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宫两陵介绍

2.谁能介绍一下东陵公园?

3.东陵公园的历史沿革

东陵公园是谁的陵园_东陵公园是谁的陵

这里,是三月底的东北,眼前的百年古松,下面落着些松针,刚出芽的嫩草藏在黄黄的松针下,若隐若现,四周还散落着松塔。

抬眼望去,这片百年古松林已有参天,很是壮观,真不愧是王陵,这是沈阳东陵公园给我的第一印象。

沈阳东陵公园,即清福陵,埋葬着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生母叶赫那拉氏?孟古。作为大清帝国的缔造者,这座王陵的主人已逝去三百多年,鉴于清朝初年的国力,福陵的规模不及清东、西陵弘大奢华,可能也因此没有被盗过,也没被战火毁坏,如今地宫仍未打开。

福陵占地19万平方米,前临浑河,后倚天柱山,因地势而建,所以在清朝的众多王陵中,独具风格。

从大红门进入红城,就是风水红墙环护的陵宫。大红门三间,中间的是神门,墓主神灵出入的门户,平常时间里不开;东次间是君门,祭奠时供皇帝出入;西次间是臣门,才是祭祀大臣们出入之门。

早春游人稀少,游客买票后走东边君门进入大红门。

进入大红门,可见三条笔直的石铺甬道向北延展,正中一条与神门相连接的就是神道,由长砖铺成。

清朝时,神道规制严格,除了抬祭品的官员之外,其他人等一律严禁行走其上,违反规矩则有“横走罚,竖走杀,马过砍蹄”的严惩。

神道两侧,路两边的松树下,建有一对华表、石骆驼、石马、石虎、石狮子。这些石像生如同一队队卫士护卫着皇陵。

东陵的主体建筑都在天柱山山顶处。要到方城隆恩殿,必须走一段45°角的斜坡山道,经过石像生,神道的最前方就是这段斜坡山道。

斜坡山道上总共修建了一百零八级台阶,俗称“一百单八磴”。关于一百单八磴的传说很多,其中最靠谱的一种就是要把“三十六天罡星”和“七十二地煞星”踩在脚下,永保东陵平安。

一百单八磴前面是神功圣德碑亭

清代陵寝一般都在神道与隆恩门之间修建一座建筑物,遮挡一下,有“风水一眼望不到头”之说,寓意大清国江山长久。

东陵的这座建筑物是一座神功圣德碑亭,其间的神功圣德碑文有2000余字,据传是康熙皇帝所撰,歌颂先祖努尔哈赤开国创业的丰功伟绩。

碑亭前面就是隆恩门了。

经过隆恩门,里面就是方城,是一座方方正正的城,外高内低,四周一圈是外城,城墙高约5米,城上有马道,外有垛口,内有女墙,四角处建有角楼,方城内四角均有台阶可登上角楼。

方城内铺方砖,属于内城,有隆恩殿、东西配殿、焚帛亭、棂星门、石祭台,这里是祭祀的重要场所。

隆恩殿修得非常庄重气派,典型的清朝皇室建筑,石雕台阶都精雕细刻,让人看了之后有种要入戏的感觉,仿佛君临天下的帝王就要登场了。

不过当年的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倒是都到过福陵祭祖,这里的古松或许还记得,它们几经风雨,见证过繁华与衰败。

方城北侧,与外城马道相通的有月牙城、宝城和宝顶,与方城内城相通是地宫门,这里是皇陵的“心”之所在,埋葬着大清国开国皇帝清太祖努尔哈赤、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孟古。

宝顶,也叫“独龙阜”,就是皇帝的坟头。这个坟头可不简单,是以白灰、黄土、砂子为基材的“三合土”,用黏稠的糯米汤搅拌后,层层夯实,坚固无比,据说糯米汤是很多中国古建筑的必用之物。

宝顶下面就是地宫,地宫门正对着隆恩殿后面的石祭祀台,中间是一条长的门洞。

清朝的皇陵布局相近,红门——石像生——碑亭——隆恩门——方城(内有隆恩殿、东西配殿等)——地宫和宝顶(地宫在下宝顶在上)。

福陵因地势逐渐走高而多建了一百单八磴。

现在的福陵,己经过多次的修缮,除了主体结构,那砖、那瓦早已看不出沧桑的痕迹了。只有一千六百多棵四季常青的古松,坚定地作着守护者,默默地看着年复一年生命的轮回,看嫩草出芽,看花开花落,看白雪皑皑……。

福陵山环水绕,景色十分清幽,作为4A级文物保护区,整个陵园都被保护、维护得很好,不晓得长眠于此的努尔哈赤会有怎样的感受?是遗憾于大清帝国的早已灭亡,还是庆幸于三百多年后自己的安息之地依然绿树成荫、平静祥和!

