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江洋畈公园简介_杭州江洋畈生态公园秋季
1.江洋畈生态湿地公园
2.江洋畈生态公园的各界点评
2023年杭州的免费景点有:西湖、孤山、九溪烟树、八卦田、江洋畈生态公园。
1、西湖:西湖应该是无人不晓了,是中国的十大风景名胜景区之一。而无论作为西湖的“新十景”还是“旧十景”,这里也不再详叙。到西湖来旅游,真的选对了,因为不但景色迷人,而且绕一圈西湖也不收门票,无论是许仙白娘子相会的断桥,还是白堤、苏堤。足足可以逛上一整天,不过,记得穿一双舒适的运动鞋吧,不然这一圈逛下来,脚有的累了。
2、孤山:孤山位于西湖的里湖与外湖之间。是西湖中最大的岛,高38米。它的景色早在唐宋时就已闻名了。这里碧波萦绕,山上花木繁茂。孤山风景优美,而且也是文物荟萃之处,南有浙江博物馆和中山公园,山顶西部有西泠印社,西有秋瑾之墓,东有放鹤亭等。冬天的孤山是赏雪、探梅的好地方。
3、九溪烟树:九溪烟树又名九溪十八涧,一直以来以意境深幽的自然景观取胜。夏天嬉戏玩水,是小朋友们的最爱,不过蚊子比较多,记得准备好防蚊用品。秋天是九溪烟树最美的季节。喜欢爬山的朋友,可以在九溪的五云山入口进,龙井或梅家坞或是云栖竹径下山都可以,这条线路是爬山爱好者的优选。
4、八卦田:八卦田又称“八丘田”,上面种着八种不同的庄稼,一年四季,八种庄稼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在八卦田中心,有个圆圆的土墩,那就是太极图。这里是个亲子乐园,在这里可以体验农耕活动,比如拔番薯、掰玉米等。八卦田遗址曾是南宋籍田的遗址,总面积约90余亩。每年油菜花开的时候特别的美。这里外地游客比较少,但环境真的很好。
5、江洋畈生态公园:江洋畈生态公园是以野生态环境为基础而建造的园林景观公园。它的前身,是西湖淤泥疏浚的堆积场,现在已经变成了以垂柳、湿生植物为主的次生湿地。它有点像杭州的西溪湿地,也是杭州亲近大自然好地方。同样拥有湿生林、浅水沼泽、湖泊池塘等多层次的湿地景观,还为鸟类、鱼类、水禽、两栖类等野生动物提供觅食、栖息的环境。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西湖百度百科-孤山
江洋畈生态湿地公园
江洋畈公园位于凤凰山路中间位置,坐20、62、809、Y3到陶瓷品市场,沿凤凰山路向西步行15分钟即可到达,在白云路路口有公共自行车可以租赁;也可以坐194、315、4、504、527、808、822、Y5到虎跑,沿虎跑向南转到凤凰山路向东,步行大约也是15分钟。
如果是自驾游,公园外面也设置了两个停车场,共有56个停车位。
江洋畈生态公园的各界点评
设计者:王向荣
江洋畈湿地公园用现代生态的设计手法。保留原始的地形,呈现自然与保护自然的设计。公园还提供了科学完善的生态教育机会,成为一座自然露天的自然博物馆。
(1)你认为湿地公园最重要的设计原则是什么?
湿地公园设计应是尊重自然,尽力保留原始地貌,呈现生态系统自然发展的过程,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境。
(2)江洋畈公园与太子湾公园的设计手法有何不同?
1.太子湾 :山水画形式设计,需要人工后期维护和管理。讲究设计的空间秩序与变化。追求自然山水画之美。
设计服务不同城市人群。需要提供游赏、休憩、健身、社交等功能。建造背景为80年代,崇尚自然山水画形式。
江洋畈:生态自然设计手法。不需要太多人工维护。设计讲究尊重场地,追求自然野性之美。依据原有自然生态系统,运用生态学知识,对基址做出了合理的干涉,最终建立成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系统。
目的是为了生态保护为主。也提供科普、游赏。设计时代背景是21世纪初,国内刚掀起一股生态设计风,依据场地现状,用生态自然设计再合适不过。
(3)总结江洋畈生态公园的生态方法体现在哪些方面?
