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作实施方案

2.选取一项世界文化遗产(或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阐述他们的资源情况特点,世界性的地位.

3.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文章 5000字左右 答对有奖

4.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5.北京植物园的占地面积

6.森林公园发展竞争力的概念是什么?有没有一个体系来说明竞争力?

沙漠公园管理条例_沙漠公园建设和管理的基本原则

军人抚恤优待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国家对军人的抚恤优待,激励军人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献身精神,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等有关法律,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以下简称现役军人)、服现役或者退出现役的残疾军人以及复员军人、退伍军人、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现役军人家属,是本条例规定的抚恤优待对象,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享受抚恤优待。

第三条 军人的抚恤优待,实行国家和社会相结合的方针,保障军人的抚恤优待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保障抚恤优待对象的生活不低于当地的平均生活水平。

全社会应当关怀、尊重抚恤优待对象,开展各种形式的拥军优属活动。

国家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对军人抚恤优待事业提供捐助。

第四条 国家和社会应当重视和加强军人抚恤优待工作。

军人抚恤优待所需经费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分级负担。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的军人抚恤优待经费,专款专用,并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

第五条 国务院民政部门主管全国的军人抚恤优待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军人抚恤优待工作。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依法履行各自的军人抚恤优待责任和义务。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对在军人抚恤优待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死亡抚恤

第七条 现役军人死亡被批准为烈士、被确认为因公牺牲或者病故的,其遗属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享受抚恤。

第八条 现役军人死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批准为烈士:

(一)对敌作战死亡,或者对敌作战负伤在医疗终结前因伤死亡的;

(二)因执行任务遭敌人或者犯罪分子杀害,或者被俘、被捕后不屈遭敌人杀害或者被折磨致死的;

(三)为抢救和保护国家财产、人民生命财产或者参加处置突发事件死亡的;

(四)因执行军事演习、战备航行飞行、空降和导弹发射训练、试航试飞任务以及参加武器装备科研实验死亡的;

(五)其他死难情节特别突出,堪为后人楷模的。

现役军人在执行对敌作战、边海防执勤或者抢险救灾任务中失踪,经法定程序宣告死亡的,按照烈士对待。

批准烈士,属于因战死亡的,由军队团级以上单位政治机关批准;属于非因战死亡的,由军队军级以上单位政治机关批准;属于本条第一款第(五)项规定情形的,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批准。

第九条 现役军人死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确认为因公牺牲:

(一)在执行任务中或者在上下班途中,由于意外事件死亡的;

(二)被认定为因战、因公致残后因旧伤复发死亡的;

(三)因患职业病死亡的;

(四)在执行任务中或者在工作岗位上因病猝然死亡,或者因医疗事故死亡的;

(五)其他因公死亡的。

现役军人在执行对敌作战、边海防执勤或者抢险救灾以外的其他任务中失踪,经法定程序宣告死亡的,按照因公牺牲对待。

现役军人因公牺牲,由军队团级以上单位政治机关确认;属于本条第一款第(五)项规定情形的,由军队军级以上单位政治机关确认。

第十条 现役军人除第九条第一款第(三)项、第(四)项规定情形以外,因其他疾病死亡的,确认为病故。

现役军人非执行任务死亡或者失踪,经法定程序宣告死亡的,按照病故对待。

现役军人病故,由军队团级以上单位政治机关确认。

第十一条 对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分别发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烈士证明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因公牺牲证明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病故证明书》。

第十二条 现役军人死亡,根据其死亡性质和死亡时的月工资标准,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发给其遗属一次性抚恤金,标准是:烈士,80个月工资;因公牺牲,40个月工资;病故,20个月工资。月工资或者津贴低于排职少尉军官工资标准的,按照排职少尉军官工资标准发给其遗属一次性抚恤金。

获得荣誉称号或者立功的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其遗属在应当享受的一次性抚恤金的基础上,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按照下列比例增发一次性抚恤金:

(一)获得中央军事委员会授予荣誉称号的,增发35%;

(二)获得军队军区级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增发30%;

(三)立一等功的,增发25%;

(四)立二等功的,增发15%;

(五)立三等功的,增发5%。

多次获得荣誉称号或者立功的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其遗属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按照其中最高等级奖励的增发比例,增发一次性抚恤金。

第十三条 对生前作出特殊贡献的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除按照本条例规定发给其遗属一次性抚恤金外,军队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发给其遗属一次性特别抚恤金。

第十四条 一次性抚恤金发给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的父母(抚养人)、配偶、子女;没有父母(抚养人)、配偶、子女的,发给未满18周岁的兄弟姐妹和已满18周岁但无生活费来源且由该军人生前供养的兄弟姐妹。

第十五条 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发给定期抚恤金:

(一)父母(抚养人)、配偶无劳动能力、无生活费来源,或者收入水平低于当地居民平均生活水平的;

(二)子女未满18周岁或者已满18周岁但因上学或者残疾无生活费来源的;

(三)兄弟姐妹未满18周岁或者已满18周岁但因上学无生活费来源且由该军人生前供养的。

对符合享受定期抚恤金条件的遗属,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发给《定期抚恤金领取证》。

第十六条 定期抚恤金标准应当参照全国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水平确定。定期抚恤金的标准及其调整办法,由国务院民政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规定。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依靠定期抚恤金生活仍有困难的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可以增发抚恤金或者采取其他方式予以补助,保障其生活不低于当地的平均生活水平。

第十八条 享受定期抚恤金的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死亡的,增发6个月其原享受的定期抚恤金,作为丧葬补助费,同时注销其领取定期抚恤金的证件。

第十九条 现役军人失踪,经法定程序宣告死亡的,在其被批准为烈士、确认为因公牺牲或者病故后,又经法定程序撤销对其死亡宣告的,由原批准或者确认机关取消其烈士、因公牺牲军人或者病故军人资格,并由发证机关收回有关证件,终止其家属原享受的抚恤待遇。

第三章 残疾抚恤

第二十条 现役军人残疾被认定为因战致残、因公致残或者因病致残的,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享受抚恤。

因第八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之一导致残疾的,认定为因战致残;因第九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之一导致残疾的,认定为因公致残;义务兵和初级士官因第九条第一款第(三)项、第(四)项规定情形以外的疾病导致残疾的,认定为因病致残。

第二十一条 残疾的等级,根据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确定,由重到轻分为一级至十级。

残疾等级的具体评定标准由国务院民政部门、劳动保障部门、卫生部门会同军队有关部门规定。

第二十二条 现役军人因战、因公致残,医疗终结后符合评定残疾等级条件的,应当评定残疾等级。义务兵和初级士官因病致残符合评定残疾等级条件,本人(精神病患者由其利害关系人)提出申请的,也应当评定残疾等级。

因战、因公致残,残疾等级被评定为一级至十级的,享受抚恤;因病致残,残疾等级被评定为一级至六级的,享受抚恤。

第二十三条 因战、因公、因病致残性质的认定和残疾等级的评定权限是:

(一)义务兵和初级士官的残疾,由军队军级以上单位卫生部门认定和评定;

(二)现役军官、文职干部和中级以上士官的残疾,由军队军区级以上单位卫生部门认定和评定;

(三)退出现役的军人和移交政府安置的军队离休、退休干部需要认定残疾性质和评定残疾等级的,由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认定和评定。

评定残疾等级,应当依据医疗卫生专家小组出具的残疾等级医学鉴定意见。

残疾军人由认定残疾性质和评定残疾等级的机关发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

第二十四条 现役军人因战、因公致残,未及时评定残疾等级,退出现役后或者医疗终结满3年后,本人(精神病患者由其利害关系人)申请补办评定残疾等级,有档案记载或者有原始医疗证明的,可以评定残疾等级。

现役军人被评定残疾等级后,在服现役期间或者退出现役后残疾情况发生严重恶化,原定残疾等级与残疾情况明显不符,本人(精神病患者由其利害关系人)申请调整残疾等级的,可以重新评定残疾等级。

第二十五条 退出现役的残疾军人,按照残疾等级享受残疾抚恤金。残疾抚恤金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发给。

因工作需要继续服现役的残疾军人,经军队军级以上单位批准,由所在部队按照规定发给残疾抚恤金。

第二十六条 残疾军人的抚恤金标准应当参照全国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确定。残疾抚恤金的标准以及一级至十级残疾军人享受残疾抚恤金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民政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规定。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依靠残疾抚恤金生活仍有困难的残疾军人,可以增发残疾抚恤金或者采取其他方式予以补助,保障其生活不低于当地的平均生活水平。

第二十七条 退出现役的因战、因公致残的残疾军人因旧伤复发死亡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按照因公牺牲军人的抚恤金标准发给其遗属一次性抚恤金,其遗属享受因公牺牲军人遗属抚恤待遇。

退出现役的因战、因公、因病致残的残疾军人因病死亡的,对其遗属增发12个月的残疾抚恤金,作为丧葬补助费;其中,因战、因公致残的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因病死亡的,其遗属享受病故军人遗属抚恤待遇。

第二十八条 退出现役的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由国家供养终身;其中,对需要长年医疗或者独身一人不便分散安置的,经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批准,可以集中供养。

第二十九条 对分散安置的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发给护理费,护理费的标准为:

(一)因战、因公一级和二级残疾的,为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

(二)因战、因公三级和四级残疾的,为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40%;

(三)因病一级至四级残疾的,为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

退出现役的残疾军人的护理费,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发给;未退出现役的残疾军人的护理费,经军队军级以上单位批准,由所在部队发给。

第三十条 残疾军人需要配制假肢、代步三轮车等辅助器械,正在服现役的,由军队军级以上单位负责解决;退出现役的,由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解决。

第四章 优  待

第三十一条 义务兵服现役期间,其家庭由当地人民政府发给优待金或者给予其他优待,优待标准不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

义务兵和初级士官入伍前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含合同制人员)的,退出现役后,允许复工复职,并享受不低于本单位同岗位(工种)、同工龄职工的各项待遇;服现役期间,其家属继续享受该单位职工家属的有关福利待遇。

义务兵和初级士官入伍前的承包地(山、林)等,应当保留;服现役期间,除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承包合同的约定缴纳有关税费外,免除其他负担。

义务兵从部队发出的平信,免费邮递。

第三十二条 国家对一级至六级残疾军人的医疗费用按照规定予以保障,由所在医疗保险统筹地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单独列账管理。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民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劳动保障部门、财政部门规定。

七级至十级残疾军人旧伤复发的医疗费用,已经参加工伤保险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未参加工伤保险,有工作的由工作单位解决,没有工作的由当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解决;

七级至十级残疾军人旧伤复发以外的医疗费用,未参加医疗保险且本人支付有困难的,由当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酌情给予补助。

残疾军人、复员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以及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享受医疗优惠待遇。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中央财政对抚恤优待对象人数较多的困难地区给予适当补助,用于帮助解决抚恤优待对象的医疗费用困难问题。

第三十三条 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工作的残疾军人,享受与所在单位工伤人员同等的生活福利和医疗待遇。所在单位不得因其残疾将其辞退、解聘或者解除劳动关系。

第三十四条 现役军人凭有效证件、残疾军人凭《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优先购票乘坐境内运行的火车、轮船、长途公共汽车以及民航班机;残疾军人享受减收正常票价50%的优待。

现役军人凭有效证件乘坐市内公共汽车、电车和轨道交通工具享受优待,具体办法由有关城市人民政府规定。残疾军人凭《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免费乘坐市内公共汽车、电车和轨道交通工具。

第三十五条 现役军人、残疾军人凭有效证件参观游览公园、博物馆、名胜古迹享受优待,具体办法由公园、博物馆、名胜古迹管理单位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规定。

第三十六条 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的子女、兄弟姐妹,本人自愿应征并且符合征兵条件的,优先批准服现役。

第三十七条 义务兵和初级士官退出现役后,报考国家公务员、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残疾军人、烈士子女、因公牺牲军人子女、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的子女,驻边疆国境的县(市)、沙漠区、国家确定的边远地区中的三类地区和军队确定的特、一、二类岛屿部队现役军人的子女报考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接受学历教育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享受国家规定的各项助学政策。现役军人子女的入学、入托,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接收。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民政部门会同国务院教育部门规定。

第三十八条 残疾军人、复员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承租、购买住房依照有关规定享受优先、优惠待遇。居住农村的抚恤优待对象住房困难的,由地方人民政府帮助解决。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第三十九条 经军队师(旅)级以上单位政治机关批准随军的现役军官家属、文职干部家属、士官家属,由驻军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办理落户手续。随军前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职工的,驻军所在地人民政府劳动保障部门、人事部门应当接收和妥善安置;

随军前没有工作单位的,驻军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人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安置;对自谋职业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减免有关费用。

第四十条 驻边疆国境的县(市)、沙漠区、国家确定的边远地区中的三类地区和军队确定的特、一、二类岛屿部队的现役军官、文职干部、士官,其符合随军条件无法随军的家属,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当妥善安置,保障其生活不低于当地的平均生活水平。

第四十一条 随军的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和病故军人遗属移交地方人民政府安置的,享受本条例和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抚恤优待。

第四十二条 复员军人生活困难的,按照规定的条件,由当地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给予定期定量补助,逐步改善其生活条件。

第四十三条 国家兴办优抚医院、光荣院,治疗或者集中供养孤老和生活不能自理的抚恤优待对象。

各类社会福利机构应当优先接收抚恤优待对象。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四条 军人抚恤优待管理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挪用、截留、私分军人抚恤优待经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对相关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被挪用、截留、私分的军人抚恤优待经费,由上一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军队有关部门责令追回。

第四十五条 军人抚恤优待管理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参与军人抚恤优待工作的单位及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上级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对相关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

(一)违反规定审批军人抚恤待遇的;

(二)在审批军人抚恤待遇工作中出具虚假诊断、鉴定、证明的;

(三)不按规定的标准、数额、对象审批或者发放抚恤金、补助金、优待金的;

(四)在军人抚恤优待工作中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

第四十六条 负有军人优待义务的单位不履行优待义务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责令限期履行义务;逾期仍未履行的,处以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纪律处分。

因不履行优待义务使抚恤优待对象受到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七条 抚恤优待对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给予警告,限期退回非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停止其享受的抚恤、优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冒领抚恤金、优待金、补助金的;

(二)虚报病情骗取医药费的;

(三)出具假证明,伪造证件、印章骗取抚恤金、优待金、补助金的。

第四十八条 抚恤优待对象被判处有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或者被通缉期间,中止其抚恤优待;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取消其抚恤优待资格。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九条 本条例适用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第五十条 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的抚恤优待,按照本条例有关现役军人抚恤优待的规定执行。

因参战伤亡的民兵、民工的抚恤,因参加军事演习、军事训练和执行军事勤务伤亡的预备役人员、民兵、民工以及其他人员的抚恤,参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五十一条 本条例所称的复员军人,是指在1954年10月31日之前入伍、后经批准从部队复员的人员;带病回乡退伍军人,是指在服现役期间患病,尚未达到评定残疾等级条件并有军队医院证明,从部队退伍的人员。

第五十二条 本条例自2004年10月1日起施行。1988年7月18日国务院发布的《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同时废止。

扩展资料

条例解答

1、优抚对象指的是哪些群体?

