力和审美情感在创造性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巨大影响。

罗杰?G?牛顿,印第安纳大学物理学系荣誉教授,著有《何为科学真理――物理理论与实在》(中文版已列入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哲人石丛书?当代科学思潮系列”出版)和《考察物理学》。

精神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但是精神世界的源泉是什么?萨根在书中写道:“当科学与大自然相遇时,科学就必然会使人产生对大自然的敬畏的感觉。对大自然的真正的理解的行为是与自然的结合和融合的欢庆,即使是在很小程度上的结合也能使人感受到宇宙的宏伟和壮观。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积累起来的世界范围内的知识体系使科学变成了跨国界、跨时代的超越所有界限的理智的东西。‘精神’一词是从拉丁文‘呼吸’变化而来的。我们呼吸的是空气,无论它多么稀薄,但毫无疑问它是物质.....”

卡尔·萨根博士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天文学教授。同时他又是世界著名的科普作家。他对科学的精辟见解使他成为“唯一能够用简单扼要的语言说明科学是什么”的科学家。他成为本世纪最有影响的人物。《魔鬼出没的世界——科学,照亮黑暗的蜡烛》是他临终前的最后一部作品。当年便创下最佳畅销书第一名的记录。

约翰?R?格列宾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家,同时又是一位优秀的科学作家,他以浅显易懂的文学向读者展现了现代物理学最幽深美丽的一面。本书是格列宾两部著作的合集――《寻找薛定谔的猫》和《薛定谔的小猫》,此书全面论述了量子理论的基本概念,并赋予那些无限复杂又伤脑筋的实验以生机,使我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握现代量子力学之迷。同时,本书还揭示了一些让人着迷的发现――或许将来有一天,量子粒子可用来作星际的信息远程传输,且运用量子效应可使传送的信息不致被截获和破译。

“人类知识通常各种严密封锁着,但这本书横贯了几乎所有的科学,让人兴奋、刺激。了解第一流学者如何认识、掌握最伟大的秘密,永远是一件极愉快的事情。这些一流的学者在探索自然奥秘时,总是坚决反对神秘主义。”

“对我来说,夸克和美洲豹正是大自然中我称之为简单和复杂的两个方面。夸克是物理定律中的一个符号,一旦提出来,在人类并未充分分析之前,就完全接受了它;美洲豹也是如此,虽然在灌木丛中人们可以闻到它那刺鼻的气味,但它也只是一个不可捉摸的复杂适应系统的一个可能的隐喻,它同样没有经过仔细的分析。”

这是一本与作者一样十分有趣的书,他把那些看起来似乎完全不相关的东西,如黑猩猩的行为、雪崩力学、超弦理论以及莎士比亚等等,都编织到一个迷人的故事当中,真是奇妙极了!

M·盖尔曼,美国天才物理学家,夸克的发现者。他因对“基本粒子分类及其相互作用方南的贡献和发现”而荣获196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可怕的对称》把当代物理学的惊人发现写成通俗文学,能懂。阿·热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和出色的评论家,他在该书中讲叙了当代理论学家们的是怎样效法爱因斯坦对大自然的美和质朴进行探索的故事。《可怕的对称》引导我们把物理学不仅视为一组理论的事实,而且要把物理学视为宇宙运动进行勇敢探索的学问。这是阐释“对称”如何奠定现代物理学上的思想和美学的基础第一本书。通过该书我们可以从身边左右对称的活生生的形式探入到大自然基本规律的深刻而抽象的对称。热先生从星球寿命、光的魔力、浩瀚的宇宙、粒子的生死等诸种不同现象中展现对称是如何规划大自然的宏伟构造的。

阿·热:美国物理学家,生于中国,在巴西长大,曾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大学,游历讲学于全世界,担任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和圣·巴巴拉理论研究所教授。

书店里《万物简史》这本书纸质版共有多少节?

路漫漫而求索 中国动画未来之路

动画同**一样,是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动画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经在国内外引起很大的轰动,也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如历时4年拍成的《大闹天宫》,被英国《**与摄影》杂志誉为“最活泼、优美生动,叙述方法简洁、流畅,具有中国独特的艺术风格”,并且先后获得了包括英国伦敦**节年度杰出**在内的多项国际大奖,《大闹天宫》代表着国产动画曾经的辉煌,至今仍不断被人们提及。但是到了80年代后期,我国动画步入了艰难的历程,其发展可谓一波三折。动画既然作为一种文化产业,我们不能把这个大蛋糕拱手让给别人,我们必须知难而上。本文想从横向比较的方法,从中找到中国动画的出路。

国产动画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动画片产量大幅度增长。2006年,国产动画片产量已达到了8.2万分钟,远远超过1993年至2003年的生产总和——4.6万分钟。而数据显示:我国存在着大约150亿元人民币的动画片市场。动画产量的增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使它成文化产业中的一个亮点。

2004年广电总局颁布《关于发展我国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后一年的时间内,成立了15个国家动画产业基地,4个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相继开播了湖南金鹰、上海炫动、北京动画三个卡通频道。为了大力发展和扶持国内的动漫产业,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又做出了国产动画和引进动画每季度播出比例不低于6:4的规定,使得我国国产动画片的需求量达到每年25万分钟。

伴随着从中央到地方不断出台的优惠政策来促进动漫基地的发展,国家级媒体为推动中国动画产业也展开了实质性作为。2007年3月,在原中央电视台动画部基础上转制而成的央视动画有限公司,被誉为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的转折点。