1.植物配置:以湿生植物和陆生的本土植物为主。湿地以柳树为乔木,形成林荫空间,下层种植狐尾草、芦苇、菖蒲等水生植物形成自然的生态景观。
陆地上种植大量野草类植物如千屈菜、细叶芒等再搭配各式各样的一二年生花卉如玛格丽特、千叶菊、金鸡菊等形成野性之美。
3.水系设计:依据原有淤泥形成的地形,淤泥内含水沉积再加上雨水收集形成了自然的水系。
4.生境岛设计:公园设计根据植被生长情况,划出一些区域作为保留地,作为这个地方自然演替的样本,在公园的建设过程中和未来养护养护过程中不加干涉和改造,展现植物群落原始生长的过程。
5.道路铺装、建筑设施设计:钢架与木材构成的建筑和小品可以回收利用,做到了环保。
铺装大部分为黄沙石铺地,可以将吸收和沉积路面雨水,也可讲多余的积水汇入旁边绿地。避免了硬质铺装产生的地表水损失过重的缺陷。
6.设计师深入通过一条悬浮于淤泥上的栈道将游客带入到这个生态系统中,再架设形状异形的廊架,和安置木质休息平台,提供观赏生态景观的场地。
7.不仅设计手法生态,而且在文化展示及科普上均展现着生态。科普牌上对于植物及动物的介绍、对于生态的过程的解读,向游客展现自然知识。
(4)拍摄一组涵括公园内所有构筑物、建筑物、标识牌、垃圾桶等的照片,分析它们在设计上是如何与公园的主题保持一持的。
公园设计以生态自然为原则,保护生态与科普的服务功能为主。构筑物的用以可回收的钢材与木材为主,环保节约。
标示牌展现生态知识、科普自然知识,来达到科普生态的目的。
大门也用绿色钢材,镂空出植物的轮廓。
廊架为绿色钢结构的条纹状,形如水岸的芦苇条。
木栈道与座椅都为木条,充分体现了自然的材料运用。
建筑物用木材与石料,展现出朴素的自然之美。杭帮菜博物馆的屋顶设计为起伏的坡屋顶形如连绵不断的山丘。与背后的山体湿地景观融为一体。
在中国,人们对传统名花的欣赏延续了几千年,对野花野草的审美尚未建立,把荒野之地保留改造为城市公园更是一个近乎天方夜谭般的想法。在美轮美奂的效果图、华丽震撼的三维动画横行的年代,谁会拿现状照片去让甲方掏钱买单呢?2010年多义景观所设计的杭州江洋畈生态公园给了我们一个惊喜,一种全新设计模式和审美情调也许就将从这里启开帷幕。 杭州江洋贩生态公园位于西湖风景区玉皇山南麓,是一处三面环山的谷地,1999至2003年间,西湖淤泥历经几次疏浚后,将淤泥通过管道输送到了这里。随着时间的推移,淤泥地表含水量渐渐下降,沉积于淤泥之中的植物却开始自由地发芽生长,呈现出一片杂乱却富含生机的荒野景观。
当决定要将这块离西湖只有一两公里,毗邻八卦田和南宋官窑的荒地建设成为城市公园的时候,有太多太多的设想会从设计师头脑中冒出来:西湖历史上的历次清淤都给风景区带来重要的景观格局变革,远者有白堤、苏堤、赵公堤,近者有太子湾公园,山形水势的整合和园艺植物的配置都已成为造园实践的经典,江洋畈怎样利用现场淤泥来堆山理水,引入哪些植物来造景?基址旁还有吴越国和南宋都城的历史遗存,江洋畈怎样去呼应历史,体现文脉?基址的淤泥深达几十米,如何安全有效地满足游人活动需求? 诸如此类的问题可能会让设计师们无从下手,或者说是下手的选择太多而无法把握其核心价值。
老子讲“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也就是不干涉,不改变,顺其自然。多义景观的设计师面对如此复杂的现状和如此沉重的历史负担大胆取了这样一种无为的设计手法:保留基址绝大部分现状,用可回收的锈板围合出若干次生植物群落,用一条高低曲折的木栈道漂浮于淤泥之上,穿行在湿生林地、浅水沼泽和池塘水泡之间。