根据《军人抚恤优待条例》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服现役或者退出现役的残疾军人以及复员军人、退伍军人、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现役军人家属统称为优抚对象。

我国优抚体制中的重点保障对象包括:“三属”(指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

“三红”(指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西路红军老战士和红军失散人员)、残疾军人、复员军人(指1954年10月31日之前入伍,后经批准从部队复员的人员)和带病回乡退伍军人(指在服现役期间患病,尚未达到评定残疾等级条件并有军队医院证明,从部队退伍的人员)。

2、军人被批准烈士的条件有何变化?

新修订《条例》将执行战备训练任务中牺牲军人的批烈范围从飞行人员扩大到飞行、空降和导弹发射训练、试航试飞以及参加武器装备科研实验、处置突发事件牺牲的军人。

主要原因是,随着立体化、高科技化、多兵种协同作战的现代战争战略思想的发展,根据我军装备的发展和执行任务情况的变化,扩大了评定烈士的范围,并进一步补充完善了评定烈士的条件。

这对于激励广大官兵弘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加强军队战斗力建设,推进军事斗争准备,必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3、新《条例》如何规定军人死亡一次性抚恤金标准?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原《条例》规定的军人死亡一次性抚恤金标准已明显偏低,尤其是烈士的一次性抚恤金不仅低于军人伤亡保险的标准,甚至低于《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工伤死亡标准,在社会和军人中引起较大反响。

新《条例》对原标准进行了大幅度提高,烈士的一次性抚恤金由原来的40个月工资提高到80个月,因公牺牲军人的一次性抚恤金由原来的20个月工资提高到40个月,病故军人的一次性抚恤金由原来的10个月工资提高到20个月,均翻了一番。

4、优抚工作今后有何新举措?

以学习贯彻新《条例》为契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服务这个主题,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抚恤优待制度。

今后工作的主要思路是建立一个机制,完善两个网络,规范三个标准,确立四个支点。

一个机制是建立抚恤补助标准的自然增长机制;两个网络一是医疗保障网络,

二是社会优待网络;三个标准一是国家抚恤补助标准,二是残疾等级鉴定国家标准,三是事业单位管理标准;四个支点一是国家抚恤保障,二是医疗康复和供养保障,三是拥军优属活动,四是烈士褒扬及其宣传教育功能的发挥。

参考资料中国政府网-军人抚恤优待条例

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确保活动有效开展,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活动方案,活动方案是综合考量活动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制定活动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2022世界环境日活动方案(精选1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世界环境日活动方案1

  活动目标:

 1.通过谈话、讨论等活动,知道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及环境日的主题,初步了解地球上的各种污染。

 2.乐意参与谈话、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用行动表达对地球妈妈的关爱。

  活动过程: 谈话活动,引出活动内容。

 1.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来历。

 (1)教师:“我们周围的环境怎么样呢?”可重点从空气、水、树木、动物等方面引导幼儿回答。

 (2)提问:6月1日儿童节,那么6月5日是一个什么节日?为什么世界上要确定这样一个节日?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召开了有113个国家参加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上提出了“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讨论了保护全世界环境的行动计划,为了纪念大会的召开,当年联合国做出决议,把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世界环境日”主要是让全世界人民都来注意保护我们人类必须生存的环境。

 2.“世界环境日”的主题。

 (1)教师:“每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都不一样,1984年是沙漠化,1992年是只有一个地球--一齐关心、共同分享,2003年是水--20亿人生命之所系。”

 (2)教师讲解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

 3.教师提问、幼儿讨论。

 (1)教师:“在环境日到来的这段时间我们可以做哪些事呢?”幼儿讨论。可建议幼儿为环境保护做一件事,如一人拣一袋垃圾、种一盆花或节约水、粮食等。

 (2)教师出示环境保护宣传画、警示画并讲解内容。

 (3)教师:“小朋友看到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呢?”“怎样使大家都行动起来保护环境呢?”幼儿讨论。只有全社会每个人都行动起来保护环境,那些破坏和污染环境的行为才可能被杜绝。

 (4)教师:“有的人不知道这一节日、不知道怎么保护环境。”鼓励幼儿想出不同的办法,引发动手制作宣传卡的欲望。

 4.讨论如何制作宣传卡?引导幼儿从方法、材料方面来谈。(写上要说的话,画出被污染、破坏的环境,把6月5日世界环境日写上。老师也可打印成彩条让幼儿贴上等)。

 5.幼儿制作宣传卡,教师巡回指导、帮助。环境保护的内容要突出,画面安排要合理,在四周、两边或角上适当加一些装饰。

 (鼓励幼儿先向见到的爷爷、奶奶、阿姨、哥哥、姐姐问好,然后告诉他们今天是世界环境日,最后把宣传卡送给他们

 6.讲评活动。

  延伸活动

 在美工角投放材料、纸张,请幼儿继续制作有关环境保护的宣传卡,可在节假日请家长带孩子外出时分发。

世界环境日活动方案2

  活动目标:

 1、通过本次活动体现出环保、创新、艺术等多方面,要注重参加活动的过程,从而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增强每一个人都“珍惜可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创造和谐社会”的意识。

 2、利用各种废旧材料设计制作款式各异的表演服装。活动中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参与表演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挂历纸、塑料袋、蜡光纸、绉纸,可让幼儿从家里带一些报纸、杂志、饮料瓶子、旧光盘等。

 2、双面胶、剪刀、固体胶、丝带

 3、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这些服装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二)幼儿了解活动的材料及操作要点

 (三)父母协助幼儿制作表演服

 1、提醒:

 (1)、幼儿与幼儿共同商议表演服的款式、图案

 (2)、父母协助孩子完成作品,不能代替孩子操作

 2、幼儿介绍作品

 (四)听音乐,父母和幼儿穿戴自制的环保衣登台表演时装秀

世界环境日活动方案3

  活动时间:

 20xx年6月7日9:00--11:30

  活动主题:

 蓝天跳蚤市场

  活动地点:

 奥林清华社区(奥林清华西区),鲈乡南路1417号

  活动目的:

 引导公众减少生活垃圾排放,理性消费,实现剩余物品的二次价值

  活动内容:

 1、布置展板、宣传册发放

 布置展板:易拉宝准备二个,一个印上协会历来的活动,一个印上协会公约

 宣传册发放:将以前环保局及城管给的宣传册用来发放

 2、现场旧衣服改造成环保袋的制作

 由协会人员准备环保袋制作材料,包括:剪刀、别针、旧T恤

 3、活动现场环保答问

 针对一些热心市民对环保问题的看法进行答问

 4、跳蚤市场

  活动场所布置:

 1、活动展示区:东风

 2、现场制作及答问区:梅、大魔兔

 3、环保产品展示区:子亚

 4、宣传材料发放区:彪哥

 5、跳蚤市场区:悦来悦好

 志愿者自发自觉的将家里的过剩物品带于活动现场进行物物交换,或者交易。

  注:

 1、志愿者们各就各位,维护好自己的领地

 2、面带微笑、礼貌用语、不要与群众起争执

 3、如需搭车请于6月7日上午8:30至公益园集合

 4、带上家里的剩余物品来协会进行交换

世界环境日活动方案4

  一、活动目的

 1、了解今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和今年中国世界环境日主题。

 2、进一步了解环境的与人类的关系。

 3、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责任感。

 4、增强环保实践活动的能力。

  二、活动内容

 (一)、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王艳荣副组长:巫春燕、唐洁焱成员:周佳佳、钟慧珊、李欣等

 (二)、开展系列活动

 1、围绕今年的'世界环境日,面向全校进行一次环境知识讲座。六月五日下午第二节课林校长主讲。

 2、参加我区世界环境日宣传纪念大会。六月三日上午8:30----11:30,滨江公园南门广场,四年级部分学生参加,带队:王艳荣、唐洁焱

 3、开展一次环保宣传绘画。六月三日上午学校右侧外墙绘画,由学生创作,老师挑选优秀作品,巫春燕老师负责。

 4、进行一次社区环境宣传与调查。面向学校周围、菜市场附近居民、社区人员,五年级学生快板表演"市民环保指南三字歌",唐洁焱负责组织。

 5、出一期渗透环境教育的墙报。墙报由课堂领导老师负责,学校宣传画由巫春燕负责。世界环境日活动方案

 6、开展一次环境教育的主题班队会。各课堂领导老师负责,保存好资料。

 7、利用信息技术课程上网了解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及相关内容

 8、提出一项改善环境的建议

 9、开展一次以"循环利用,变废为宝"为主题的回收废旧报纸、矿泉水瓶活动,王艳荣负责。

  三、活动总结。

 1、学生的活动感想。

 2、学校的活动总结。

世界环境日活动方案5

  一、活动宗旨:

 为了更好的响应今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主题“同呼吸共奋斗”,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和生态自贡建设的行动中,营造我校浓厚的绿色教育氛围,让环保成为一种时尚,成为一种生活状态。结合市环保局相关活动,现将我校世界环境日系列活动安排如下。

  二、活动内容

 1.环境教育社会实践活动

 2.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

  三、活动安排

 (一) 大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活动

 1.活动时间:XX年5月31日下午13:00——17:30

 2.活动内容:参观久大公司脱硫工程、贡井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荣县望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

 3.参加人员

 (1)教师3名(张刘莉、沈鹏程、李祖能)

 (2)七八年级有一定写作能力的学生10人。

 4.活动要求

 ①5月31日下午1:00在学校小学部校门集合。

 ②自带相机。

 ③带好笔和笔记本。

 ④统一着校服。

 (二) “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

 1.活动实践:XX年6月5日上午9:30

 2.活动地点:东方广场大戏台

 3.活动准备

 (1)文艺汇演

 ①童话剧《森林爷爷》负责人:张玲

 ②二胡独奏《江河水》负责人:沈鹏程

 (2)被污染的江河视频,负责人:沈鹏程

 (3)环保宣传

 ①宣传展板、宣传单制作负责人:杨景华

 ②宣传点教师:林玉平江雪梅、沈鹏程(摄影)

 ③宣传点学生:5人,由沈鹏程负责落实。

 (4)出行安排

 ①交通工具:张刘莉

 ②演出学生:张玲

 (5)宣传短片

 ①文本:赖建容

 ②视频编辑:陈婷李祖能

 ③材料提供:沈鹏程

  四、活动宣传

 沈鹏程、张玲、李祖能

世界环境日活动方案6

  活动目的: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还大海一份清洁是我们美好的愿望。世界环境日期间,是开展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师生环境意识的有利时机。我们以此为契机,开展“我爱蓝色海洋——暨纪念2004年世界环境日”活动。目的是让师生了解海洋,认识海洋,关心海洋,不断增强民族海洋意识。懂得我们伟大的祖国,既是一个大陆国家,也是一个海洋国家。像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一样,海洋也为炎黄子孙的繁衍和发展作出过无法替代的重的贡献,是我们民族的一笔巨大财富。

  活动主题:

 “我爱蓝色海洋——暨纪念二00四年世界环境日”

  活动时间:

 20xx年5月14日下午2:30——3:15分

  活动地点:

 各中队教室

  活动形式:

 中队活动

  活动内容:

 1、各中队以“我爱蓝色海洋”为主题,开展“我爱蓝色海洋——暨纪念二00四年世界环境日”活动启动仪式。

 2、让学生了解海洋以及海洋生物等目前的状态。(找资料)

 3、通过活动让学生提出建议。(如何保护海洋)

 4、每中队以“我爱蓝色海洋”为主题出一期墙壁,要求于5月22日前完成。(各级的墙壁也以同样的主题出一期墙壁)

世界环境日活动方案7

  一、指导思想

 通过“6.5”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使全校师生进一步关心身边环境,关注地球生态环境,支持和参与低碳节能活动,积极投入到环境保护科普社会实践之中。

  二、活动主题

 世界主题:xx

 中国主题:xxx

 学校主题:xx

  三、活动时间

 6月3日--6月7日

  四、活动内容

 1、制定20XX年世界环境日活动方案。(5月30日前,负责人:xx)

 2、进行一次国旗下讲话,向全校师生发出保护环境的倡议。(6月3日,负责人:xx)

 3、利用电子显示屏展示宣传标语。(6月3日,负责人:xxx)

 4、利用班队课组织观看环保教育片。(6月5日,负责人:各班班主任,从ftp→副校长→下载文件夹→“环保动画片”文件夹下载两段视频,并下载flv播放器)

 5、全体专任教师结合所教学科上交一份体现环保内容的教案,请在教案中标识出环保教育内容。(6月7日前上传至ftp→副校长→上传文件夹→“环保教案”文件夹,负责人:xx)

  五、活动要求

 1、请各班级根据国旗下讲话发出的倡议,结合本班实际,向学生提出一些具体的保护环境的要求(如对学生进行行规教育等)。

 2、6月5日周三班队课上请班主任组织好学生观看环保动画片,学校将进行检查。

 3、请各位专任教师于6月7日前上传环保教育教案。

世界环境日活动方案8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上级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大力实施“38443”工作举措,全面加快现代化新兴城市建设步伐”的发展战略,广泛深入地宣传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举办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宣传教育活动,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弘扬绿色生活,倡导生态文明,推进节能减排,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

  二、活动时间

 20xx年6月3日一6月5日

  三、活动内容和形式

 (一)开展环保知识进农村活动。6月3日,向二井镇、城郊乡各两个村农家书屋捐赠《新农村环保读本》2000本,宣传良好的环境需要大家共同参与和保护的道理。

 (二)开展环保知识进企业活动。领导

 为确保本次宣传活动收到实效,成立“六·五”宣传活动领导组。

 组长:王

 副组长:张

 成员:代

  五、几点要求

 要高度重视“6.5”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切实抓紧做好活动前的准备工作,6月1日前完成所有前期工作,确保活动圆满开展。

 1、宣传教育活动由法制宣教股负责组织实施。制作宣传车横幅2个:环保局“6.5”世界环境日宣传车,保护生态环境、构建绿色家园;制作“6.5”主题宣传活动横幅2个:北安市2013年“6.5”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加强环境保护、建设新兴北安。

 2、活动场地安排等后勤保障工作由办公室负责。邀请腰鼓队现场表演,并佩戴“低碳出行、绿色环保”绶带。

 3、要做好宣传工作,电视台、信息中心由法制宣教股负责联系,进行活动全程报道。

 4、活动结束后,要对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情况进行总结,并将书面总结及有关资料于6月10日前报黑河市环保局宣教科。

世界环境日活动方案9

 今年6月5日,是第xx个“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发展署确定今年活动主题为“绿色经济,你参加了吗?”,我国环境保护部确定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为配合相关活动,提高在校师生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在我校营造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海洋建设的氛围,制定主题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宗旨

 通过“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教育广大师生关心海洋环境和身边环境,关注地球生态,积极投入到环境保护科普社会实践活动之中,提高海洋环境保护意识,营造学校、家庭、社区联动的环保自律氛围和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海洋建设的氛围。

  二、活动主题

 绿色航运,你行动了吗?