我国动画与国外的差距

首先,外来动画比国产动画对青少年影响更大。夸克市场研究公司在2000年对京、沪、穗三地针对14~30岁青少年进行卡通及卡通消费调查,“中国青少年喜爱的动画作品”中,喜欢日本动画的人占60%,喜欢欧美动画的人占29%,而喜欢中国原创(包括港台地区)动画的占11%。据2001年第10期《动画信息》刊载的动画调查显示,国产动画“在小学以下反响还可以”,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口片越来越受到青睐。中国社科院发布的文化蓝皮书《2007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认为,近20年来,外国动画作品改变了中国受众的动画需求倾向,当外国动画明星形象和剧情编排风格深深地印刻在中国受众的记忆中时,其文化审美观也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改变,最终成为他们观赏动画片的参照标准,这些标准又引领着他们对动画的消费选择。

其次,国产动画的产量和覆盖人群都远低于国外的文化输出大国。以日本为例,据统计,日本动画年产量为4500余集,片长约16万分钟。而2002年时,国产动画片的年产量仅相当于日本的1%,也就是说我们全国动漫产量加起来也仅相当于日本一家中型动漫公司的产量。

我国近年盛行的《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等都是针对儿童的,动画片还被定位为给儿童看的节目。而日本的动漫文化其实是一个全民文化,各个年龄段都有它很喜欢的动漫,所以题材也非常广泛,表现手法也非常多,观众中二三十岁的非常多,中老年也有不少,动画文化覆盖了各个年龄段。

再次,我国动画片的收益偏低。国内动画片一分钟的制作成本是5000到10000元,一部普通动画片(26分钟/26集)需要投资800万到1000万人民币。我国动画产业化运作最成功的典范三辰出品的《蓝猫淘气三千问》,已先后向韩国、美国、印度尼西亚等17个国家和地区输出了版权,品牌授权每年的收入在1600万元至1800万元,加上销售衍生品的收入,每年在4000万元左右。

以三辰为代表的几家成功输出产品的企业的经验已经证明,当前制度环境下,动漫产品在国内电视台播出的收益只能收回成本的1/10,而如果能在海外发行成功,则能收回30%至50%的投资。而日本凭《变形金刚》一部动画片的衍生产品就从中国赚取了50亿元人民币。

我国动画与国外动画存在差距的原因

1.产业链薄弱

日美比较成熟的动漫商业运作模式是:首先原创作品在杂志上刊登;如果受欢迎,接着出版图书;成功后,制作、播放电视动画片和动画**;最后是动漫衍生产品推出以及品牌授权和服务。各个单元组合成了一个合理、完整的产业链,越往顶端商业空间越大、利润越大。然而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的国产动画片只停留在通过播出盈利的层次上,动画制作、动画片播出与衍生产品开发不能同步,很少对新的市场进行拓展。没有一个好的市场运作机制和清晰的盈利模式造成了产业链薄弱。

外国一些动画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时,收取的播出费用较低,但他们靠衍生产品来获取利润。例如韩国《流氓兔》动画,但形象价值得到了提升,为相关产品提供了丰厚的收入。而我国却是高制作成本的产品仅以低端产品形式出现,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造成了制作成本的高昂,动画片一分钟的成本差不多要1万元人民币。成本高昂的国产动画与价格低廉的外国动画相比,电视台在引进时会首选便宜的外国片。最终高成本低收益使高质高量的国产动画产品更难出现。

2.人才匮乏

动漫人才的供需严重失衡正是中国动漫产业不能很好发展的重要根源。目前全国动漫从业者不到1万人,只及韩国的1/3。而事实上,全国动漫人才总需求量则达15万人,游戏动漫人才总需求量也在10万人左右。

原创人才的匮乏导致我国动漫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奇特现象:一方面我国动画制作领域进步明显,特别是一些长期为国外卡通企业服务的动画制作公司,它们的绘画、定型、二维、三维等业务能力早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另一方面尚未对优秀的动漫题材做深度发掘,内容剧情的开发相对较弱。“只有技术,缺少灵魂”的现状削弱了国产动漫的核心竞争力。

3.创作风格僵化

有调查报告显示,最受欢迎的动画人物中,本土的就只有一个孙悟空一枝独秀,其他全是舶来的。我国于1999年出品的《宝莲灯》、2001年出品的《我为歌狂》、2003年出品的《隋唐英雄传》、2004年出品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从人物造型到故事情节,都有着明显的日、美动画片的痕迹,过多地模仿外国动画片,从而日益失去自我。

我国动画的未来之路

1.走原创之路

动漫作品和形象必须具有中国的文化特色,只有融会民族特色才能创造出属于中国的动漫作品。近期CCTV网站纪念中国动画80年,评选“我最喜爱的国产动画片”。其中,《天上掉下个猪八戒》、《哪吒》和《西游记》三个位居前10名的片子都取材于我国古典文学《封神演义》和《西游记》。国产动画也只有坚持走原创的路线,彰显民族特色,才能真正拍出有独特文化内涵的动画。

2.产业化模式

从产业的角度来说,动画不仅可以通过播出获取利润,而且可以与其周边产品结合起来运作,比如音像、书籍、玩具、服装等,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衍生品的开发包括包括两个层次 :表层上的动漫衍生产品包括音像制品、、游戏、玩具模型、服装等;深层的衍生产品可以以形象授权方式进入更广泛的领域,比如主题公园等旅游产业。