这正如老子所说的“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锈板围合出的淤泥次生植物群落开始作为一种具有场域感的存在之物呈现在人们面前,名之为“生境岛”;栈道两旁的野树野花和沼泽水草也忽然变得触手可及,成为人们不由自主去瞩目端详的事物。这些本来是最平凡、最无用、人们熟视而无睹的现场留存物因为设计师的介入而渐渐凸显出来,由“无”转变为“有”,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在养护管理上,除了必要的道路清洁,保持基地原生的生态系统,让这些生物自生自灭,自我维持,不用像其他公园那样人工投入大量的水、能量、杀虫剂和化肥等进行维护。
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妄为”,无为而为是一种深层次的有为。 不同于国外刻意引入野花野草以模仿和再现原生生态环境,江洋畈生态公园的野是自然天成的,是时间累积的。它将西湖淤泥滋养的次生、湿生植被的自然演替过程,作为一种独有风景和生境展现给游客。
江洋畈生态公园位于群山环绕的谷地之中,山上是郁郁葱葱的森林、参天大树遮阴蔽日、谷中却是若隐若现的水洼、婆娑参差芦苇、摇曳生姿的野花、芊芊玉立的绿柳?两种截然不同植被群落景观因为历史的机缘巧合在此和谐而又独立的存在着,展示着不同的生境之美,是设计师最先发现并保留和强化了这种生境之美。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细高瘦长、恣意生长的南川柳,它们与西湖边上枝条低垂,得到万千宠爱的白堤柳截然不同,参差错落的枝干舒展身躯,旁逸斜出,在斑驳的光影里相互交织,朦胧中有坚实,坚实中有旖旎,一种蓬勃的生命的信息不可抑制地迸射着,如同吴冠中先生水墨抽象画中那律动的线条,纵横、粗细、向背,是何等和谐,引人遐想。
原生的生态环境也留住了这里原来的“住客”:豆娘、蜻蜓、蝴蝶、螃蟹、乌龟、白鹭、白鹡鸤\_、黑水鸡等原先就栖息在这里的小动物并没有因为公园的建造而“背井离乡”,反而因为公园额外的保护而更多地繁衍开来,游人借助那些生动有趣的科普指示牌可以更近距离地观察它们,更全面地了解它们。特别是孩子们,在江洋畈生态公园中少了几分打闹玩乐,多了几分好奇和求知的兴趣,而父母们则会在旁边耐心解释指示牌上的内容。更有不少野生动物爱好者端着“长枪短炮”静静地守候在某个角落,只等白鹭飞起的那一刻或是蝴蝶翩跹于野花之上。
展现自然真实的美,改变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游园习惯,这是笔者看来江洋畈公园最成功的亮点之一。 尼(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曾经说过:最高贵的美是这样一种美,它并非一下子把人吸引住,不做暴烈的醉人的进攻(这种美容易引起反感),相反;它是那种渐渐渗透的美,人几乎不知不觉把它带走,一度在梦中与它重逢,可是在它悄悄久留我们心中之后,它就完全占有了我们,使人们的眼睛饱含泪水,使我们的心灵充满憧憬。 江洋畈中的这片原生之地因为淤泥而焕发生机,因为无为之设计而保留和延续了这份蓬勃的生命力,也给我们带来一种真实的美、朴素的美、淡泊而隽永的美,如以茶比之,则“甘香不洌,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过之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于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