  三、活动时间:

 20XX年6月

  四、活动内容

 活动一:利用晨会、校园广播、宣传栏、黑板报等阵地,积极进行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活动二:在校园内(外)悬挂、张贴环保宣传横幅、标语等,宣传环保理念,倡导绿色消费。

 活动三:组织各系、处室、班级开展以“绿色航运,你行动了吗?”为内容的主题班会。

 活动四:开展“关灯一小时”、“绿色校园行”、“环保卫士、绿色使者“主题征文比赛等环保主题活动。

  五、活动要求

 1、各部门结合自身实际,做好 传教育工作,提高本次活动的影响力。

 2、各部门做好本次主题活动的收集整理工作,将活动的内容、照片、文字材料及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归档,并将活动信息及时报至学校办公室。

 3、各部门做好本次主题活动感想总结工作。

世界环境日活动方案10

 20xx年6月5日是第xx个"世界环境日"。为做好我社区今年环保宣传教育活动,在辖区营造全民参与、支持环保工作的浓厚氛围,按照上级部门的部署,结合我社区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市委x届x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契机,以节约低碳、绿色消费"六进"(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进医院)为切入点,大力宣传环保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环境质量状况和环保知识,进一步激发社会公众关心环保、支持环保的理念,促进公众环保意识普遍提高,使保护环境成为全民的自觉行动,为打造和谐之区、生态示范区而努力奋斗。

  二、活动主题

 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向污染宣战",旨在倡导全社会共同行动,打一场治理污染的攻坚战,努力改善环境质量,保卫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

  三、活动安排

 (一)世界环境日宣传月:6月

 (二)宣传重点

 环境保护法、XX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扬尘污染控制管理规定、pm2.5知识;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标准;节约低碳、绿色消费及农村生态保护知识;环保常识等。

 (三)开展环保宣传进社区宣传活动

 主办单位:xxx办事处xxx社区,协办单位:区环保局;宣传内容:重点宣传扬尘污染治理、餐饮业管理规定、

 电磁辐射知识及创

 建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具体要求。

 时间:6月5日(星期四)上午10:00-13:00时(北京时间)。

 地点:xxx社区xx小区。

  四、活动要求

 1、参加活动工作人员应提前做好准备工作,确保活动正常有序进行。

 2、工作人员应提前1小时到达活动场所,确保会场干净整洁。

 3、工作人员应统一着装,并佩戴工作证。

 4、宣传人员应注意礼貌用语及态度问题,确保宣传效果良好。

 5、为确保活动安全有序进行,会场周围由社区巡防队员进行巡控。

世界环境日活动方案11

 为了进一步落实上级对"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的工作要求,开展环保宣传,提高广大员工环保意识,预防、杜绝各类环境事故事件发生,结合生产实际,公司将开展"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

  一、活动主题:

 6.5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可持续消费和生产"。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绿色转型和绿色发展"。

  二、活动安排

 (一)开展"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形成阶段性环境宣传高潮。

 利用"六·五"世界环境日这一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环保节能宣传活动。

 1、利用机关楼、分公司、三合院三块电子屏围绕"六.五"世界环境日主题,滚动宣传环保理念、低碳经济、绿色生活,引导员工树立节能环保意识。

 2、利用公司网站、微信平台倡议全体员工做低碳生活的参与者。节约使用不可再生能源,合理应用可再生能源;做到绿色出行,选用无铅汽油;绿色饮食,选购"环境标志"绿色食品;绿色照明,使用节能灯;绿色旅游,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自觉进行垃圾分类回收

 (二)倡导员工崇尚节俭生活方式

 倡导员工思考个人消费与生产、环境的关系。

 1、编制、发放、学习清洁生产专刊,形成"强化运行操作、减少污染排放"的工作氛围。

 2、组织制定录井生产现场清洁生产方案,使节能、节材、降低污染物排放成为员工的标准化行为。

 (三)开展环境隐患排查、检查、整改

 1、组织全员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审视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开展环境因素和环境风险排查,查找并消除录井生产过程中可能引起污染事故发生的隐患。

 2、组织环保专项检查,加大现场监督检查力度,督促严格落实环境保护措施,认真整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

  三、其他工作要求

 1、组织好"六·五"世界环境日"活动的报道工作

 2、对环境资料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查,及时更新和补充完善客观、准确的环境管理资料档案。

世界环境日活动方案12

  一、活动主题:

 低碳减排、绿色生活

  二、活动背景:

 1972年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并提出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同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接受了该建议。世界环境日的确立,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我们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

 世界环境日,是联合国促进全球环境意识、提高政府对环境问题的注意并采取行动的主要媒介之一。

 联合国系统和各国政府每年都在6月5日的这一天开展各项活动来宣传与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

 中国从1985年6月5日开始举办纪念世界环境日的活动,以"青年人口,环境"为主题。自此之后,每年的6月5日全国各地都要举办纪念活动。在20xx年的世界环境日中中国主题为: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世界的主题是:Forests:NatureatYourService"——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反映了世界都在致力于改善世界环境,为后人留一个好的世界好的生活地方。

 众所周知,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环保问题日益严峻,虽然这早已引起了人们的普遍重视,但真正行动起来、参与环保事业的人却寥寥无几。昔日的碧水蓝天,生机盎然对当今世界显得弥足珍贵;而那些已经失去的,想要重现已非易事。我们在感到无限痛惜的同时,必须积极行动起来!

  三、活动目的:

 向同学们倡导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节能减排、减少污染,养成绿色和谐的新生活方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少扔垃圾,保护校园环境,给同学没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四、活动对象:

 全院学生五。活动时间及地点:

 5月31日至6月5日在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六。活动内容:

 1、各系要利用宣传栏宣传环保法律法规知识、张贴环保宣传图画;2、用横幅书写环保固定标语,每字不少于0。5O,标语长度不少于5m,各系固定标语不少于2条,形成浓烈的环境保护氛围。

 3、开办一次环保法律法规、环保知识专题讲座及环保知识竞赛,让环保宣传进入全院。

  五、活动流程:

 1、5月31日开环卫生活部全体会议2、6月1日下午4点40各系组织人员参加环保知识讲座(暂定)。

 2、6月2日下午4点40请各系组织人员参加环保知识竞赛。

 3、于6月5日之前,请各系出版以"环保知识"为主题的宣传栏。

  六、活动意义:

 世界环境日的意义在于提醒全世界注意地球状况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要求联合国系统和各国政府在这一天开展各种活动来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提醒全世界注意地球状况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呼吁全校在这一天开展各种活动来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

 ●注意事项:

 1、请参加本次活动的人员务必准时到达集合地点。

 2、请统一服从安排,活动过程中不准嬉戏打闹,切实维护环保自愿者形象。如果中间有人有事离开请告知负责人。

 3、活动结束后请大家留下来,配合留影。作为我们以后的宣传资料。

世界环境日活动方案13

  一、活动目的:

 通过开展“弯弯腰,净校园,争做环保卫士”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环保意识以及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心中有自己,心中有他人,心中有学校,共建平安、和谐、洁净的校园。

  二、活动时间:

 x月x日-x月x日

  三、活动对象:

 七、八年级学生、全体教师。

  四、活动安排:

 x、x月x日,团委利用升旗仪式进行“弯弯腰,净校园,争做环保卫士”活动倡议,号召同学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关爱自己的学习环境,号召老师们带领学生见纸就捡,身教胜过言传,使环保意识化成全体师生的自觉行动。

 2、x月x日各班级开展“弯弯腰,净校园,争做环保卫士”主题班会课。

 班主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出要求:

 ①熟记班级环保宣传口号,懂得洁净校园是我责;

 ②落实到行动,不乱丢垃圾,不乱吐;

 ③劝说同学不乱丢垃圾;

 ④只要发现果皮纸屑等就及时弯弯腰,捡起来扔进垃圾箱。

 在日常生活中,有良好的环保生活方式和习惯,能做到:节约用水,慎用洗涤用品;节约用电,随手关灯,关电风扇;保护树木,珍惜纸张,不送贺卡;选购绿色用品和绿色食品;积极参与班级绿地维护活动等。

 3、x月x日-x月x日,利用学校监控,关注各班学生是否做到了自觉捡起地上的果皮纸屑等。利用课间、午间,在各班的场地上“故意”制造垃圾,观察该班学生是否有随手捡起垃圾的习惯。

 4、每班选择一条环保宣传口号,制成海报或条幅粘贴在教室墙壁上,时时刻刻提醒班上同学注意文明卫生。在x月5日的晨会上,各班均齐诵班级环保口号。

 5、x月5日开展以“世界环境日”为主题的黑板报评比活动。

 x月x日,各班评选1-2名班级环保卫士。

  五、活动颁奖

 评选出的环保卫士通过学生大会进行颁奖,并且在学校校园进行通报表扬。活动到此结束。

选取一项世界文化遗产(或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阐述他们的资源情况特点,世界性的地位.

工作实施方案

 工作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是指对某项工作,从目标要求、工作内容、方式方法及工作步骤等做出全面、具体而又明确安排的计划类文书,是我们走向积极式工作的起点。以下介绍工作实施方案

工作实施方案1

  方案写作指要

 方案,是一种计划性公文,主要用于对比较复杂的工作做出全面的部署,因而说方案是较为复杂的计划之一。方案是机关、团体或企事业单位为了完成某项工作而预先制定的原则、目标、方法、步骤、要求、措施时所使用的一种公文。由于一些具有某种职能的具体工作比较复杂,不做出全面部署不足以解决问题,因而公文内容构成势必要繁琐一些,一般有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

  一、方案的特点

 方案具有计划性、针对性、指导性、预见性、可行性。

 1、计划性,制定方案要根据事物的发展趋势,确定实施目标,要有计划地设计实施的步骤。

 2、针对性,制定方案是要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制定方案一定要紧紧围绕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写作,做到有的放矢,具有明鲜的针对性。

 3、指导性,方案不仅要反映工作的目标和步骤,而且要明确工作的性质和指导思想以及具体措施。对整个工作的全过程都具有指导意义。

 4、预见性,制定方案时必须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做出分析,对事物发展结果做出估计,对事物发展或执行方案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预测。

 5、可行性,制定方案的目的是为了执行方案,因此不能脱离实际,必须切实可行,要把实现的可能性与实施的可行性结合起来。

  二、方案的种类

 方案根据其内容和性质,可以分为不同种类,如用于工作的“工作方案”,用于会议的“会议方案”,带有综合性的“总体方案”,专就某项工作而订的“单项方案”等等。目前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用得最多,也是最常见的有四种,即工作方案、会议方案、接待方案、活动方案。具体举例如:《干部考核工作方案》、《××活动调研方案》、《市场情况测评方案》、《×××活动实施方案》、《召开××××会议方案》、《××三省××会议接待方案》等等。

  三、方案的结构

 在一般情况下,方案结构由标题、正文(开头、主体、结尾)、发文机关署名和日期等几部分组成。

  四、方案的写法

 方案的具体写作要根据各种方案不同的内容而定。一般来说,应该把握如下写法:

 1、标题。方案的标题有两种写法:一是“三要素”俱全的写法,即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三部分组成,如《××大学三年发展规划总体方案》;一是“两要素”的写法,即省略发文机关,如《关于开展××××活动的实施方案》。

 2、正文。方案写作的重点,即重要内容都在正文当中。方案的正文的写作由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组成。

 开头部分。开头,即导语,要写清楚制定方案的原因和理由,也可以写出制定方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主体部分。一般有两种写法:一是常规写法,即按“指导方针(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工作方法)”、“政策措施”及“工作要求”几个部分来写,这个较固定的`程序适合于一般常规性方案;二是变项写法,即根据实际需要加项或减项的写法,适合于特殊性的方案。但不管哪种写法,“主要目标”、“实施步骤”、“政策措施”这三项是必不可少的。当然,在实际写作中称呼可以不同,如把“主要目标”称为“目标和任务”,把“政策措施”称为“实施办法”或“组织措施”等。在“主要目标”一项中,一般还要分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实施步骤”一般还要分基本步骤或关键步骤,关键步骤里还有重点工作项目;“政策措施”的内容里一般还要分“政策保证”、“组织保证”和“具体措施”等。在具体行文时,有时可按层次分段落写,有时可加标题分条款写。

 结尾部分。结尾部分的写作,要根据方案的性质而定。如属下级机关请示上级机关的,可写上类似请示结尾的用语,如:“以上方案,当否,请批示。”

 3、发文机关署名、日期。比较重要的方案,一般都用带“红头文件”的形式下发,而“红头文件”上都印有发文机关名称,所以方案写作一般不用落款。方案的成文时间一般也不省略,要写在标题下面的正中位置的括号内。制定一般的方案,如不用“红头文件”的形式下发,发文机关名称和成文时间可以写在方案的正文结尾处右下方。

  五、注意的事项

 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公文运行中,“方案”一般作为“通知”或“函”的附件下发。

 2、重要的方案都有相应的组织(成立临时的工作或活动领导小组)保证。

 3、任何方案都要经过批准后才可行文和实施。

  工作实施方案范文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持续推进领导干部、公务员和机关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工作,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坚持机关工作人员带头学法用法,推动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社会形成良好法治氛围和法治习惯。

  二、活动主题

 尊学法学守法用法,推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三、活动对象

 全体干部职工。

  四、活动内容

 1、结合职能,组织开展集中学法、考法活动。采取机关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领导领学与举办讲座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学习。在周一早学会上由领导带领集中学习各类法律法规知识,重点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党章》、《中国***廉洁自律准则》、《中国***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等。