3.市场培育

通过衍生产品的开发来赢利,就必须解决好终端销售机制和盗版问题,也就是培育市场促使动画产业链的良好运行。我国现在的原创动画制作公司成立后首次生产的动画作品大都是完全自主投资创作的,原创制作占用了他们大部分的精力,从而使他们很难完成面向我国上千个电视台的营销发行任务。所以要培育国内动画交易市场,组建和打造一批经验丰富、业务娴熟的中介机构,促进动画制作机构和播出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使市场反馈和创作播出形成互动和良性循环。

4.人才培养

从事原创动画需要三种人才,即:创意研发人才,加工制作人才和经营开发人才。对于一个成功的动画企业来说,前期的创意研发和后期的经营开发要比中期的加工制作更为重要,因为这两个利润空间更大。

虽然动画生产中期的加工制作人员相对充裕,但我国现在90%以上的动画企业是在为国外动画企业进行中期制作加工,从中获取一定的收益。而不愿意投资生产自己的原创产品。为国外做“外包”,利润不薄,至少比为国内公司提供中期制作服务,价格要高出2至10倍。但是,这种“外包”虽然眼下获利不少,短期利益背后却暗藏危机。长此以往将使得国内动画公司彻底丧失原创能力,沦为国外的“加工车间”,当我国劳动力价格上涨后,很容易引起我国动画产业的整体萎缩甚至消失。

另外,中国需要培养专门的动画营销人员。上海美术**制片厂厂长金国平曾强调,动画产业最需要的就是艺术人才和专业人才,其中艺术人才主要指创意、编导和设计等高级人才,专业人才则指专业制片人、专业经理、专业营销发行人员等,而“能够融会贯通,一肩挑两担”的更为稀有,缺少专业的产业运营和管理团队,这也大大制约了动画产业化的速度。

太空是什么

万物简史——为万物写史 为宇宙立传

[美]布莱森 著,严维明,陈邕 译

出 版 社: 接力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2-1 字数: 415000 版次: 1

页数: 438 印刷时间: 2005-2-1 纸张: 胶版纸

ISBN :878067549 包 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科普读物 >> 历史

定价:¥36.80

编辑推荐

2004年英国学会安万特奖获奖作品!《纽约时报》、《泰晤士报》排行榜顶级畅销书!亚马逊网站2003年度十大畅销书之一;亚马逊网站2003年科学类图书第1名!北京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许智宏亲自作序;中科院院士甘子钊、何祚庥及国际知名科学家彼特·阿金斯、提姆·弗兰纳里联袂推荐!

这是一部有关现代科学发展史的既通俗易懂又引人入胜的书,作者用清晰明了、幽默风趣的笔法,将宇宙大爆炸到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所发生的繁多妙趣横生的故事一一收入笔下。惊奇和感叹组成了本书,历历在目的天下万物组成了本书,益于人们了解大千世界的无穷奥妙,掌握万事万物的发展脉络。

书中回溯了科学史上那些伟大与奇妙的时刻,引用了近年来发现的最新科学史料,几乎每一个被作者描述的都奇特而且惊人:宇宙起源于一个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得见的奇点;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使北美洲和欧洲北部地区变得更加寒冷;1815年印度尼西亚松巴哇岛坦博士拉火山喷发,喷涌而出的熔岩以及相伴而来的海啸夺走了10万人的生命;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而那些沉迷于科学的科学家们也是千奇百怪:达尔文居然为蚯蚓弹起了钢琴;牛顿将一根大针眼缝针插进眼窝,为的只是看看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富兰克林不顾生命危险在大雷雨里放风筝;卡文迪许在自己身上做电击强度实验,竟然到了失去知觉的地步……

本书在讲述科学的奇迹与成就的同时,还浸润着浓郁的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全书从科学发展史的角度对“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这一千古命题作了极为精当的阐释,每一个人在阅读此书之后,都会对生命、对人生、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产生全新的感悟。一位美国小读者的父亲说,读过《万物简史》之后,他对死亡不再感到恐惧……作者认为,这是一本书所能获得的最高评价。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有关现代科学发展史的既通俗易懂又引人入胜的书,作者用清晰明了、幽默风趣的笔法,将宇宙大爆炸到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所发生的繁多妙趣横生的故事一一收入笔下。惊奇和感叹组成了本书,历历在目的天下万物组成了本书,益于人们了解大千世界的无穷奥妙,掌握万事万物的发展脉络。

书中回溯了科学史上那些伟大与奇妙的时刻,引用了近年来发现的最新科学史料,几乎每一个被作者描述的都奇特而且惊人:宇宙起源于一个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得见的奇点;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使北美洲和欧洲北部地区变得更加寒冷;1815年印度尼西亚松巴哇岛坦博士拉火山喷发,喷涌而出的熔岩以及相伴而来的海啸夺走了10万人的生命;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而那些沉迷于科学的科学家们也是千奇百怪:达尔文居然为蚯蚓弹起了钢琴;牛顿将一根大针眼缝针插进眼窝,为的只是看看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富兰克林不顾生命危险在大雷雨里放风筝;卡文迪许在自己身上做电击强度实验,竟然到了失去知觉的地步……

本书在讲述科学的奇迹与成就的同时,还浸润着浓郁的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全书从科学发展史的角度对“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这一千古命题作了极为精当的阐释,每一个人在阅读此书之后,都会对生命、对人生、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产生全新的感悟。一位美国小读者的父亲说,读过《万物简史》之后,他对死亡不再感到恐惧……作者认为,这是一本书所能获得的最高评价。