一宫两陵介绍

东陵公园有砖铺的甬路,两旁整齐地排列着成对的石雕,有华表、驼、马、狮、虎等。

东陵即清福陵的俗称,位于辽宁沈阳市东部天柱山上,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的陵墓。始建于后金天聪三年(1629年)。清福陵占地面积19.48万平方米,是世界文化遗产,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园内水绕山环,草深林密,景色十分清幽。

此陵面傍浑河,背依天柱山,由前向后地势逐渐升高。其布局虽与昭陵如出一辙,但因它建在北高南低的山坡上,故形成两大特点。第一,晋谒此陵时,由正红门到碑楼,须登108级石台阶。第二,建筑物随坡势起伏,显得更加错落有致、高大雄伟。走入正红门,脚下是砖铺的甬路,两旁整齐地排列着成对的石雕,有华表、驼、马、狮、虎等。

东陵公园的特色

1、自然风光:东陵公园的自然风光十分优美。公园内绿树成荫,花草遍地,与古老的陵墓建筑相映成趣。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四季不同的自然景观,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2、历史价值:作为清朝皇家陵寝之一,东陵公园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它是研究清朝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重要实物资料,也是了解中国古代陵墓制度、建筑艺术等方面的重要窗口。

3、旅游体验:东陵公园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旅游体验。游客可以参观陵墓建筑、欣赏石雕艺术、感受自然风光,还可以了解清朝历史和文化。此外,公园内还设有餐饮、住宿等服务设施,为游客提供便利的旅游条件。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东陵公园

谁能介绍一下东陵公园?

一宫两陵--沈阳故宫、北陵-昭陵、东陵-福陵

福陵 /昭陵

福陵位于沈阳东郊的东陵公园内,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的陵墓,因地处沈阳东郊,故又称东陵。福陵后倚天柱山,前临浑河,万松耸翠,大殿凌云,占地19.48万平方米。福陵中利用地形修筑的"一百零八蹬"(108级台阶),象征着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是福陵的重要标志。

东陵公园地处于沈阳市东郊二十里的天柱山上,是大清开国君主努尔哈赤及其皇后孝慈高的陵墓。与沈阳市的昭陵、新宾县永陵合称“关外三陵”、“盛京三陵”。

东陵公园又名称“福陵”,它始建于公元1629年(天聪三年),到公元1651年基本建成。后经清朝顺治、康熙、乾隆年间的多次修建,形成了目前较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群。距今已有三百六十余年历史。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大清建国,定陵号为“福陵”,1929年奉天当局辟福陵为东陵公园,1963年被列为辽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陵公园整个占地面积为557.3公顷,其中陵寝占地为19公顷,整座陵墓背倚天柱山,前临浑河,自南而北地势渐高,山形迤逦、万松参天、众山腑伏、百水回环、层楼朱壁、金瓦生辉、建筑宏伟、气势威严、幽静肃穆、古色苍然,其优美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早已为历代文人雅士所垂青。

福陵建筑格局因山势形成前低后高之势,南北狭长,从南向北可划分为三部分:大红门外区、神道区、方城、宝城区。

大红门外区:陵园围绕以红墙,中为正红门。它是陵寝总门户,三间歇山式琉璃顶建筑,门的两侧各有一座琉璃影壁。门前东西两侧各有下马碑四座,上面的碑文用汉、满、蒙、回、藏五种文字雕刻而成。这是清代前来祭祀的官员们“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标志。下马碑前还各有一个石牌坊,牌楼是四柱三楼式,石刻仿自木构建筑,式样完全相同。在正红门前的两旁还各有一个石雕的华表、两个石狮子左右各一。

神道区:进入红门是三条笔直的石铺甬道叫做“参道”,垂直北上。参道正中与红门相对的这条道叫“神路”,一切建筑皆以为轴线左右对称布局排列,其两侧设有 天柱、石象生、华表等分立与苍松翠柏之间,神桥、一百零八蹬屹立于此。由此处拾级而上,便是神功圣德碑碑亭,碑亭呈正方形,九脊重檐歇山式,飞檐斗拱,亭内正中立有“大清神功圣德碑”用满、汉两种文字合壁刻写的颂扬了太祖努尔哈赤为大清国创业的丰功伟绩。

方城、宝城区:从隆恩门到宝城其中有隆恩殿、东西配殿、焚帛亭、二柱门、石祭台、明楼、月牙城、宝城等建筑群,这被森严的方城围在其中,俨然如一座森严的城堡。居方城中央的隆恩殿是举行祭祀的重要场所;东配殿是存祝版和制帛的地方;西配殿是喇嘛们诵经作法超度亡灵的“道场”;月牙城它形如一弯新月,故而得名,它是清代陵寝的一大特点;宝城中间是一座高大的圆丘叫宝鼎,它是福陵的心脏,大清开国皇帝努尔哈赤及孝慈高皇后即长眠于此。

福陵主体建筑周围建有风水红墙,使福陵构成了内城与外廓的格局,结构严谨,雕刻精细,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反映了中华民族的高度智慧和创造才能。此外,陵寝周围还生长着数以千计的百年古松,它们枝繁叶茂,苍劲挺拔,尤如以其常青绿色的将福陵装点成一片“松涛翠海”,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活化石,从远处望去,金瓦红墙的建筑变成了福陵又一特色景观。