 2、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结合工作,制作典型案例,宣传审计工作。通过信息报道和LED屏加大对“集中学法月”活动的宣传。

 3、强化责任,落实执法普法责任制。结合审计职责,认真落实省人大常委会《关于推进普法责任制实施的决议》,进一步强化普法工作责任,坚持依法审计,通过审计推进审计法律法规知识的普及。

 4、精心组织,积极参与问卷调查。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参加文明网、普法网、普法微信等网络媒体开展的“线上”法治宣传教育问卷调查活动。

 5、认真制作,发挥“以案释法”作用。结合实际,安排专人将审计工作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和社会关注的行政处罚案例制作成“以案释法”PPT,开展送法宣传活动,发挥教育竟是、案例指导、社会宣传等功能作用。

 五、活动要求

 1、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结合工作实际,精心组织部署活动。由分管领导在全局大会上作动员,部署相关工作。

 2、认真总结,广泛宣传。利用活动契机,认真总结我局相关工作,并形成信息报道加以宣传。

工作实施方案2

  篇一工作实施方案

 为热烈庆祝中国***建党 xx周年,丰富和活跃机关、企业业余文化生活,增进友谊,增强凝聚力,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自身素质,经市直机关工委和市粮食局研究决定,联合举办庆“七一”唱红歌比赛联欢活动,为确保活动有序进行并圆满成功,特制定具体方案如下:

  一、活动议程

 主办:市直机关工委、市粮食局党组

 时间:20xx年6月28日

 地点:武威沙漠公园

 1、早上九点半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

 2、领导讲话。

 3、歌咏比赛、谜语竞猜、知识抢答。

 4、颁发比赛奖牌。

 5、全体合唱《歌唱祖国》,活动结束。

  二、活动组织机构

 活动成立联合领导小组,组长由市直机关工委副书记许有琴同志担任,副组长由市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柴尔桢同志、市直机关工委副书记王英文同志担任。文体活动联合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武威市粮食局副局长达瑞元同志、市直机关工委纪检组长范文同志担任,具体事宜由市直机关工委组宣科和市粮食局办公室办理。

  三、活动资料

 1、各参赛单位红歌比赛,歌唱祖国,歌颂党的×华诞。

 2、趣味谜语竞猜。

 3、知识抢答。

  四、参赛方法

 1、参赛单位:市直机关工委、市粮食局支部、市第二粮油公司、市军粮供应站。

 2、报名方法:

 (1)报名时间:各单位在6月10日以前把参赛人员名单和参赛曲目报市直机关工委组宣科和市粮食局办公室。

 (2)红歌比赛,每单位组成一个参赛队,每队8人,队员单位自定,每队指定唱2首歌(预选歌曲名单附后)。参赛队员统一着装“上白下蓝红领带”(即:上着白衬衫,下穿藏蓝色裤子)。

 (3)知识抢答与猜谜语活动凡参加者均可参与(每答对、猜对一题者奖纪念品一个)。知识题与谜语当场由主持人提出。

  五、活动奖励

 红歌比赛分一、二等奖,获奖人员颁发奖品,其它参加人员发放纪念品。

  六、经费预算

 共计xxx元,由参加单位分摊。

  篇二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机关文化建设,丰富机关党员干部的业余生活,营造“幸福工作、健康生活”的工作氛围,由区直属机关党工委、区文体旅游局、区机关事务管理局联合组建区级机关党员干部文体俱乐部,具体方案如下:

  一、参加对象

 区政府大楼及区行政服务中心(东、西座)的工作人员。

  二、俱乐部的资料及形式

 根据机关党员干部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文体活动不同的.性质特点,主要组建2类7个俱乐部:

  (一)运动类:

 1、太极拳俱乐部。招募机关单位的太极拳运动爱好者组成太极拳俱乐部,主要形式是邀请专业教练定期召集训练,为俱乐部会员带给技术指导,并为日常活动的开展带给场地保证。

 2、健美操俱乐部。招募机关单位的健美操运动爱好者组成健美操俱乐部,主要的形式是邀请专业教练定期召集训练,为俱乐部会员带给技术指导,并为日常活动的开展带给场地保证。

 3、乒乓球俱乐部。招募机关单位的乒乓球运动爱好者组成乒乓球俱乐部,主要的形式是邀请专业教练定期召集训练,为俱乐部会员带给技术指导,并为日常活动的开展带给场地保证。

 4、象棋俱乐部。招募机关单位的象棋爱好者组成象棋俱乐部,主要的形式是邀请专业教练定期组织训练,为俱乐部会员带给技术指导,并为日常活动的开展带给场地保证。每年举办一次内部象棋切磋赛。在此基础上,挑选象棋高手组建机关象棋队,适时与其他队伍进行联谊赛。

  (二)文艺类:

 1、摄影俱乐部。招募机关单位的摄影爱好者组成摄影俱乐部,采用与XX摄影协会联办的形式,定期邀请专业摄影师,为俱乐部会员授课,带给技术指导和培训。不定期组织作品评析活动,对当中的优秀作品,由摄影协会送参各级摄影比赛。适时组织会员开展摄影采风活动。

 2、书画俱乐部。招募机关单位的书画爱好者组成书画俱乐部,书画俱乐部主要由书法和美术两个兴趣班组成。采用与XX书法、美术协会联办的形式,定期邀请书法、美术老师,为俱乐部会员带给技术指导和培训。不定期组织作品评析活动,对当中的优秀作品,由协会送参各级书画比赛。适时组织会员开展写生采风活动。

 3、声乐俱乐部。招募机关单位的声乐爱好者组成声乐俱乐部,声乐俱乐部主要由吉他和合唱两个兴趣班组成。邀请专业教练定期组织训练,为俱乐部会员带给技术指导,并为日常活动的开展带给场地保证。在此基础上,挑选优秀人员组建区机关的乐器队、合唱队等,适时组织队员参加各级比赛。

  三、组织方式

 每个俱乐部根据实际状况组建,区直属机关党工委负责做好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发动,以及俱乐部的日常管理、协调和服务;区文体旅游局负责联系师资,带给活动的基本设备、设施、协调公共文体场所的使用,并做好师资队伍的管理,对教学过程进行指导,对教学质量进行监督;区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协调大院内场地和设备的使用。各俱乐部在业余时间组织开展活动,活动所需的资源相关单位应予协助带给。

  四、推进计划

 (一)宣传发动。7月份,组织发动广大机关党员干部报名,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指定专人具体跟进落实,要加强党员干部的认识,广泛深入发动,用心做好推广,并于7月24日前将报名状况报机关党工委。

 (二)组织实施。7月下旬完成俱乐部的组建,各俱乐部制定好活动方案及相关制度,并将会员名单、方案和制度等资料报区直机关党工委、区文体旅游局。

 (三)活动开展。各俱乐部于7月31日前召集会员组织第一次俱乐部活动,随后各俱乐部按照方案及制度有计划开展活动,并将有关的活动简讯和活动报区直机关党工委、区文体旅游局。

工作实施方案3

  员工培训方案

  一、制定新员工培训方案的目的

 1,为新员工提供正确的、相关的公司及工作岗位信息,鼓励新员工的士气

 2,让新员工了解公司所能提供给他的相关工作情况及公司对他的期望

 3,让新员工了解公司历史、政策、企业文化,提供讨论的平台

 4,减少新员工初进公司时的紧张情绪,使其更快适应公司

 5,让新员工感受到公司对他的欢迎,让新员工体会到归属感

 6,使新员工明白自己工作的职责、加强同事之间的关系

 7,培训新员工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提供寻求帮助的方法

 综合目的是为了让企业新员工更快的融入到工作环境,进入工作状态。

  二、新员工培训方案培训程序

 1、人数多、文化层次、年龄结构相对集中时,由公司人力资源部同各部门负责人共同培训,共同考核。(定期:三个月一次)

 2、人数较少、分散时,由具体用人部门负责培训,培训结果以单位和员工书面表格确认为证。(不定期的培训)

  三、培训内容

  1、公司岗前培训 ——人力资源部准备培训材料。

 主要是要对新来员工表示欢迎;按照公司行业特点、组织结构、工作性质,有关规章制度和本公司服务行业基本素质准备手册或专人讲解;指定新员工工作部门的经理或组长作为新员工贴身学习的辅导老师;解答新员工提出的问题。

  2、部门岗位培训 ——新员工实际工作部门负责。

 介绍新员工认识本部门员工;参观工作部门;介绍部门环境与工作内容、部门内的特殊规定;讲解新员工岗位职责要求、工作流程、工作待遇,指定一名资深老员工带新员工;一周内,部门负责人与新员工进行交换意见,重申工作职责,指出新员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回答新员工的提问;对新员工一周的表现进行评估,给新员工下一步工作提出一些具体要求。

  3、公司整体培训:人力资源部负责--不定期

 分发《员工培训手册》——(简述公司历史与现状,描述公司地理位置、交通情况;公司的企业文化与经营理念;公司组织结构及主要领导,公司各部门职能介绍,主要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质量标准等;公司有关政策与福利、公司有关规章制度、员工合理化建议采纳的渠道;解答新员工提出的问题。)

  四、培训反馈与考核

 1、人力资源部制作的培训教材须经过公司总经办审核,并交人力资源部存档,所进行人力资源部→部门培训应在公司总经办的指导下进行。人力资源部每培训一批新员工都必须完成一套“新员工培训”表格,部门→人力资源部的培训要紧密连接,不要出现培训的空挡。

 2、培训实施过程应认真严格,保证质量,所有培训资料注意保存,并注意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

 3、培训结果经人力资源部抽查后,上报公司总经办,总经办对人力资源部及本门培训新员工培训情况三个月给人力资源部总结反馈一次。

  五、新员工培训实施

 1、召集各部门负责培训人员,就有关公司新职工培训实施方案,征求与会者意见,完善培训方案。

 2、公司尽快拿出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教材,落实培训人选。

 3、公司内部宣传“新员工培训方案”通过多种形式让全体职工了解这套新员工培训系统,宣传开展新员工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

 4、所有新员工在正式上岗前,都必须在公司集中培训一次,(培训内容见人力资源部岗前培训);然后再到具体工作部门进行培训(培训内容见部门岗位培训);公司可根据新员工基本情况实施相应的培训教材和时间,一般情况下,培训时间为1-3天;根据新员工人数不定期实施整体的新员工培训,总体培训时间一周为宜,培训合格名单报公司人力资源部。

 5、公司从选定日期开始实施新员工培训方案。

  六、部门新员工培训所需表格

 表格1:新员工部门岗位培训确认表

 表格2 :新员工岗位培训反馈表

 表格3 :(部门名称)新聘员工培训统计表

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文章 5000字左右 答对有奖

云冈石窟1为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11月16日在第十七次大会上正式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1976年,世界遗产委员会成立,并建立了《世界遗产名录》。中国于1985年12月12日加入《公约》,1999年10月29日当选为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

被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地方,将成为世界级的名胜,可接受“世界遗产基金”提供的援助,还可由有关单位组织游客进行游览。由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地方能够得到世界的关注与保护,提高知名度并能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各国都积极申报“世界遗产”。

由于申报“世界遗产”的国家和所报的项目越来越多,已有37项。2002年4月28日召开的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6次会议决定,今后审批世界遗产的条件将更加严格,一个国家一次最多申报两处遗产(其中至少包括一项自然遗产提名),尚没有世界遗产景点的国家将享有优先权。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文化景观”四类。

[编辑本段]遗产提名

缔约国应当尽力向世界遗产委员会递交一份本国领土内的适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清单,并附有关的资料。遗产委员会委托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和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分别对提名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评估,对文化遗产中的文化景区则共同评估,决定其是否符合标准和真实性条件,并提供最终的评估报告。遗产委员会规定,评估应尽量严格。还规定在遗产委员会评审提名是否可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提名国政府的代表,无论其是否为委员会成员,均不准对本国提名的遗产投赞成票。

遗产提名统一使用委员会制定的表格,表格要求填写多项内容,主要有以下各项:

第一, 确切地点:国家;省、市;遗产名称;标明遗产地点和地理坐标的地图和平面图。

第二,法律资料:遗产所有者、公有或私有、有关本遗产保护和管理的法律和条例、开放程度、管理机构和组织。

第三,说明材料:遗产描述和图表、照片,以及影片资料、历史状况、文献资料

第四,保存状况:现状描述、保护管理机构、此前的保管过程、保护措施、当地的开放计划。

第五,提议列入名录的理由:符合哪些规定的标准、在与其他同类地点比较的前提下评估本地点的保护状况、遗产的真实性。

第六,提名建筑群或遗址群所需的特别材料:不同范围内容和比例尺的地图、地形图和平面图、多种照片、幻灯片和光盘、有关本遗产研究成果的论著和相关机构的资料、有关保护的法律资料、各级管理机构的资料。

[编辑本段]程序及现状

从遗产的提名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要经历若干程序和相对漫长的时间。世界遗产委员会每年7月1日前,按照统一规定的严格格式和内容,将本国自认为条件已经完全成熟的预备项目正式申报文本(包括文字、图纸、幻灯、照片、录像或光盘等)送达世界遗产中心。世界遗产中心将把有关材料转达国际专业咨询机构,由相关的专业咨询机构从当年年底至下一年的三四月份进行考察和论证,并向世界遗产委员会提交评估报告。世界遗产委员会每年的6月底至7月初召开一次主席团(7个成员国)会议,初步审议与世界遗产工作相关的事项,包括新的(上一年)世界遗产申报项目,提出建议;再于每年的11月底至12月初召开主席团特别会议,补充审议第一次主席团会议未尽事宜,然后将包括审定新的世界遗产申报项目在内的相关大事提交紧随此次主席团会后召开的世界遗产委员会全会通过。