作者简介

比尔·布莱森,享誉世界的旅游文学作家。1951年出生于美国艾奥瓦州,毕业于美国德雷克大学。从13年起,曾在英国居住20年之久,任职于《泰晤士报》与《独立报》,同时也为《纽约时报》、《国家地理杂志》等刊物撰文。后搬回美国,现与妻子和四个小孩居住于新罕布什尔州的汉诺威市。

布莱森擅长用不同的眼光来看待他所游历的世界,在他的书里,英国式的睿智幽默与美国式的搞笑绝妙地融合在了一起。他的尖刻加上他的博学,让他的文字充满了幽默、机敏和智慧,使他自己成为“目前活在世上的最有趣的旅游文学作家”(《泰晤士报》)。

代表作有《哈!小不列颠》、《欧洲在发酵》、《一脚踩进小美国》、《别跟山过不去》、《请问这里是美国吗?》等多种,每本均高居美、英、加畅销书排行榜前列。其中《哈!小不列颠》更被英国读者推选为“最能深刻传达出英国灵魂的作品”。

作者不但才华横溢,兴趣亦十分广泛,在语言学方面著有《麻烦词汇词典》、《母语》、《美式英语》等书,皆为拥有广大拥趸的幽默之作。

目录

《万物简史》中译本序

引言

第一部 寥廓的空宇

第一章 如何营造一个宇宙

第二章 欢迎光临太阳系

第三章 埃文斯牧师的宇宙

第二部 地球的大小

第四章 事物的测定

第五章 敲石头的人们

第六章 势不两立的科学

第七章 基本物质

第三部 一个新时代的黎明

第八章 爱因斯坦的宇宙

第九章 威力巨大的原子

第十章 把铅撵出去

第十一章 马斯特·马克的夸克

第十二章 大地在移动

第四部 处境危险的行星

第十三章 砰!

第十四章 地下的烈火

第十五章 美丽而危险

第五部 生命本身

第十六章 孤独的行星

第十七章 进入对流层

第十八章 浩瀚的海洋

第十九章 生命的起源

第二十章 小生物的世界

第二十一章 生命在继续

第二十二章 多灾多难的生命进程

第二十三章 丰富多彩的生命

第二十四章 令人惊叹的细胞

第二十五章 达尔文的非凡见解

第二十六章 生命的物质

第六部 通向我们的路

第二十七章 冰河时代

第二十八章 神秘的两足动物

第二十九章 永不安分的类人猿

第三十章 一个星球,一次实验

“太空”是由无极元和能量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物质的,存在时空概念并存在于宇宙内部的一个有限的,有着开始和结束的整体,是易学中的太极世界。太极世界里有能量、有物质、有时空和。太空同样也是佛教中描述的“万有”,是基督教中描述的“一切”。柯易《论宇宙和太空》

目录太空资料领空和外层空间的划分在外空使用核动力源问题外层空间法原则和规则太空武器太空站展开太空资料领空和外层空间的划分在外空使用核动力源问题外层空间法原则和规则太空武器太空站展开