建国以来,历经百年苍桑的东陵公园,在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怀和支持下,得到了精心维护。特别改革开放以来,在采取各种措施进行保护管理的同时,还如今,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为利用福陵四周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开发该处旅游资源,有关部门在陵区附近新建筹建了一批景区、景点,如,“沈阳植物园”、“龙滩垂钓”、“森林浴场”、“杏林春晓”、“芳草云天”、“龙尾观溪”、“御泉”、“妃子松”、“神龟”等等。今天已成为一座具有历史文物、园林风光、旅游度假等多种功能的观光游览中心,以其令人惊叹的建筑艺术,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秀美的园林山色吸引着众多的观光客。

昭陵位于皇姑区泰山路以北,沈阳市内面积最大的北陵公园内。昭陵是清太宗皇太极和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因处于沈阳北部,故又称北陵。

昭陵是清入关前"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占地最多的一座,占地面积达450万平方米,构成北陵公园的主体部分。北陵公园东南部有东湖、青年湖,西南部有芳秀园。北部树木幽静,鸟语花香。全国林木葱郁,古松参天。

整修中的沈阳昭陵皇太极坟墓的宝顶

整修中的沈阳昭陵皇太极坟墓的宝顶(摄于7月29日)。沈阳投资3亿元全面修缮沈阳故宫、福陵和昭陵,并整治其周边环境,恢复“一宫两陵”古建筑历史旧貌,准备迎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验收阶段。沈阳故宫又称盛京皇宫,始建于1625年,是目前除北京故宫外中国仅存的一座古代宫殿建筑群。福陵又称东陵,是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陵墓;昭陵又称北陵,是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的陵墓

东陵公园的历史沿革

沈阳东陵公园

沈阳东陵,也称福陵,位于沈阳市东北11公里处的丘陵地上,是清朝第一代皇帝清太祖努尔哈赤和皇后叶赫那拉氏的陵墓。

它将我国传统建筑形式与满族建筑形式融为一体,形成了异于关内各陵的独特风格。主要建筑景观有参道旁的石象生、108磴、康熙碑和陵园主体的方城、宝城、月牙城。其中的石马据说是仿当年尔哈赤的坐骑蒙古马雕成。 努尔哈赤是满族人,姓爱新觉罗,受明册封为女真族(满族前身)建州部首领,后来统一了女真族各部,建立了金(史称后金)政权。他精通汉蒙文字,不仅在军事上颇有建树,而且创立了八旗制度和满族文字,在政治上和文化上也颇有建树,为满族的初期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满族的民族英雄,死后葬于福陵。其子皇太极建立清政权后,他被追尊为清太祖。

陵墓始建于天聪三年,建成丁1651年,后经康熙、乾隆两帝增建,方具今日规模。距今已有340多年历史,陵墓保存得相当完整。福陵前临浑河,后倚天柱山,大殿凌云,占地19万平方米,构成独具风格的帝王山陵。陵墓四周绕以矩形围墙,南面正中为正红门,门前两侧分布着下马碑、石狮、华表和石牌坊。门内甬道两侧排列着成对的骆驼、狮 子、马等。往北地势渐高,游人需登上108级台阶,才能到山上的陵寝方城。城墙高7米,城中的隆恩殿是祭祀之所,东西有配殿,城的四角有角楼。方城正中为大明楼,楼内有"太祖高皇帝之陵"石碑。方城后为月牙形的宝城,也叫月牙城。宝城之下,埋葬着努尔哈赤和叶赫那拉氏。努尔哈赤为女真贵族出身,世袭建州左卫指挥使,是明朝所属的北地方官。因他"忠于大明","保塞有功",升至都督,晋号龙虎将军(正二品)。十七世纪初,明朝政治腐败,无力维持东北一隅的统治,努尔哈赤起兵反明。经过几十年征战,统一了女真各部,在1616年于图阿喇即汗位。其后迁都东京(辽宁省辽阳县),再迁都沈阳。十年后,围攻明宁远城(辽宁省兴城县),受炮伤退回沈阳死于途中。

福陵建在北高南低的山坡上,故形成了两大特点。第一,晋谒此陵时,由正红门到碑楼,须登108级石台阶。第二,建筑物随坡势起伏而显得更加错落有致、高大雄伟。东陵依山傍水,气势宏伟,古朴典雅,清幽肃穆,令人流连忘返。现在,福陵一带已辟为东陵疗养地。

地点:沈阳城东北郊

门票:12元

交通:218、234、330路汽车

福陵始建于后金天聪三年(1629年),竣工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经康熙、乾隆两帝增建,方具今日规模。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的陵墓,因地处沈阳东郊,故又称东陵。福陵后倚天柱山,前临浑河,万松耸翠、大殿凌云,占地19.48万平方米。利用地形修筑的“一百零八蹬”(108级台阶),象征着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是福陵的重要标志