办理申请的程序和时间表大体如下:7月1日,接受提名申请截止。9月15日,秘书处登记并索要所缺材料,材料完整的申请将被交给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或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这两个组织再次检查并索要所缺材料。到4月1日前,这两个组织根据委员会制定的标准进行专业评估并将结果通知秘书处,结果有3种:无保留地建议列入名录;建议不列入名录;不清楚是否适宜列入名录。4月,秘书处核对评估结果并通知委员会成员国。6月和7月,遗产委员会办公室检查提名申请并向委员会提出建议,建议有4种:无保留地列入;不列入;发回申请国要求补充说明和材料;由于要进一步评估或研究而推迟审理。7月-11月,秘书处将办公室的建议发送给遗产委员会的全体成员国政府和其他有关国家的政府。属于建议列入名录的,秘书处要等候各国反馈的信息,收到后再转递给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和遗产委员会各成员国。假如到10月1日收不到所需信息,在当年12月的委员会会议上就不再审议这项提名。对于要求补充材料的遗产,如果只是核对事实的材料,当年会再审议。12月,世界遗产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在委员会办公室建议、有关国家提供的附加信息,以及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和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评估报告的基础上审核提名,最后通过决定,决定共有三种:列入;不列入;推迟审核。1月,秘书处将世界遗产委员会12月会议上的全部决定送交给所有国家的政府。至此,一轮申报工作完成。也就是说,申报一项新的世界遗产,至少需要1年半时间。

世界遗产委员会于1978年确定了首批12处世界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此后每年或每两年都有新的遗产被列入名录。由教科文组织负责遗产保护计划的官员组成的遗产委员会秘书处也已经开始工作。从1978年起遗产委员会每年都审议遗产提名。截止2007年,全世界共有世界遗产851处,其中文化遗产660处,自然遗产166处,世界文化遗产与自然双重遗产25处[1]。

1972年10月17日至11月2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举行第十七届会议,通过了《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明确了文化遗产的定义:

1、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份或结构、铭文、洞窟以及联合体;

2、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

3、遗址: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以及考古遗址等地方。

1992年,世界遗产总部在巴黎成立,以便于负责世界遗产相关活动的协调,保证《遗产公约》的实施,举行世界遗产年会,建议签约国提交申报名单,组织世界遗产基金会的国际参与、负责遗产地状况的相关报告,当遗产受到威胁时采取紧急行动。

[编辑本段]中国38处世界遗产名录

至2009年6月,中国已有38处文化遗址和自然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文化遗产25项,自然遗产8项,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项,文化景观1项。

1、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1987.12 文化遗产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因本世纪二十年代出土了较为完整的北京猿人化石而闻名于世,尤其是1929年发现了第一具北京人头盖骨,从而为北京人的存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成为古人类研究史上的里程碑。到目前为止,出土的人类化石包括6件头盖骨、15件下颌骨、157枚牙齿及大量骨骼碎块,代表约40个北京猿人个体。为研究人类早期的生物学演化及早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实物依据。

根据对文化沉积物的研究,北京人生活在距今70万年至20万年之间。北京人的平均脑量达1088毫升(现代人脑量为1400),据推算北京人身高为156厘米(男),150厘米(女)。北京人属石器时代,加工石器的方法主要为锤击法,其次为砸击法,偶见砧击法。北京人还是最早使用火的古人类,并能捕猎大型动物。北京人的寿命较短,据统计,68.2%死于14岁前,超过50岁的不足4.5%。

在龙骨山顶部于1930年发掘出生活于2万年前后的古人类化石,并命名为“山顶洞人”。1973年又发现介于二者年代之间的“新洞人”,表明北京人的延续和发展。

2、甘肃敦煌莫高窟 1987.12 文化遗产

俗称千佛洞。位于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崖壁上,上下五层,南北长约1600米。始凿于366年,后经十六国至元十几个朝代的开凿,形成一座内容丰富、规模宏大的石窟群。现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飞天4000余身,唐宋木结构建筑5座,莲花柱石和铺地花砖数千块,是一处由建筑、绘画、雕塑组成的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殿堂,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本世纪初又发现了藏经洞(莫高窟第17洞),洞内藏有从4—10世纪的写经、文书和文物五、六万件。引起国内外学者极大的注意, 形成了著名的敦煌学。

3、山东泰山 1987.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泰山,古名岱山,又称岱宗。自然景观雄伟绝奇,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渲染和人文景观的烘托,被誉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缩影。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专家在泰山考察时发现,泰山既有突出普遍的自然科学价值,又有突出普遍的美学和历史文化价值,是一座融自然科学与历史文化价值于一体的神奇大山。

4、长城 1987.12 文化遗产

中国的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它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统一中国之后联成万里长城。汉、明两代又曾大规模修筑。其工程之浩繁,气势之雄伟,堪称世界奇迹。岁月流逝,物是人非,如今当您登上昔日长城的遗址,不仅能目睹逶迤于群山峻岭之中的长城雄姿,还能领略到中华民族创造历史的大智大勇。

2002年11月中国唯一的水上长城辽宁九门口长城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验收,作为长城的一部分正式挂牌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5、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1987.12 文化遗产

位于陕西临潼县城东5公里,距西安36公里,是秦始皇嬴政的皇陵。 陵区分陵园区和从葬区两部分。陵园占地近8平方公里,建外、内城两重,封土呈四方锥形,顶部略平,高55米,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皇帝陵,也是最大的皇帝陵。

1974年以来,在陵园东1.5公里处发现从葬兵马俑坑三处,出土陶俑8000件、战车百乘以及数万件实物兵器等文物;1980年又在陵园西侧出土青铜铸大型车马2乘。引起全世界的震惊和关注,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现已在一、二、三号坑成立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对外开放。

6、明清皇宫:北京故宫(北京)1987.12 、沈阳故宫(辽宁) 2004.7 文化遗产

又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市区中心,为明、清两代的皇宫,有24位皇帝相继在此登基执政。始建于1406年,至今已近600年。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 最完整的古代木构建筑群,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拥有殿宇9000多间,其中太和殿(又称金銮殿),是皇帝举行即位、诞辰节日庆典和出兵征伐等大典的地方。故宫黄瓦红墙,金扉朱楹,白玉雕栏,宫阙重叠, 巍峨壮观,是中国古建筑的精华。宫内现收藏珍贵历代文物和艺术品约100万件。

2004年7月,沈阳故宫作为明清皇宫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7、安徽黄山 1990.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黄山雄踞风景秀丽的安徽南部,是我国最著名的山岳风景区之一。山体伟特,玲珑巧石,万姿千态。主峰莲花峰海拔1860米。黄山美在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自古以来,历游名山者多以为黄山之美不亚于五岳。“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任他五岳归来客,一见天都也叫奇”。历代游客盛赞“天下名景集黄山”,谓泰岱的雄伟,华山的峻峭,衡岳的烟云,匡庐的飞瀑,雁荡的怪石,峨嵋的清凉,黄山兼而有之。黄山胜景,以峰为体。这里峰林如海,辟地摩天,危崖突兀,幽壑纵横,美不胜收。

8、四川黄龙国家级名胜区 1992.12 自然遗产

黄龙风景名胜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境内。面积700平方公里。主要景观集中于长约3.6公里的黄龙沟,沟内遍布碳酸钙华沉积,并呈梯田状排列,仿佛是一条金色巨龙,并伴有雪山、瀑布、原始森林、峡谷等景观。黄龙风景名胜区既以独特的岩溶景观著称于世,也以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享誉人间。从黄龙沟底部(海拔2000米)到山顶(海拔3800米)依次出现亚热带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针叶阔叶混交林、亚高山针叶林、高山灌丛草甸等。包括大熊猫、金丝猴在内的10余种珍贵动物徜徉其间,使黄龙景区的特殊岩溶地貌与珍稀动植物资源相互交织,浑然天成。以其雄、峻、奇、野风景特色,享有“世界奇观”、“人间瑶池”的美誉。

9、湖南武陵源国家级名胜区 1992.12 自然遗产

武凌源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总面积369平方公里,由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索溪峪和天子山、杨家界等四大景区组成。主要景观为石英砂岩峰林地貌,境内共有3103座奇峰,姿态万千,蔚为壮观。加之沟壑纵横,溪涧密布,森林茂密,人迹罕至,森林覆盖率85%,植被覆盖率99%,中、高等植物3000余种,乔木树种700余种,可供观赏园林花卉多达450种。陆生脊椎动物50科116种。区内地下溶洞串珠贯玉,黄龙洞已探明的洞底总面积10万平方米,全长7.5公里,垂直高度140米,是世界地质公园、首批国家5A级旅游区张家界武陵源的组成部分。武凌源以奇峰、怪石、幽谷、秀水、溶洞“五绝”而闻名于世。

10、四川九寨沟国家级名胜区 1992.12 自然遗产

以“童话世界”、“人间仙境”而著称的九寨沟位于东经103 ° 46 ′ -104° 4′,北纬 32 ° 51 ′ -33° 19′,在四川省西北部阿坝州九寨沟县境内,地处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的尕尔纳山峰北麓,海拔在 2000 米 至 3000 米 之间,距四川省省会成都市 435 公里 。

11、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 1994.12 文化遗产

武当山,雄峰峻岭,标奇孕秀,耸立于中国西部山区城市--十堰市境内,东经1100,北纬320附近。景区“绵亘八百里”。在古代,武当山以“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的显赫地位成为千百年来人们顶礼膜拜的“神峰宝地”;在当代,国务院称誉武当山古建筑群与自然环境巧妙结合,达到了“仙山琼阁”的意境,成为我国著名的游览胜地和宗教活动场所。

12、山东曲阜的孔庙、孔府及孔林 1994.12 文化遗产

曲阜孔庙、孔府、孔林位于山东省曲阜市,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

回答者: 要人钱财 - 一级 2009-11-27 11:34

云冈石窟1为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11月16日在第十七次大会上正式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1976年,世界遗产委员会成立,并建立了《世界遗产名录》。中国于1985年12月12日加入《公约》,1999年10月29日当选为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

被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地方,将成为世界级的名胜,可接受“世界遗产基金”提供的援助,还可由有关单位组织游客进行游览。由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地方能够得到世界的关注与保护,提高知名度并能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各国都积极申报“世界遗产”。

由于申报“世界遗产”的国家和所报的项目越来越多,已有37项。2002年4月28日召开的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6次会议决定,今后审批世界遗产的条件将更加严格,一个国家一次最多申报两处遗产(其中至少包括一项自然遗产提名),尚没有世界遗产景点的国家将享有优先权。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文化景观”四类。

[编辑本段]遗产提名

缔约国应当尽力向世界遗产委员会递交一份本国领土内的适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清单,并附有关的资料。遗产委员会委托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和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分别对提名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评估,对文化遗产中的文化景区则共同评估,决定其是否符合标准和真实性条件,并提供最终的评估报告。遗产委员会规定,评估应尽量严格。还规定在遗产委员会评审提名是否可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提名国政府的代表,无论其是否为委员会成员,均不准对本国提名的遗产投赞成票。

遗产提名统一使用委员会制定的表格,表格要求填写多项内容,主要有以下各项:

第一, 确切地点:国家;省、市;遗产名称;标明遗产地点和地理坐标的地图和平面图。

第二,法律资料:遗产所有者、公有或私有、有关本遗产保护和管理的法律和条例、开放程度、管理机构和组织。

第三,说明材料:遗产描述和图表、照片,以及影片资料、历史状况、文献资料

第四,保存状况:现状描述、保护管理机构、此前的保管过程、保护措施、当地的开放计划。

第五,提议列入名录的理由:符合哪些规定的标准、在与其他同类地点比较的前提下评估本地点的保护状况、遗产的真实性。

第六,提名建筑群或遗址群所需的特别材料:不同范围内容和比例尺的地图、地形图和平面图、多种照片、幻灯片和光盘、有关本遗产研究成果的论著和相关机构的资料、有关保护的法律资料、各级管理机构的资料。

[编辑本段]程序及现状

从遗产的提名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要经历若干程序和相对漫长的时间。世界遗产委员会每年7月1日前,按照统一规定的严格格式和内容,将本国自认为条件已经完全成熟的预备项目正式申报文本(包括文字、图纸、幻灯、照片、录像或光盘等)送达世界遗产中心。世界遗产中心将把有关材料转达国际专业咨询机构,由相关的专业咨询机构从当年年底至下一年的三四月份进行考察和论证,并向世界遗产委员会提交评估报告。世界遗产委员会每年的6月底至7月初召开一次主席团(7个成员国)会议,初步审议与世界遗产工作相关的事项,包括新的(上一年)世界遗产申报项目,提出建议;再于每年的11月底至12月初召开主席团特别会议,补充审议第一次主席团会议未尽事宜,然后将包括审定新的世界遗产申报项目在内的相关大事提交紧随此次主席团会后召开的世界遗产委员会全会通过。

办理申请的程序和时间表大体如下:7月1日,接受提名申请截止。9月15日,秘书处登记并索要所缺材料,材料完整的申请将被交给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或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这两个组织再次检查并索要所缺材料。到4月1日前,这两个组织根据委员会制定的标准进行专业评估并将结果通知秘书处,结果有3种:无保留地建议列入名录;建议不列入名录;不清楚是否适宜列入名录。4月,秘书处核对评估结果并通知委员会成员国。6月和7月,遗产委员会办公室检查提名申请并向委员会提出建议,建议有4种:无保留地列入;不列入;发回申请国要求补充说明和材料;由于要进一步评估或研究而推迟审理。7月-11月,秘书处将办公室的建议发送给遗产委员会的全体成员国政府和其他有关国家的政府。属于建议列入名录的,秘书处要等候各国反馈的信息,收到后再转递给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和遗产委员会各成员国。假如到10月1日收不到所需信息,在当年12月的委员会会议上就不再审议这项提名。对于要求补充材料的遗产,如果只是核对事实的材料,当年会再审议。12月,世界遗产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在委员会办公室建议、有关国家提供的附加信息,以及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和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评估报告的基础上审核提名,最后通过决定,决定共有三种:列入;不列入;推迟审核。1月,秘书处将世界遗产委员会12月会议上的全部决定送交给所有国家的政府。至此,一轮申报工作完成。也就是说,申报一项新的世界遗产,至少需要1年半时间。

世界遗产委员会于1978年确定了首批12处世界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此后每年或每两年都有新的遗产被列入名录。由教科文组织负责遗产保护计划的官员组成的遗产委员会秘书处也已经开始工作。从1978年起遗产委员会每年都审议遗产提名。截止2007年,全世界共有世界遗产851处,其中文化遗产660处,自然遗产166处,世界文化遗产与自然双重遗产25处[1]。

1972年10月17日至11月2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举行第十七届会议,通过了《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明确了文化遗产的定义:

1、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份或结构、铭文、洞窟以及联合体;

2、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

3、遗址: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以及考古遗址等地方。

1992年,世界遗产总部在巴黎成立,以便于负责世界遗产相关活动的协调,保证《遗产公约》的实施,举行世界遗产年会,建议签约国提交申报名单,组织世界遗产基金会的国际参与、负责遗产地状况的相关报告,当遗产受到威胁时采取紧急行动。