编辑本段太空资料  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大气层空间以外的整个空间。物理学家将大气分为5层:对流层(海平面至10千米)、平流层(10~40千米)、中间层(40~80千米)、热成层(电离层,80~370千米)和外大气层(电离层,370千米以上)。地球上空的大气约有3/4在对流层内,%在平流层以下,平流层的外缘是航空器依靠空气支持而飞行的最高限度。某些高空火箭可进入中间层。人造卫星的最低轨道在热成层内,其空气密度为地球表面的1%。在1.6万千米高度空气继续存在,甚至在10万千米高度仍有空气粒子。从严格的科学观点来说,空气空间和外层空间没有明确的界限,而是逐渐融合的。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科学和技术小组委员会指出,目前还不可能提出确切和持久的科学标准来划分外层空间和空气空间的界限。近年来,趋向于以人造卫星离地面的最低高 太空度(100~110)千米为外层空间的最低界限。太空(20张)编辑本段领空和外层空间的划分  关于领空(空气空间)和外层空间的划分问题,历来就有两种对立的主张。 太空空间论  主张是以空间的某种高度来划分领空和外层空间的界限,以确定两种不同法律制度适用的范围。功能论  认为应根据飞行器的功能来确定其所适用的法律,如果是航天器,则其活动为航天活动,应适用外空法;如果是航空器,则其活动为航空活动,应受航空法的管辖;整个空间是一个整体,没有划分领空和外层空间的必要。  就“空间论”而言,关于确定外层空间的下部界限大致又有以下几种意见:  ①以航空器向上飞行的最高高度为限,即离地面30~40公里  ②以不同的空气构成为依据来划分界限。由于从地球表面至数万公里高度都有空气,因而出现以几十,几百,几千公里为界的不同主张,甚至有人认为凡发现有空气的地方均为空气空间,应属领空范围  ③以人造卫星离地面的最低高度(100~110公里)为外层空间的最低界限。  16年,巴西、哥伦比亚、刚果、厄瓜多尔、印度尼西亚、肯尼亚、乌干达和扎伊尔等8个赤道国家发表《波哥大宣言》。主张各赤道国家上空的那一段地球静止轨道 (离地面35871公里)属于各该国的主权范围。上述主权要求,使外空划界问题进一步复杂化。近年来,一些持“空间论”者逐渐趋向于接受上述第三种意见,即离地面100公里左右为外层空间的下部界限。15年,意大利在外空委员会提出以海拔90公里为领空(空气空间)的最高界限。16年,阿根廷、比利时和意大利支持以海拔100公里为界。19年,苏联建议离海平面100~110公里以上为外层空间,同时各国空间物体为到达轨道和返回发射国领土,有飞越其他国家领空(空气空间)的权利。但另外一些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等,则认为从空间科技现状来看,仍然无法规定一定高度作为领空(空气空间)和外层空间的界限。他们强调划定外层空间的条件和时机还不成熟。  外空的定义和界限以及地球静止轨道的法律地位问题尚在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审议之中。外空委员会正在审议卫星直接电视广播、卫星遥感地球,以及在外空使用核动力源等问题,以便草拟有关的法律原则。编辑本段在外空使用核动力源问题  外空委员会科学和技术小组委员会在19年研究报告的结论中称,只要充分履行有关使用核动力源的安全标准和规定,核动力源可以在外空安全使用。现在法律小组委员会正在上述研究报告的基础上审议能否在现有的国际法规范方面,补充有关在外空使用核动力源的规定问题。编辑本段外层空间法  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简称“外空委员会”)作为永久性机构,于1959年成立。外空委员会设 太空立了法律和科技两个小组委员会,分别审议和研究有关的法律和科技问题。除上述1963年联大通过的宣言外,外空委员会先后草拟了5项有关外空的国际条约,即《关于各国探索和利用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在内外层空间活动的原则条约》(1966,简称《外层空间条约》)、《营救宇宙航行员、送回宇宙航行员和归还射入外层空间的物体的协定》(1967)、《空间物体所造成损害的国际责任公约》(11)、《关于登记射入外层空间物体的公约》(14)和《关于各国在月球和其它天体上活动的协定》(19),中国于1983年12月加入了《外层空间条约》。编辑本段原则和规则  上述条约提出了一些重要原则和规则,对外层空间法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它们包括:外空的利用应为全人类谋利益;外空和天体供一切国家在平等基础上自由探测和利用;任何国家不得将外空和天体据为己有;探测和利用外空应遵守国际法和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禁止将载有核武器或其他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人造卫星或航天器放置在地球卫星轨道和外层空间;发射国对射入外空的物体及其所载的人员具有管辖权和控制权;对紧急降落的宇航员应给以一切可能的协助,尽力予以营救和送回发射国,发现的外空物体应予归还;发射国为其外空物体对地面上或对飞行中的飞机造成的损害负有赔偿的绝对责任;发射国在切实可行范围内将所发射的外空物体和有关情报通知联合国秘书长;各国探测和利用外层空间应进行合作和互助;在外空进行活动时,应照顾其他国家的利益;从事外层空间活动应避免使外空遭受有害的污染和使地球环境发生不利的变化;月球和其他天体应限用于和平目的,禁止各种军事利用;月球和其他天体及其自然为人类共同财产;公平分配这些带来的利益并对发展中国家和对探索作出贡献的国家给予特殊照顾,等等。  在国际法上,尽管有些学者曾经提出过领空无限的主张,但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整个太阳系的运动,认为国家主权无限制地延伸到宇宙中去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对外空的探测和利用以及数以千计的人造卫星不断地在围绕地球的轨道上运行的事实,表明外层空间依其性质是难以成为国家主权控制的对象的。1963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各国在探索与利用外层空间活动的法律原则的宣言》,确定了外层空间供一切国家自由探测和使用,以及不得由任何国家据为己有这两条原则。  