[编辑本段]中国38处世界遗产名录

至2009年6月,中国已有38处文化遗址和自然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文化遗产25项,自然遗产8项,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项,文化景观1项。

1、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1987.12 文化遗产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因本世纪二十年代出土了较为完整的北京猿人化石而闻名于世,尤其是1929年发现了第一具北京人头盖骨,从而为北京人的存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成为古人类研究史上的里程碑。到目前为止,出土的人类化石包括6件头盖骨、15件下颌骨、157枚牙齿及大量骨骼碎块,代表约40个北京猿人个体。为研究人类早期的生物学演化及早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实物依据。

根据对文化沉积物的研究,北京人生活在距今70万年至20万年之间。北京人的平均脑量达1088毫升(现代人脑量为1400),据推算北京人身高为156厘米(男),150厘米(女)。北京人属石器时代,加工石器的方法主要为锤击法,其次为砸击法,偶见砧击法。北京人还是最早使用火的古人类,并能捕猎大型动物。北京人的寿命较短,据统计,68.2%死于14岁前,超过50岁的不足4.5%。

在龙骨山顶部于1930年发掘出生活于2万年前后的古人类化石,并命名为“山顶洞人”。1973年又发现介于二者年代之间的“新洞人”,表明北京人的延续和发展。

2、甘肃敦煌莫高窟 1987.12 文化遗产

俗称千佛洞。位于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崖壁上,上下五层,南北长约1600米。始凿于366年,后经十六国至元十几个朝代的开凿,形成一座内容丰富、规模宏大的石窟群。现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飞天4000余身,唐宋木结构建筑5座,莲花柱石和铺地花砖数千块,是一处由建筑、绘画、雕塑组成的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殿堂,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本世纪初又发现了藏经洞(莫高窟第17洞),洞内藏有从4—10世纪的写经、文书和文物五、六万件。引起国内外学者极大的注意, 形成了著名的敦煌学。

3、山东泰山 1987.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泰山,古名岱山,又称岱宗。自然景观雄伟绝奇,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渲染和人文景观的烘托,被誉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缩影。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专家在泰山考察时发现,泰山既有突出普遍的自然科学价值,又有突出普遍的美学和历史文化价值,是一座融自然科学与历史文化价值于一体的神奇大山。

4、长城 1987.12 文化遗产

中国的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它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统一中国之后联成万里长城。汉、明两代又曾大规模修筑。其工程之浩繁,气势之雄伟,堪称世界奇迹。岁月流逝,物是人非,如今当您登上昔日长城的遗址,不仅能目睹逶迤于群山峻岭之中的长城雄姿,还能领略到中华民族创造历史的大智大勇。

2002年11月中国唯一的水上长城辽宁九门口长城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验收,作为长城的一部分正式挂牌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5、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1987.12 文化遗产

位于陕西临潼县城东5公里,距西安36公里,是秦始皇嬴政的皇陵。 陵区分陵园区和从葬区两部分。陵园占地近8平方公里,建外、内城两重,封土呈四方锥形,顶部略平,高55米,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皇帝陵,也是最大的皇帝陵。

1974年以来,在陵园东1.5公里处发现从葬兵马俑坑三处,出土陶俑8000件、战车百乘以及数万件实物兵器等文物;1980年又在陵园西侧出土青铜铸大型车马2乘。引起全世界的震惊和关注,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现已在一、二、三号坑成立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对外开放。

希望还能在和大家相见。

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伟大事业和宏伟工程。坚持不懈地搞好生态环境保护是保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为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努力实现祖国秀美山川的宏伟目标,特制订本纲要。

一、当前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状况

(-)当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1.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一定成绩。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大举措,加大了生态环境建设力度,使我国一些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改善。主要表现在:植树造林、水土保持、草原建设和国土整治等重点生态工程取得进展;长江、黄河上中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全面实施;重点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开始启动;建立了一批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生态农业试点示范、生态示范区建设稳步发展;环境保护法制建设逐步完善。

2.全国生态环境状况仍面临严峻形势。目前,一些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破坏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危害在加重。突出表现在: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源头的生态环境恶化呈加速趋势,沿江沿河的重要湖泊、湿地日趋萎缩,特别是北方地区的江河断流、湖泊干涸、地下水位下降严重,加剧了洪涝灾害的危害和植被退化、土地沙化;草原地区的超载放牧、过度开垦和樵采,有林地、多林区的乱砍滥伐,致使林草植被遭到破坏,生态功能衰退,水土流失加剧;矿产资源的乱采滥挖,尤其是沿江、沿岸、沿坡的开发不当,导致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沉降、海水倒灌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全国野生动植物物种丰富区的面积不断减少,珍稀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环境恶化,珍贵药用野生植物数量锐减,生物资源总量下降;近岸海域污染严重,海洋渔业资源衰退,珊瑚礁、红树林遭到破坏,海岸侵蚀问题突出。生态环境继续恶化,将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生态环境安全。

(二)当前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

3.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是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一些地区环境保护意识不强,重开发轻保护,重建设轻维护,对资源采取掠夺式、粗放型开发利用方式,超过了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一些部门和单位监管薄弱,执法不严,管理不力,致使许多生态环境破坏的现象屡禁不止,加剧了生态环境的退化。同时,长期以来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投入不足,也是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切实解决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与问题,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目标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4.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中心,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为目标,紧紧围绕重点地区、重点生态环境问题,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分区推进,加强法治,严格监管,坚决打击人为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保护和改善自然恢复能力,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努力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为实现祖国秀美山川的宏伟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5.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并举。在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的同时,必须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彻底扭转一些地区边建设边破坏的被动局面。

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应充分考虑区域和流域环境污染与生态环境破坏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统一规划,同步实施,把城乡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

坚持统筹兼顾,综合决策,合理开发。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经济发展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近期与长远统一、局部与全局兼顾。进行资源开发活动必须充分考虑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绝不允许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眼前的和局部的经济利益。

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使用谁付费制度。要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权、责、利,充分运用法律、经济、行政和技术手段保护生态环境。

(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

6.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是通过生态环境保护,遏制生态环境破坏,减轻自然灾害的危害;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科学利用,实现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确保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近期目标。到2010年,基本遏制生态环境破坏趋势。建设一批生态功能保护区,力争使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源头区,长江、松花江流域和西南、西北地区的重要湖泊、湿地,西北重要的绿洲,水土保持重点预防保护区及重点监督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系统和生态功能得到保护与恢复;在切实抓好现有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的同时,抓紧建设一批新的自然保护区,使各类良好自然生态系统及重要物种得到有效保护;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监管体系,使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得到有效执行,重点资源开发区的各类开发活动严格按规划进行,生态环境破坏恢复率有较大幅度提高;加强生态示范区和生态农业县建设,全国部分县(市、区)基本实现秀美山川、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远期目标。到2030年,全面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使重要生态功能区、物种丰富区和重点资源开发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各大水系的一级支流源头区和国家重点保护湿地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部分重要生态系统得到重建与恢复;全国50%的县(市、区)实现秀美山川、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30%以上的城市达到生态城市和园林城市标准。到2050年,力争全国生态环境得到全面改善,实现城乡环境清洁和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全国大部分地区实现秀美山川的宏伟目标。

三、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内容与要求

(一)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保护

7.建立生态功能保护区。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的重点预防保护区和重点监督区、江河洪水调蓄区、防风固沙区和重要渔业水域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在保持流域、区域生态平衡,减轻自然灾害,确保国家和地区生态环境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对这些区域的现有植被和自然生态系统应严加保护,通过建立生态功能保护区,实施保护措施,防止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生态功能的退化。跨省域和重点流域、重点区域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建立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跨地(市)和县(市)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建立省级和地(市)级生态功能保护区。

8.对生态功能保护区采取以下保护措施:停止一切导致生态功能继续退化的开发活动和其他人为破坏活动;停止一切产生严重环境污染的工程项目建设;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区内人口已超出承载能力的应采取必要的移民措施;改变粗放生产经营方式,走生态经济型发展道路,对已经破坏的重要生态系统,要结合生态环境建设措施,认真组织重建与恢复,尽快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9.各类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建立,由各级环保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成评审委员会评审,报同级政府批准。生态功能保护区的管理以地方政府为主,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可由省级政府委派的机构管理,其中跨省域的由国家统一规划批建后,分省按属地管理;各级政府对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建设应给予积极扶持;农业、林业、水利、环保、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加强对生态功能保护区管理、保护与建设的监督。

(二)重点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保护

10.切实加强对水、土地、森林、草原、海洋、矿产等重要自然资源的环境管理,严格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各类自然资源的开发,必须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法履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手续;资源开发重点建设项目,应编报水土保持方案,否则一律不得开工建设。

11.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全流域统筹兼顾,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综合平衡,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科学开源,综合利用。建立缺水地区高耗水项目管制制度,逐步调整用水紧缺地区的高耗水产业,停止新上高耗水项目,确保流域生态用水。在发生江河断流、湖泊萎缩、地下水超采的流域和地区,应停上新的加重水平衡失调的蓄水、引水和灌溉工程;合理控制地下水开采,做到采补平衡;在地下水严重超采地区,划定地下水禁采区,抓紧清理不合理的抽水设施,防止出现大面积的地下漏斗和地表塌陷。继续加大二氧化硫和酸雨控制力度,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大气水资源;对于擅自围垦的湖泊和填占的河道,要限期退耕还湖还水。通过科学的监测评价和功能区划,规范排污许可证制度和排污口管理制度。严禁向水体倾倒垃圾和建筑、工业废料,进一步加大水污染特别是重点江河湖泊水污染治理力度,加快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力度,鼓励畜禽粪便资源化,确保养殖废水达标排放,严格控制氮、磷严重超标地区的氮肥、磷肥施用量。

12.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保护。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明确土地承包者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加强生态用地保护,冻结征用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草地、林地、湿地。建设项目确需占用生态用地的,应严格依法报批和补偿,并实行“占一补一”的制度,确保恢复面积不少于占用面积。加强对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建设线路和施工场址要科学选比,尽量减少占用林地、草地和耕地,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加强非牧场草地开发利用的生态监管。大江大河上中游陡坡耕地要按照有关规划,有计划、分步骤地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并加强对退耕地的管理,防止复耕。

13.森林、草原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保护。对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林区、草原,应划为禁垦区、禁伐区或禁牧区,严格管护;已经开发利用的,要退耕退牧,育林育草,使其休养生息。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发挥好森林的生态效益;要切实保护好各类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特种用途林等生态公益林;对毁林、毁草开垦的耕地和造成的废弃地,要按照“谁批准谁负责,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限期退耕还林还草。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和病虫鼠害防治工作,努力减少林草资源灾害性损失;加大火烧迹地、采伐迹地的封山育林育草力度,加速林区、草原生态环境的恢复和生态功能的提高。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减少樵采对林草植被的破坏。

发展牧业要坚持以草定畜,防止超载过牧。严重超载过牧的,应核定载畜量,限期压减牲畜头数。采取保护和利用相结合的方针,严格实行草场禁牧期、禁牧区和轮牧制度,积极开发秸秆饲料,逐步推行舍饲圈养办法,加快退化草场的恢复。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要因地制宜调整粮畜生产比重,大力实施种草养畜富民工程。在农牧交错区进行农业开发,不得造成新的草场破坏;发展绿洲农业,不得破坏天然植被。对牧区的已垦草场,应限期退耕还草,恢复植被。

14.生物物种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物种资源的开发应在保护物种多样性和确保生物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依法禁止一切形式的捕杀、采集濒危野生动植物的活动。严厉打击濒危野生动植物的非法贸易。严格限制捕杀、采集和销售益虫、益鸟、益兽。鼓励野生动植物的驯养、繁育。加强野生生物资源开发管理,逐步划定准采区,规范采挖方式,严禁乱采滥挖;严格禁止采集和销售发菜,取缔一切发菜贸易,坚决制止在干旱、半干旱草原滥挖具有重要固沙作用的各类野生药用植物。切实搞好重要鱼类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回游通道和重要水生生物及其生境的保护。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建立转基因生物活体及其产品的进出口管理制度和风险评估制度;对引进外来物种必须进行风险评估,加强进口检疫工作,防止国外有害物种进入国内。

15.海洋和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保护。海洋和渔业资源开发利用必须按功能区划进行,做到统一规划,合理开发利用。切实加强海岸带的管理,严格围垦造地建港、海岸工程和旅游设施建设的审批,严格保护红树林、珊瑚礁、沿海防护林。加强重点渔场、江河出海口、海湾及其他渔业水域等重要水生资源繁育区的保护,严格渔业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加大海洋污染防治力度,逐步建立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制度,加强对海上油气勘探开发、海洋倾废、船舶排污和港口的环境管理,逐步建立海上重大污染事故应急体系。

16.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保护。严禁在生态功能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内采矿。严禁在崩塌滑坡危险区、泥石流易发区和易导致自然景观破坏的区域采石、采砂、取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必须严格规划管理,开发应选取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工期、区域和方式,把开发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到最低限度。矿产资源开发必须防止次生地质灾害的发生。在沿江、沿河、沿湖、沿库、沿海地区开采矿产资源,必须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尽量避免和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已造成破坏的,开发者必须限期恢复。已停止采矿或关闭的矿山、坑口,必须及时做好土地复垦。

17.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保护。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明确环境保护的目标与要求,确保旅游设施建设与自然景观相协调。科学确定旅游区的游客容量,合理设计旅游线路,使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加强自然景观、景点的保护,限制对重要自然遗迹的旅游开发,从严控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旅游开发,严格管制索道等旅游设施的建设规模与数量,对不符合规划要求建设的设施,要限期拆除。旅游区的污水、烟尘和生活垃圾处理,必须实现达标排放和科学处置。

(三)生态良好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

18.生态良好地区特别是物种丰富区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区域,要采取积极的保护措施,保证这些区域的生态系统和生态功能不被破坏。在物种丰富、具有自然生态系统代表性、典型性、未受破坏的地区,应抓紧抢建一批新的自然保护区。要把横断山区、新青藏接壤高原山地、湘黔川鄂边境山地、浙闽赣交界山地、秦巴山地、滇南西双版纳、海南岛和东北大小兴安岭、三江平原等地区列为重点,分期规划建设为各级自然保护区。对西部地区有重要保护价值的物种和生态系统分布区,特别是重要荒漠生态系统和典型荒漠野生动植物分布区,应抢建一批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19.重视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在城镇化进程中,要切实保护好各类重要生态用地。大中城市要确保一定比例的公共绿地和生态用地,深入开展园林城市创建活动,加强城市公园、绿化带、片林、草坪的建设与保护,大力推广庭院、墙面、屋顶、桥体的绿化和美化。严禁在城区和城镇郊区随意开山填海、开发湿地,禁止随意填占溪、河、渠、塘。继续开展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和工业污染源治理,切实加强城镇建设项目和建筑工地的环境管理,积极推进环保模范城市和环境优美城镇创建工作。