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简称“外空委员会”)作为永久性机构,于1959年成立。外空委员会设立了法律和科技两个小组委员会,分别审议和研究有关的法律和科技问题。除上述1963年联大通过的宣言外,外空委员会先后草拟了5项有关外空的国际条约,即《关于各国探索和利用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在内外层空间活动的原则条约》(1966,简称《外层空间条约》)、《营救宇宙航行员、送回宇宙航行员和归还射入外层空间的物体的协定》(1967)、《空间物体所造成损害的国际责任公约》(11)、《关于登记射入外层空间物体的公约》(14)和《关于各国在月球和其它天体上活动的协定》(19),中国于1983年12月加入了《外层空间条约》。由柳洪平与谢宇轩创建。编辑本段太空武器  太空武器大部分是新概念武器,主要有:利剑  ——激光武器:用激光作武器的设想是基于激光的高热效应。激光产生的高温可使任何金属熔化。同时激光以光速(每秒钟30万千米)直线射出,延时完全可以忽略,也没有弯曲的弹道,因此不需要提前量,简直指哪打哪。另外,激光武器没有后坐力,可以迅速转移打击目标,还可以进行单发、多发或连续射击。激光武器的本质就是利用光束输送巨大的能量,与目标的材料相互作用,产生不同的杀伤破坏效应,如烧蚀效应、激波效应、辐射效应等。正是靠着这几项神奇的本领,激光武器成为理想的太空武器。长矛  ———粒子束武器:它是利用粒子加速器原理制造出的一种新概念武器。带电粒子进入加速器后就会在强大的电场力的作用下,加速到所需要的速度。这时将粒子集束发射出去,就会产生巨大的杀伤力。粒子束武器发射出的高能粒子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前进,用以拦截各种航天器,可在极短的时间内命中目标,且一般不需考虑射击提前量。粒子束武器将巨大的能量以狭窄的束流形式高度集中到一小块面积上,是一种杀伤点状目标的武器,其高能粒子和目标材料的分子发生猛烈碰撞,产生高温和热应力,使目标材料熔化、损坏。神鞭  ——微波武器:由能源系统、高功率微波系统和发射天线组成,主要是利用定向辐射的高功率微波波束杀伤破坏目标。微波波束武器全天候作战能力较强,有效作用距离较远,可同时杀伤几个目标。特别是微波波束武器完全有可能与雷达兼容形成一体化系统,先探测、跟踪目标,再提高功率杀伤目标,达到最佳作战效能。它犹如无形的“神鞭”,既能进行全面毁伤、横扫敌方电子设备,又能实施精确打击、直击敌方信息中枢。可以说,微波武器是现代电子战、电磁战、信息战不可或缺的基本武器。飞镖  ———动能武器:动能武器的原理十分简单,说白了,它和飞镖伤人的道理完全一样。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根据动力学原理,一个物体只要有一定的质量和足够大的运动速度,就具有相当的动能,就能有惊人的杀伤破坏能力,这个物体就是一件动能武器。所谓动能武器,就是能发射出超高速运动的弹头,利用弹头的巨大动能,通过直接碰撞的方式摧毁目标的武器。这里最重要的一点是动能武器不是靠爆炸、辐射等其他物理和化学能量去杀伤目标,而是靠自身巨大的动能,在与目标短暂而剧烈的碰撞中杀伤目标。所以,它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常规弹头或核弹头的全新概念的新式武器。编辑本段太空站 太空站  太空站又称为“空间站”、“轨道站”或“航天站”,是可供多名宇航员巡航、长期工作和居住的载人航天器。在太空站运行期间,宇航员的替换和物资设备的补充可以由载人飞船或航天飞机运送,物资设备也可由无人航天器运送。11年前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个太空站———“礼炮”1号,此后到1983年又发射了“礼炮”2—7号。1986年前苏联又发射了更大的太空站“和平”号。美国13年利用“阿波罗”登月的剩余物资发射了“天空实验室”太空站。编辑本段太空旅游  太空旅游是基于人们遨游太空的理想,到太空去旅游,给人提供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最新奇和最为刺激人的是可以观赏太空旖旎的风光,同时还可以享受失重的味道。而这两种体验只有太空中才能享受到,可以说,此景只有天上有。太空游项目始于2001年4月30日。第一位太空游客为美国商人丹尼斯蒂托,第二位太空游客为南非富翁马克·沙特尔沃思,第三位太空游客为美国人格雷戈里·奥尔森。聂海胜就是其中的一位。编辑本段太空行走  太空行走(Walking in space)又称为出舱活动,即航天员在载人航天器之外或在月球和行星等其他天体上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它是载人航天的一项关键技术,是载人航天工程在轨道上安装大型设备、进行科学实验、施放卫星、检查和维修航天器的重要手段。要实现太空行走这一目标,需要诸多的特殊技术保障。编辑本段太空探索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拉开了人类航天时代的序幕。前苏联宇航员、大名鼎鼎的加加林,于1961年4月12日,乘坐前苏联“东方号”飞船,环绕地球飞行了一圈,历时近两个小时,成为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人。登月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约38万公里),是人类进行太空探险的第一站。前苏联1959年发射的月球2号探测器在月球着陆,这是人类的航天器第一次到达地球以外的天体。同年10月,月球3号飞越月球,发回第一批月球背面的照片。10年发射的月球16号着陆于丰富海,把100克月球土壤送回了地球。  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雄心勃勃的“阿波罗”的目的就是将人类送上月球进行实地考察。在此之前的1961年到1967年间,9个“徘徊者”、7个“勘测者”探测器和5个月球轨道器先后对月球进行了考察。它们拍摄了月球的照片,并分析了月球的土壤,为登上月球做好了准备。随后美国便使用“土星”5号运载火箭先后向月球发射了17艘“阿波罗”飞船。其中“阿波罗”1-3号是试验飞船,4-6号是无人飞船,7号飞船载人绕地球飞行,8-10号载人绕月飞行,11号至17号是载人登月飞行。  1969年7月16日发射的“阿波罗”11号使人类首次登上了月球。执行该次任务的是阿姆斯特朗、阿尔德林和柯林斯。飞船抵达月球轨道后,柯林斯驾船绕月飞行,另两名宇航局驾驶登月舱于7月20日降落在月球表面的静海。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宇航员在月球表面进行了实地的科学考察,并把一块金属纪念牌和美国国旗插上了月球。此后又有5次成功的登月飞行,宇航员在月球上停留的时间总共约300小时。  此后对月球的考察几乎停滞,直到1994年,美国又发射了“克莱门汀”号无人驾驶飞船,对月球进行了新的地貌测绘,其目的是为在不久的将来建立月球基地和月基天文台作准备。1998年1月6日发射升空的“月球勘探者”携带有中子光谱仪探测氢原子。它发现在月球两极的盆地底部存在水。金星和水星  金星的半径、质量、密度等与地球接近,是地球的姊妹行星。人们对它的兴趣很大,然而,地面观测 太空所得的资料比较贫乏,对金星的研究充满了未知数。航天器可以使人们了解它更多的信息。虽然最初的几次探测器发射都失败了,但1962年美国发射的水手2号从距金星35000千米处飞过,成功地实现了航天器首次飞越行星,同时它发现金星表面温度高达400多度。1969年至1981年,前苏联的金星5号至14号探测器先后在金星表面着陆成功,执行了多项科学考察任务。美国18年5月20日发射的先驱者-金星1号经过长距离飞行,于同年12月4日到达金星并围绕它飞行,它用雷达探测了金星地形。先驱者-金星2号到达金星后向金星大气释放了4个探测器,探测器在向金星表面坠落的过程中,获得了金星大气、云层、磁场等各方面的数据。1989年美国发射的“麦哲伦号”探测器又运用综合孔径雷达对金星表面进行了探测。这些探测使我们了解到金星的磁场很弱,表面气压是地球海面气压的90倍。金星12号还探测到了闪电。  美国发射的“水手10号”飞船在考察了金星之后,曾3次飞临水星。是它发现了水星的磁场和磁层,并探测出水星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氦。飞船上的两个摄像机拍摄了多幅图象,揭示出水星地形是由大量的陨石坑和盆地组成的。火星任务  火星很像地球,有坚硬的表面和四季的交替。同时它还拥有随四季变化的极冠。在望远镜观测时代,人们还曾有认为火星上有人工的运河。人类对火星的兴趣一直是非常浓厚的,因此到现在已经20多艘飞船执行了探测火星的任务了。1962年前苏联发射了“火星1号”、“宇宙21号”,美国发射了“水手3号”,但均遭到了失败。1964年1月28日发射的“水手4号”于1965年7月14日在距离火星的一万公里的高空成功掠过,获得了第一批火星的照片。14年,前苏联发射的“火星5号”宇宙飞船首次拍摄了火星的彩色照片。随后两国又相继发射了多个绕火星飞行的轨道器,更加详细地了解了这颗行星的情况。  16年,美国的海盗1号和海盗2号登陆器分别在火星上降落,并在降落的过程中,测量了大气温度的分布情况、火星大气压的情况。火星上有干涸的河床,有流水冲击的特征,这表明在过去有过大量的水。海盗号飞船的分析结果表明火星大气和表层物质中没有有机分子存在。摄像机监视结果也表明火星上没有生命活动的迹象。因此我们也许可以下结论说,火星表面现在可能没有生命,如果更严格的说,是没有与地球上类似的生命。人们不仅对火星感兴趣,也对火星的两个卫星感兴趣。在1988年,7月7日和7月12日,前苏联发射了火卫飞船1号和2号绕火卫一飞行并着陆。  到最近几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可望在下世纪初直接登上火星进行实地考察,彻底弄清火星生命问题。因为它是太阳系中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在人类踏上火星之前,将进行一系列的准备。  1993年美国“火星观察者”探测器在进入环绕火星的轨道之后,与地球失去联系,导致失败。1996年12月,美国又发射了“火星探路者”探测器,经过7个月的星际飞行,在火星的阿瑞斯平原着陆。火星探路者携带了一个六轮小车,可以在火星的表面漫游,因而叫做火星漫游者,价值2500万美元。它分析了火星岩石和土壤。照片证实了海盗号的结论,火星上曾发生过大洪水。  1996年11月美国发射了“火星全球勘测者”,在绕火星的轨道上研究火星表面、大气和磁场的情况。它还向地球发射无线电波,经过火星大气后到达地球,由此了解火星大气的温度、引力和化学组成。1999年1月3日,“火星极地着陆者”发射成功。然而,在飞行了11个月并登陆到火星上以后,就与地面失去了联系,宣告了这次航天活动的失败。此后发射的火星气候观测器也遭失败。2001年,美国又发射了“火星奥德赛”探测器,现已成功抵达火星并成功进入环火星轨道。  欧洲空间局于2003年发射“火星快车”探测器考察火星,这标志着欧洲空间局在行星探测方面跨入了新纪元。它将由轨道器和着陆器组成。轨道器上有一个着陆器通信包用于支持国际上在2003年至2007年间开展的火星探测活动。带外行星探测  美国的“先驱者”10号于13年12月4日首次在掠过木星,并传回了木星和木卫的照片。它最后在1983年越过海王星轨道后成为飞出太阳系的第一个人造天体。接着“先驱者11号”、“旅行者1号”、“旅行者2号”也相继飞越木星和木卫。  “先驱者”10号、11号各自携带了一块相同的镀金铝板,上面刻有人类男女的裸像,以及太阳与九大行星位置的示意图,还指明了它来自太阳系的第三颗行星。“旅行者”1号和2号探测器,则各自带有一套“地球之声”的光盘,唱片上有照片、60种语言的问候语、35种各类地球上的声音和音乐。包括了中国长城和中国人家宴的照片,粤语、厦门话和客家话的问候,和中国古曲“流水”。它们作为地球的名片希望有朝一日能被“外星人”收到。  从旅行者号拍摄的木星黑夜半球的图象上可以看到木星上有极光。有趣的是,木卫一上有一座正在喷发的火山,喷发的高度达到30公里,喷发速度是每秒几百米到1公里。“旅行者”飞船还发现了土星有射电辐射,频率在3千赫到1.2兆赫之间。1986年1月,“旅行者2号”飞船又测出天王星的自转轴和磁轴有很大的交角。飞船还拍摄了天王星卫星的照片,随后它又拜访了海王星,并发回了照片。  “伽利略”号的任务是观测木星系统,它观测了木星的大红斑,还向木星云层释放了一个探测器。这个探测器依靠降落伞进入木星大气,在它被巨大的木星大气压力摧毁前向地球传回了许多宝贵的资料。“伽利略”号对木卫二和木卫四的观测的结果还显示这两个木星卫星的表面之下可能有液态水海洋。有液态水存在就意味着可能有生命生存,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  美国于19年10月15日发射了“卡西尼”号飞船,它是第一艘使用核动力电池的飞船。