20.加大生态示范区和生态农业县建设力度。国家鼓励和支持生态良好地区,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发挥示范作用。进一步加快县(市)生态示范区和生态农业县建设步伐。在有条件的地区,应努力推动地级和省级生态示范区的建设。

四、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与措施

(一)加强领导和协调,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决策机制

21.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要把地方各级政府对本辖区生态环境质量负责、各部门对本行业和本系统生态环境保护负责的责任制落到实处。明确资源开发单位、法人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实行严格的考核、奖罚制度。对于严格履行职责,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做出重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表彰、奖励。对于失职、渎职,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应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追究。要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规划纳入各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保证各级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建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审计制度,确保投入与产出的合理性和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22.积极协调和配合,建立行之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监管体系。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共同推进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环保部门要做好综合协调与监督工作,计划、农业、林业、水利、国土资源和建设等部门要加强自然资源开发的规划和管理,做好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在国家确定生态环境重点保护与监管区域的基础上,地方各级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确定本辖区的生态环境重点保护与监管区域,形成上下配套的生态环境保护与监管体系。西部地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搞好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放在优先位置,确保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

23.保障生态环境保护的科技支持能力。各级政府要把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纳入科技发展计划,鼓励科技创新,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恢复和水土保持等重点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技术开发和推广工作。在生态环境保护经费中,应确定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的科技含量和水平。建立早期预警制度,加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的预测预报。

24.建立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决策机制。各地要抓紧编制生态功能区划,指导自然资源开发和产业合理布局,推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健康发展。制定重大经济技术政策、社会发展规划、经济发展计划时,应依据生态功能区划,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影响问题。自然资源的开发和植树种草、水土保持、草原建设等重大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必须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对可能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和不利影响的项目,必须做到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措施与资源开发和建设项目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检查验收。对可能造成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应严格评审,坚决禁止。

(二)加强法制建设,提高全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25.加强立法和执法,把生态环境保护纳入法治轨道。严格执行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犯罪行为。抓紧有关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改工作,制定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健全、完善地方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和监管制度。

26.认真履行国际公约,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认真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国际湿地公约》、《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等国际公约,维护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的权益,承担与我国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国际义务,为全球生态环境保护做出贡献。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全面发展。

27.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深入开展环境国情、国策教育,分级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培训,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决策能力。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教育、专业教育,积极搞好社会公众教育。城市动物园、植物园等各类公园,要增加宣传设施,组织特色宣传教育活动,向公众普及生态环境保护知识。进一步加强新闻舆论监督,表扬先进典型,揭露违法行为,完善信访、举报和听证制度,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民间团体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为实现祖国秀美山川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北京植物园的占地面积

(2003年4月22日)

今天是第34个“世界地球日”。确立“世界地球日”,旨在唤起人类爱护地球、珍惜和保护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资源、保护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我国将“善待地球,保护资源”确定为今年纪念活动的主题,就是要让全社会充分认识到:地球的不堪重负和矿产资源的有限性、不可再生性。善待地球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基础;保护资源是倡导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党的十六大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写入党***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列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基本内容;明确提出了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并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写进了《党章》。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3年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再次强调,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使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为了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始终拥有生存和发展的良好条件,我们一定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一、加强土地资源保护,促进土地资源永续利用,为经济建设和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不仅关系到农业的基础地位,而且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疆国土面积约占全国的1/6,人均占有的土地资源在全国处于前列,但适宜人类活动的绿洲面积却很少,人地矛盾日趋突出。由于气候干旱、生态脆弱、森林植被稀少、风沙活动频繁和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造成土地沙漠化和盐渍化面积不断增加,土地资源的一度盲目和无序开发,又诱发土地荒漠化程度的加剧。

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按照中央提出的国土资源保护和管理必须严而又严的总要求,全面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和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兼顾生态”的原则,采取土地用途管制、耕地占补平衡等治本之策,扭转在人口继续增加、建设用地不断上升情况下耕地大量减少的失衡趋势。正确处理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建立土地集约高效利用的激励机制,为耕地保护提供更大的潜力空间,为资源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优化提供切实保障。要按照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加强耕地保护,全面完成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调整和划定。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基本农田,逐步建立耕地保护和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确保自治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并逐年增加总目标的实现。要强化建设用地审批管理,严格执行农用地与非农用地的用途管制制度,尽可能使各类建设不占或少占耕地。严格控制城市规模外延式扩展占用耕地。落实小城镇建设用地政策,搞好小城镇用地管理,控制村镇建设占用耕地。要按照“以水定地、节水增地”的原则,科学、合理地适度开发耕地后备资源。在做好保护耕地、节约耕地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力度。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大力推进土地市场建设,发挥土地资源的综合效益,最大限度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土地资源保障。

二、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保障西部大开发和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实施对矿产资源的需求

新疆是个资源型省区,矿产资源具有分布广、矿种齐全、配套程度较高、部分矿种储量大、质量较好以及拥有少数特色矿产等特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在经济发展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但新疆也是全国地质矿产勘查程度最低的省区之一,全区整体上矿产资源“家底”不清,资源保证程度低,探明储量不足,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粗放,矿山普遍开采规模小、布局散、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深加工能力较低、资源破坏和浪费现象仍很严重,大部分矿山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尾矿综合利用、矿物原料的深加工和资源的二次利用水平较低。

江泽民同志视察新疆时曾高瞻远瞩地指出:“中央认为,新疆已具备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应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下世纪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给新疆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为了保障新疆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对矿产资源的供给能力和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实施的需要,必须对有限的、不可再生的耗竭性矿产资源采取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科学规划,综合开发,集约利用,加强管理。要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特别是要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和采矿权人的教育,使大家充分了解矿产资源的紧缺性和不可再生性等特点,提高对矿产资源严峻形势的认识,树立起正确的资源观念、保护地质环境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依法办矿、依法采矿、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的自觉性。要加强矿产资源的综合勘查、综合评价,通过引进国内外地学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加快消化吸收和创新,提高地质矿产勘查成果质量、科技含量和找矿水平,提高自治区矿产资源储备。坚持依法管理,从严治矿,管好用好有限的矿产资源,要从矿山建设项目的审查入手,对采矿权申请人的办矿技术条件、开采方案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等方面严格把关,实行采矿权总量控制,制止低水平矿山重复建设,从源头上保证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充分利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杜绝破坏浪费矿产资源现象的发生,坚决防止开采矿产资源只顾眼前不顾长远、靠掠夺式开采来求得一时经济发展的短视行为,促进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总体水平的提高。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解决矿产资源合理开发、综合利用中的技术难点问题,提高新疆矿业开发科技水平。通过吸收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以先进的采、选、冶工艺和技术,改造传统的开采、选冶工艺和技术装备,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水平。

三、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地质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新疆地处内陆干旱地区,虽然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但自然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由于自然作用、人类活动的影响特别是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活动,诱发了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煤层自燃等地质灾害;在开发建设活动中忽视环境保护、生态恢复和污染治理,部分地区水资源无序超常开发,不断造成水土流失、植被破坏、水污染、水源衰减、土地荒漠化等许多新的生态环境问题,给新疆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很大的损失。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中央已明确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作为其中一项根本任务。因此,在发展区域经济的同时如何处理好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问题、如何降低在资源开发中所付出的环境代价问题就成为需要尽快研究解决的新的重大课题。

地质环境是整个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结合贯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加强对地质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地质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要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要求,积极探索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恢复的各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和办法。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把中长期保护与解决当前突出问题结合起来,集中力量,重点突破,最大限度地减轻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和破坏,要严格执行国家、自治区的有关规定,在区域开发和工程建设前期,要做好相应的地质环境评价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提前采取措施,减轻对环境的破坏和预防地质灾害。要在查明全区地质遗迹的基础上,加大对珍贵的地质自然遗产的保护力度,积极争取在自治区建立国家级地质公园,为促进自治区旅游业的发展作出贡献。要按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的规定,尽快制定和建立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督促采矿权人及时对矿产资源开发中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治理恢复,逐步形成与生产同步的生态恢复建设机制,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源效益与环境效益有机统一。

保护资源、保护环境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希望全社会重视,各界支持,共同来完成这项事业,努力开创新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为纪念第34个“世界地球日”而作,原载《新疆日报》)

森林公园发展竞争力的概念是什么?有没有一个体系来说明竞争力?

北京植物园占地面积400公顷。

北京植物园介绍

北京植物园位于京西香山脚下,隶属于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距市中心23公里。有多条公交可达。北京植物园是一个集科普、科研、游览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是国家重点建设的植物园之一。

北京植物园是国家级AAAA旅游景区、中国林业科普基地、中国野生植物保护科普教育基地、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中央国家机关思想教育基地、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首批精品公园。

地理环境地理位置

北京植物园位于北京的西北郊,东经116 °28 ′,北纬40 °,海拔61.6—584.6米。北京植物园地处北京五环路之外,在海淀区香山公园和玉泉山(西山卧佛寺附近)之间,坐落在寿安山南麓,西山脚下。曹寺路与香山路交汇处,周边被西营、峂裕村、南营、鲍家窑环绕。

气候情况

北京植物园的气候为典型的北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1996—2003年,北京植物园年均温度12.8℃,年降水量532.6毫米,一月均温-2.5℃,七月均温32.0℃,一月极端最低温度-13.8℃,七月极端最高温度38℃。

主要景点综述

北京植物园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其规划面积400公顷,东西向最大距离约3.5千米,南北向最大距离约2.5千米。截至2014年已建成开放游览区200公顷。北京植物园由植物展览区、名胜古迹人文景观、自然保护区和科研区四部分组成。

植物展览区(约94公顷)分为观赏植物区(面积42.47公顷)、树木园(面积44.9公顷)和温室区(面积6公顷)三部分。观赏植物区由专类园组成,主要有月季园、桃花园、牡丹园、芍药园、丁香园、海棠栒子园、木兰园、集秀园(竹园)、宿根花卉园和梅园。月季园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月季专类园,栽培了近1000个月季品种。桃花园是世界上收集桃花品种最多的专类园。树木园由银杏松柏区、槭树蔷薇区、椴树杨柳区、木兰小檗区、悬铃木麻栎区和泡桐白蜡区组成。还有中草药园,野生果树资源区,环保植物区,水生和藤本植物区,珍稀濒危植物区,和热带温室。热带植物展览温室被评为北京20世纪90年代十大建筑之一。盆景园于1995年建成开放。盆景园主要展示中国各流派盆景的技艺与作品。

名胜古迹区由卧佛寺、樱桃沟、曹雪芹纪念馆、梁启超墓、隆教寺遗址等组成。卧佛寺始建于唐代,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有元代铜铸的释迦牟尼卧像。樱桃沟林木茂密,是北京近郊重要的自然保护教育区。

植物园以展示中国东北、西北、华北地区植物资源为主,兼顾部分华中、华南亚热带观赏植物。既有科学内容,又有园林外貌。按照“因地制宜,借势建园,突出植物造景”的原则,植物园已建成松柏区和十几个专类花园。各小园风格各异,各具特色。有中国写意式的田园风光,有法国宫廷式整齐严谨的布局,也有英国风格的开阔舒展的画面。

热带温室在植物园有四个展区,热带雨林展区,四季花园展区,沙漠植物展区,专类植物展区,分别展示了不同气候条件下典型的植物景观。

参考资料:

网页链接

具体可链接到以下网点查看:森林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的旅游形式,也是当前旅游界的一个热门话题。森林提供木材的功能逐步消退,改善环境及为公众提供休憩功能正在逐步被加强。森林生态旅游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已成为世界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现代林业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1]。世界人士预测,以走向保护区,亲近大自然为主题的“生态旅游热”将在全球兴起。现在人们为我国旅游业面临难得的机遇而欣喜时,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是旅游业对环境造成的近期和远期的危害。因此,必须对森林生态旅游的真正内涵加以研究,结合我国的实际制订森林生态旅游的法制法规和管理措施,并使森林生态旅游成为对旅游者进行生态教育的一所大学校。森林生态旅游是指在被保护的森林生态系统内,以自然景观为主体,融合区域内人文、社会景观为对象的郊野性旅游,旅游者通过与自然的接近,达到了解自然、享受自然生态功能的好处,产生回归自然的意境,从而自觉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一种科学、高雅、文明的旅游方式[2]。森林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其发展应与自然和谐,并且必须使当代人享受旅游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机会与后代人相平等,并且森林生态旅游的全过程中,必须使旅游者受到生动具体的生态教育。森林生态旅游必须强调以生态效益为前提,以经济效益为依据,以社会效益为目的,力求达到三者结合的综合效益最大化,实现旅游目的和旅游的持续发展。

1 我国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现状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复杂,生物种类丰富,群落类型繁多。从80年代开始,以森林公园建设为主体的森林旅游业在我国悄然兴起并获得长足发展。据了解,目前全国各级森林公园有800余处,其中国家级270处,总经营面积达720万公顷,年接待游客达5000万人次,基本上形成了吃、住、行、游、娱、购的一条龙服务体系。此外,1995年在全国4万多个国有林场,99个自然保护区,119个风景名胜区中,也有大部分已开办了森林旅游项目。从黑龙江的北极村到海南的尖峰岭,我国森林公园跨越了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等5个气候带,几乎囊括了中国所有类型的森林景观资源,为人们进行观光、避暑、野营、度假、科考、探险等活动提供了适合场所,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1995年,全国森林公园共接待游客3000多万人次,森林旅游综合收入达4亿多元[3]。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0年底,我国各种类型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已发展到1276处,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2.44%,还拥有1亿hm2的森林公园,并已建成了近1100个森林公园[4]。另外,目前全国森林公园拥有宾馆、饭店、商店等旅游服务设施约40万m2,接待床位10万多张,游车、游船4000余台(艘),主要游路15万km,水电交通等基础设施基本满足需要。森林旅行社和森林旅游公司约100家,其中国际旅行社的森林旅游直接从业人员8万多人,年接待森林旅游人员6000万人次[5]。这为开辟我国森林特色旅游,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我国广袤的林区内,分布的高等植物达32万种,还鸟类、兽类、爬行类和两栖动物近2千种[6]。还有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丰富多彩的历史遗迹和出土文物,再加上瀑布、温泉、林草、花卉、珍禽、异兽,辅以沙漠、草原、江河、湖泊等,对游人充满了神奇的魅力。登山野营、骑马打猎、采集标本、游泳钓鱼、绘画摄影、休息疗养等,这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的旅游内容是其他大众旅游所不能替代的。