“卡西尼”号的主要任务是探测土星系统,并将向土星最大、最神秘的卫星——土卫六释放出一个名为“惠更斯”的探测器。土卫六是一个被浓厚的大气包裹着的星球,其环境与早期的地球有些类似,使用一般观测手段无法看清它的表面。“卡西尼”号将于2004年七月抵达土星系。  此外美国宇航局还进行更多的行星探测,以便更多地了解我们生存的太阳系。其中包括向木卫二发射一个探测器,用以探测木卫二隐藏在冰层下的巨大液态水海洋。如果技术成熟,有可能向木卫二表面释放一个水下探测器,找寻可能存在的地外生命。彗星和小行星  宇宙飞船不仅仅用于对太阳系内的大行星及卫星进行近距离观察。1985-1986年哈雷彗星回归过程当中,有5艘飞船对它进行了近距离观测,有许多令人惊奇的发现。例如,哈雷彗星的核并非人们想象的球状,而是椭球状,气体和尘埃从核的表面几个活动区域喷出。  欧洲空间局的中,已经或即将开始对7个短周期彗星进行空间探测。它们是“深空1号”(DS1)、“星尘”、“等高线”、“罗塞塔”、“深空4号”(DS4)。其中DS1和DS4是与美国国家宇航局合作的。  于1998年10月发射的“深空1号”飞船,将飞越小行星3352号McAuliffe、火星、以及威尔逊-哈林顿彗星。飞船与彗星将于2000年6月相遇。DS1将以约15公里/秒的速度距彗核约500公里处飞过,对彗发、彗核进行观测。它首次用了离子发动机。飞船于2010年5月将样品送回地球。  “星尘”在1999年2月发射,飞向怀尔德-2彗星,并将首次带回珍贵的彗星样品。  “罗塞塔”将于2003年发射,对Wirtanen彗星及其环境进行长达近两年的仔细研究。9年之后,飞船与彗星相遇,总重20公斤的仪器将降落在彗星表面。这些仪器将掘彗星表面和近表面样品进行研究,并用声波法探测彗星内部结构,研究周围等离子体与太阳风相互作用等。  “深空4号”飞船将于2003年4月发射,于2005年12月进入环绕Tempel 1彗星的轨道,并于2006年4月将着陆器送上彗星表面作实验。最后,将彗星表面下不同深度的物质分装在3个不受外界影响的密封金属罐内,由着陆器的上半部将样品送回飞船。飞船于2010年5月将样品送回地球。空间科学研究  空间站是人类在太空进行各项科学研究活动的重要场所。11年,前苏联发射了第一座空间站“礼炮”1号,由“联盟”号飞船负责运送宇航员和物资。1986年8月,最后一座“礼炮”7号停止载人飞行。13年5月14日,美国发射了空间站“天空实验室”,由“阿波罗”号飞船运送宇航员和物资。14年天空实验室封闭停用,并于19年坠毁。  1986年2月20日,前苏联发射了“和平”号空间站。它全长超过13米,重21吨,设计寿命10年,由工作舱、过渡舱、非密封舱三个部分组成,有6个对接口,可与各类飞船、航天飞机对接,并与之组成一个庞大的轨道联合体。自“和平”号上天以来,宇航员们在它上面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还创造了太空长时间飞行的新纪录。“和平”号超期服役多年后于2001年3月19日坠入太平洋。1983年,欧洲空间局发射了“空间实验室”,它是一座随航天飞机一同飞行的空间站。  国际空间站是建造中的新一代空间站。它由美国和俄罗斯牵头,联合欧洲空间局11个成员国和日本、加拿大、巴西等16国共同建造运行。空间站从1994年开始分多个步骤建设安装,至2006年全部建成。建成后空间站将长110米,宽88米,质量超过400吨,将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庞大、设施最先进的人造天体。可供6至7名宇航员同时在轨工作。  1981年全世界第一颗红外天文卫星发射升空。而对于天文学上有重要意义的是1990年4月25日由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送入太空的哈勃空间望远镜(HST)。它的目的是探测宇宙深空,了解宇宙起源和各种天体的性质和演化。HST耗资21亿美元,对天文学特别是天体物理学的推动是巨大的。在空间放置望远镜可以摆脱大气的干扰,没有大气消光的问题,同时因为没有大气,设计的望远镜可以达到衍射极限。它的镜面不受重力的影响,不会变形,望远镜有极高的分辨率。它是人类的千里眼,探索宇宙奥秘的利器。此后美国和欧空局又相继发射了“钱德拉”空间X射线望远镜和XMM空间天文台等。  美国的航天飞机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种用于在地面和近地轨道之间运输人员物资,并可重复利用的航天器。它也可以在太空中进行各种科学实验活动。中国航空  中国1964年7月19日,成功发射了一枚生物火箭。1966年10月27日,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成功。10年4月24日在酒泉发射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15年11月26日,发射了一颗返回式人造卫星。1980年远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2年以后,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获得成功。年4月8日,我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1986年2月1日,我国发射了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1988年9月7日,中国发射了一颗试验气象卫星“风云1号”。1999年11月20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一艘“神舟号”试验飞船。2003年10月15日9:00,中国发射了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5号”,飞船在太空中飞行了21小时,绕地球运行14周后,于16日清晨6:23安全返回地面。宇航员杨利伟成为第一个乘坐中国人自己的飞船进入太空的中国人。展望未来,在2010年以前,中国的宇宙飞船将访问月球。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中国将建立自己的空间站天宫一号发射升空。之后,中国将进一步开展月球探测、建设月球基地、探测火 太空星、登陆火星等一系列航天活动。编辑本段太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