2 我国森林生态旅游所面临的问题

生态旅游的开展,不仅提高了人们走进自然的兴致,也提高了自然旅游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赚取外汇的份额。目前国内生态旅游已近2500万人次,每年旅游收入近1.2亿元,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由于我国的旅游业开发时间较短,人们对旅游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尚缺乏科学理解,那种“旅游业是无烟工业”的观念还较流行,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大多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强调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而忽视了旅游本身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破坏,使我国森林生态旅游业面临一系列问题。

2.1旅游资源的粗放开发和盲目利用

生态旅游热的兴起和不计成本或少计成本而引发的森林旅游利润虚增,促使许多地方纷纷把森林生态旅游确定为新的林业经济增长点,但许多地区在开发旅游资源时,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学论证,盲目投入后游人甚少,收不抵支,难以维持经营,也无法保护资源,造成许多不可再生旅游资源的损害[7]。某些景区不研究旅游生态容量,在特定的节假日游客大量进入后,由于无合理安排,游人四处践踏,破坏了资源的原始性和自然状态,一些资源因游人过量而失去原有特质而逐渐丧失欣赏价值。

2.2旅游交通和服务设施建设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在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旅游者就是一个污染源,旅游设施密度越大,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和污染的可能性越大。有的自然风景区出于经济目的,热衷于旅店、餐馆的建设,盲目扩大旅游区、修建旅游设施, 使游客空间分布不均,导致景观和生态的破坏,违反了生态旅游最大限度保护自然状态的开发原则,导致旅游资源退化[8]。随着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热的掀起,保护区内脆弱的生态系统也遭到致命的打击。以长江为例,上游大量兴建旅游设施,致使原始森林和天然生态林遭受滥砍滥伐,覆盖面积减少,造成山体滑坡、水土流失、江河污染严重,影响下游的水质,游客很难看到“山清水秀”、“碧波荡漾”的美丽景色[9]。

2.3游客时空分布不均所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由于受气候,节假日等原因的影响,游客具有季节性波动的特点。如黄山1992~1997年客流量中,旺季(4~10)中89.92%,淡季(1~3月和11、12月)仅占10.08%;极旺月(5月)客流量(17.73%)是极淡月(1月)客流量(0.38%)的46.66倍[10]。由于游客时空分布不均和游人不良行为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游客增多,旅游活动的频繁和分布的过于集中必然引起一些物质和生态资源的变化,特别是由于游客的不良行为会影响树木的更新能力甚至致死;

第二、旅游旺季游人遗弃在风景区的食物改善了动物的生存环境,促其取食无虑,繁殖加快,而到了旅游淡季,因游人减少,靠游人遗弃食物难以为继的动物只好啃食树皮度日,对植物产生危害;

第三、由于游览步道宽度难以满足超载时段游人的需要,大批游人践踏步道两侧地面,不仅影响土壤结构和土壤发育,降低土壤水分渗透力,进而加剧了土壤的侵蚀速率。

2.4 景区环境污染严重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旅游业发展迅速,而又缺乏规划和管理,国民的生态意识较差,可以说旅游到哪里,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也就到哪里,景区内生活污水增多,垃圾废渣、废物剧增。如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内,每年接纳的生活污水达304. 56万t;作为“五岳独秀”的南岳衡山,景区内每年约有6000t经营垃圾、2000t旅游垃圾、25万t污水,生活区内水体大肠杆菌超标15倍,细菌总数超标22倍,而景区内每年燃放的鞭炮则多达2亿多响[11]。甚至喜玛拉雅山上也有各类垃圾,旅游部门不得不花巨资处理这些废弃物[12]。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2.5 专业旅游人才缺乏,服务质量不高

旅游人才培养不受重视,培养机制不健全,人才匮乏。而缺乏管理与经营的人才,缺乏科学知识与技能,真正的生态旅游则难以开展[13]。由于从事森林旅游业的人主要是过去林业局、场、站的人而过渡的,加之起步较晚,导致专业旅游人才缺乏,2000年11月份,甘肃省林业厅组织了首届森林公园导游培训班,参加的49名学员中仅有5人有导游证,还不足10%,整体素质不高。部分森林公园至今无一名专职导游,游客来了只是简单象征性的介绍,致使旅游景点不能引起游客的兴趣,有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的感觉,其余从业人员整体服务意识不浓,服务质量不高,违约经营,坑蒙欺骗游客的现象时有发生[14]。

由此可见,在发展旅游与保护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矛盾的关系。那种把生态消费摆在首位,不惜以生态资源的消耗为代价来获取利润的作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走出生态旅游的认识误区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开展生态旅游首先应解决的问题。

3 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1998年5月23日《光明日报》发表了题为《生态旅游岂能破坏生态》的署名文章,文中引用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提供的一份调查显示“中国已有22%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开展生态旅游而造成保护对象的破坏,11%出现环境资源退化”[15]。森林生态旅游要持续发展,应是一种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旅游模式,必须把握适度的开发速度,控制接待人数,增强环境意识,否则,太多的游客会对目的地的环境造成过大的压力,破坏了生态旅游赖以生存的环境,生态旅游也就不可能持续发展[16]。

3.1 树立可持续利用资源的新思维,强化生态文化建设和生态教育

可持续利用是一种全新的自然观和世界观,它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主张资源的公平分配,主张在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基础上的经济持增长。开发和保护是融为一体的,保护是开发的前提,开发是保护的进一步发展。资源环境是开发的基础和物质的载体,社会文化是资源的精神内涵,而经济是保护的动力,三者是个相辅相成的统一体[17]。必须树立这种新思维,坚持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增值并重,将环境和资源的开发、利用、增值、保护目标纳入森林生态旅游事业的发展计划,并进行统一核算。通过综合开发,促进产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使绿色企事业三大效益同步增长[18]。同时,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必须与宣传教育相结合。充分利用旅游这一生动活泼的大学校,使生态旅游的全过程成为生态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的全过程,使旅游者在大自然中唤起绿色的激情,绿色的愉悦,绿色的思考,体验大自然的和谐,有序,体会“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达到热爱自然、师法自然,启迪人生的目的[19]。生态教育也要使旅游“利益相关者”,如开发商、景区居民等都认识到环境对旅游业的重要性,使它们明白生态旅游资源和环境是他们获得经济效益的基础。

3.2 制定法律、法规、强化法制观念

鉴于旅游作为一种产业对环境的特殊影响和累计性的破坏,生态旅游必须有切实可行的法规作保障,“以法兴游”、“以法治游”是旅游业长期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政府及各级主管部门要制定合理的政策,强化行业管理,尽快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完善森林生态旅游这一产业的相关系统[20]。政府必须用立法来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加强对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加强对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指导和管理,做到依法管理,依法保护,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21]。同时,充分发挥执法机构(如质检所)对旅游业实行法制化管理和必要的监督。并通过法律杠杆来整顿市场秩序,逐步建立统一规范的服务标准、完善的旅游市场竞争规则,通过这些管理条例使旅游各方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达到规范旅游市场的目的[22]。

3.3 加强森林生态旅游管理,保护景区环境

首先,对森林生态旅游区进行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加强森林生态旅游管理是保证生态旅游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应把我国自然保护区划分为非旅游区和旅游区两部分,少数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及世界级自然保护区应划分为非旅游区,禁止任何商业性旅游,以保护其自然景观及生物多样性。在允许旅游的自然保护区内,应采用同心圆式的利用模式,将保护区从里到外分成核心保护区、游憩缓冲区和密集游憩区。针对不同的旅游区,确定环境容纳量,并以此控制客流量,可通过提高门票价格来平衡环保与经济收入之间地矛盾[23]。其次,要控制污染,森林生态旅游区应普及太阳能、沼气、冷能等非化石能源的利用,日常生活用品以可降解材料为主,在满足旅客基本的食宿需求外,应尽量减少对空调、汽车、饭店等奢侈消费的需求,对生活污水及垃圾的处理应采用生态工程技术,做到物质的循环利用[24]。

3.4 统一规划、有序开发

我国已加入WTO,旅游业也将全面融入到世界旅游业发展之中,公平参与竞争。要想使森林生态旅游真正服务于森林生态旅游区及其周边社区,必须进行生态旅游认证[25]。森林生态旅游开发的特殊性需要各方面专家学者(包括旅游地理专家、经济学者、市场分析人员、法律顾问等)组成的评估机构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调查评估,在此基础上完成可行性论证,提交给政府。政府再从全局考虑是否进行生态旅游开发。坚决制止一哄而上和无规则开发。贯彻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思想,做好旅游开发规划。森林生态旅游规划是开展森林生态旅游重要的基础工作,科学的规划应把旅游区和旅游项目的规划纳入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统一部署,科学行事。规划设计应以森林生态为主线,多业并举,拓展和深化森林生态旅游的内涵,同时规划设计要有创意,实现旅游产品的差异化,旅游项目要有新意和吸引力。在规划设计时,应反映人们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追求和愿望,并加强配套建设,配备相应的食、住、行、游、购、娱等服务设施,积极开发森林生态旅游项目和产品。在自然生态环境好的地方,要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条件,统筹规划,重点安排,精心设计和打造,将其建成森林生态旅游的典型区、精品区,为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探索出一种切实可行的经营和发展模式。

3.5 培养和引进人才

森林生态旅游健康发展的关键是人才,是旅游行业的队伍素质。因此,人才的引进、培养和提高至关重要。森林生态旅游涉及林业、旅游、环保、生物、地理、历史等众多学科,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和经营管理以及开发高品位、高档次的森林生态旅游项目和产品,需要有一批环保、管理、旅游、服务等方面的人才[26]。要实现优质服务与国际接轨,提高综合效益就必须有一大批专业技术人员与之相配套,所以在培养专业人才方面应加大力度,在服务配套设施方面提升档次[27]。 为此要加快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一方面可吸收综合素质高的专业技术人才壮大队伍;另一方面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内外结合,长短结合”的办法,加强对在岗人员的培训、轮训,实行高素质的规范化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服务质量[28]。

3.6 推出生态旅游产品,加强游客教育

生态旅游是高层次的旅游,要求旅游者有较高的欣赏层次和较强的环境意识。为此,必须加强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并规定旅游途中的允许操作行为,使其旅游行为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以有利于环境优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及文化保护。要贯彻生态意识,开发生态旅游产品。如餐饮结合本地物产,以地域产品特别是当地的绿色食品为主。住宿设施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具有地方特色,有条件的地方,可就地取材,如建造“树上旅馆”。景区内尽可能限制现代化的交通工具,而以较原始的交通工具为主,如步行,马车,自行车及利用自然能(风力、水力等)的交通工具,既体现生态旅游活动的自然特色,又可以避免对生态环境的污染[29]。购物方面提倡购买不影响当地自然的土特产品。按照市场导向原则,开发森林景观资源,制定森林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战略,调整森林生态旅游产品结构,改变观光旅游单一产品结构的局面,使森林生态旅游活动内容多样化[30]。

综上所述,有政府的参与扶持,有社会公众的广泛支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法制保证,森林生态旅游业一定会朝着健康的方面持续发展,也一定会受到世界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和重视。

参考文献:

[1]张逸. 森林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可持继发展策略的研究[J]. 林业经济问题,2002,(1):57-59.

[2]池丽月.生态旅游市场营销策略[J].林业经济问题,1999,(1):37-40.

[3]钟新民. 森林生态旅游开发建设与可持续发展[J].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3):74-76.

[4]可 亭.国森林旅游资源[J].中国林业(森林旅游专刊),2001,(4):8-10.

[5]陈秋华.试析我国森林旅游产业发展对策[J].生态经济,2000,(4):58-61.

[6]刘紫青. 试论森林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J] .林业经济问题,2002,(2):122-124.

[7]李肇荣. 广西生态旅游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2):35-36.

[8]陈逢珍. 试论旅游业持续发展的若干问题[M]. 林业经济问题,1998,(2):22-24.

[9]田世政.西部大开发与三峡库区旅游业发展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0,(5):101-107.

[10]黄成林.黄山九华山客流季节分布和国内客源市场比较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2(4):351-354.

[11]伊少华,何 平,童显德.林旅游资源开发要走可持续利用之路[J].森林旅游,1998,(试刊号):12-13.

[12]罗美安,向风行. 生态旅游的发展与管理浅析[J].旅游科学,1999,(1):5-7.

[13]傅岳瑛,刘 琴. 我国西部生态旅游的现状和开发建议[J].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2,(2):103-106.

[14]王晓春,芦维忠. 甘肃省森林生态旅游现状及发展对策[J].开发研究,2001,(3):63-64.

[15]罗美安,向风行.生态旅游的发展与管理浅析[J].旅游科学,1999,(1):5-7.

[16]赵新民 杨松茂 马 兰. 陕西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分析[J]. 陕西经贸学院学报,2000,(1):40-43.

[17]汪华武,等.生态旅游开发[M] 昆明:科学出版社,2000,38-45.

[18]马泽斌. 浅谈国有林场开发森林生态旅游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 经济林研究,2001,(3):63-64.

[19]王尔康.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J].旅游学刊,1998,(2):14-16.

[20]杨桂华.生态旅游的绿色实践[M].昆明:科学出版社,2000,28-32.

[21]葛汉栋. 湖南实现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几个问题[M].湖南林业科技,1999(4),1-7.

[22]张济民.生态旅游与湖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J].旅游调研,1998,

(10): 16-18.

[23]包国章,李向林,谢忠雷,等.浅谈生态旅游德利弊与政策导向[J].中国环境管理,2001,(1):71-75.

[24]贾振虎,吴应建,刘永红. 中条山国家森林公园发展生态旅游的前景与对策[J]. 山西林业科技,2002,(1):39-42.

[25]于法稳,尚杰 实施生态旅游认证的紧迫性[J]. 生态经济,2002(5):48-50

[26]张秋根,万承永,熊冬平 南昌市森林生态旅游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 林业资源管理,2003(3):20-23.

[27]汪华武,等.生态旅游开发[M]. 昆明:科学出版社,2000,148-150.

[28]吴楚材 论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建设[J] 中国地理,2000(11):43-45.

[29]徐嵩龄.西藏旅游业建设面临的14个问题[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1):87-91.

[30]李晴 发展重庆的森林旅游[J].生态经济,2002(6):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